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校坤专利>正文

促进脊髓组织损伤愈合的海绵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679173 阅读:2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含有一种或多种生长因子的,特别是含有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神经生长因子的,具有促进伤口,特别是脊髓组织损伤伤口愈合活性的海绵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其在促进组织损伤特别是脊髓组织损伤中的应用。(*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促进伤口,特别是脊髓组织损伤伤口愈合的海绵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其在促进组织损伤特别是脊髓组织损伤中的应用。当人或动物身体遭受各种外科手术或其他原因导致的物理损伤时,常常造成软组织和/或骨组织及神经组织的破坏和断裂及缺损,并可造成出血和感染的机会。正常情况下,伤口可以自然愈合并修复。伤口愈合和修复的过程包括封闭伤口以限制血液流失并阻止感染;然后去除受损的组织并通过细胞吞噬作用消灭病原微生物;继之周围组织中各种类型的细胞侵入伤口部位并形成肉芽和瘢痕;最后重建瘢痕组织并改变细胞群体,以导致伤口的完全愈合。在大多数情况下,自然愈合过程是很有效的。然而,由于组织发生学上的原因,某些组织,特别是脊髓和/或外周神经组织,则很难甚至不能自然修复和愈合。在这种情况下,进行医疗干预将是十分必要的。脊髓伤伤(SCI)占全身损伤的大约0.3%。一般说来,在由于身体坠落、建筑物坍塌和车祸等偶然事故的伤损中,脊髓损伤占有很高的比率。另外,由于骨拆和对创伤病人的不正常搬运也常常是继发或加重脊髓损伤的重要原因。继发性脊髓损伤是原发性损伤激发的一系列病理因素参预的脊髓组织进行性自毁性破坏过程。赵立等人[中华创伤杂志1989,104(2):118.]总结SCI继发性损伤的机制包括(1)局部缺血;(2)生理膜的改变;(3)NO分子的作用。临床上,创伤、外科手术、器官移植以及其他一些严重疾病过程对内脏器官的损伤作用及其后果已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并竟相开展有关其发生机制与防治的研究。一般说来,内脏器官由于其解剖部位的特殊性,传统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输血输液抗氧化等措施进行保守治疗,一方面阻断脏器的进一步损伤病理生理过程中的某一环节,同时也为受损脏器的自我修复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Xiao bing F,Huiming T,Dewen W,et al.J-Trauma,1996,40(3):135.]。但总的来讲,这些措施对已受损的内脏器官并没有主动的促进修复作用,其结果只能是等待受损脏器靠自身的新陈代谢而自愈。这种被动的修复方式不仅延长治疗时间,而且也易于导致一系列不良并发症,同时还加重了患者的心理与经济负担,对治疗极其不利。迄今对SCI的治疗方法很多,但由于以下几方面原因而难以达到足够的治疗效果(1)对损伤神经元的量和质的正确判断;(2)保护损伤后残存的神经元免于坏死;(3)促进神经再生。虽然目前已有多种方法促进神经再生,如大网膜移植、神经移植等,但总体效果远不能令人满意。80年代以来,有关生长因子对创伤修复作用的研究,使人们对现代创伤修复概念的认识发生了根本改变。一是修复的内涵已从单纯的体表创面修复扩展到内脏以至全身。二是通过人工干预创面愈合的自然过程可以得到某种程度的“促成”或“加速”效果。在这一认识的指导下,有关生长因子对创伤修复作用的研究已成为近10年来组织修复的热点[Pantone JC,Clinical inschemic syndromes,St.Louis:Maby,1995;137.付小兵,《生长因子与创伤修复》人民军医出版社,1991;1-133]NTF包括诸如NGF家族、CNTF、GDNF、BDNF、IGF、FGF等家族。其中研究得最早而且最深入的是神经生长因子(NGF)。该因子主要来源于唾液腺、前列腺、蛇毒腺、及胎盘组织,脑内胆硷能神经元支配区域等部位也能分泌NGF样物质。以往的研究认为,NGF能促进感觉神经元与交感神经元的存活,但对运动神经元则没有营养作用,不能促进脊髓运动神经元的存活。后来也有实验证实它在体外能促进神经细胞突出的生长,并有人用实验证实它对周围运动神经无效,但一直不能说明它对脊髓损伤后运动神经元有无修复作用。其他例如CNTF的临床试验已告失败。而另一种NTF即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特别是碱性FGF即FGF-2则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1939年,Trowell等,首次发现了NTF中的新成员FGF,Gospodawiez于1974年从牛脑垂体中分离并纯化了该因子。根据等电点(PI)的不同,又可将其分为酸性与碱性FGF(FGF-1,FGF-2)。FGF-1的PI为5.6,分子量为16KD,FGF-2的PI为9.6,分子量为18KD。两者结构相关性为50%,但活性相差很大,FGF-2比FGF-1活性高100倍。另外,两者的组织分布也不尽相同。1992年,和中明生使用FGF-2异源抗体,以免疫组化法证实FGF-2在成熟的神经系统中的分布是固定的,并以神经细胞含量最高,特别是运动神经核细胞群含有较多的FGF-2。FGF-2的靶细胞非常广泛,它对来源于中胚层及神经外胚层的细胞如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软骨细胞、成纤维细胞;内分泌细胞,如leydig’s细胞、粒层细胞、肾上腺皮层细胞、垂体泌乳素细胞促甲状腺素细胞;神经细胞如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中枢神经系统(CNS)神经元、视网膜与外周神经节的细胞等,均具有促有丝分裂活性(Doniach T.,Cell,1995,83:1067)。Hassen等人(ActaNeuropathol.Berl.,1994,87(4):405)的研究也表明,FGF-2存在于腰段脊髓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坐骨神经的雪旺氏细胞,朗飞氏结等处。这些细胞表面都有相应的受体、FGF-2对分子量为145KD的受体显示有更高的亲和性,并与FGF-1竞争同一受体。在损伤、低氧血、激素(TSH)、TGF-β等作用下,可增加靶细胞表面高亲和力受体数目,使FGF-2从相对低亲力受体转移至高亲和力受体,发挥其促进细胞分裂与再生效应。FGF-2已被证明具有神经营养作用,可促进神经元的再生与存活,保护受损的神经元(Nakata N,et al.,Brain Res.,1993,605:354)。体外实验亦证明FGF-2能促进神经元存活与生长,且其效应与剂量相关(Morrison RS,et al.,PNAS,1996,88:7537)。究其机制已有实验证明bFGF在动物体内可改变一些神经递质的合成,拮抗兴奋性氨基酸(excitorary amino acids,EAA)对神经元的毒害作用,阻止EAA介导的Ca++内流作用,从而可阻断恶性循环,保护受损神经元(Mattson MP,et al.,J.Nourosci.,1993,13:4575)。FGF又是一种趋化因子,对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星型胶质细胞均有趋化作用,提示FGF-2在局部缺血性损伤的修复方面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特别是对抑制SCI后继发性损伤具有重要意义。另外,FGF-2能抑制疤痕疙瘩与正常成纤维细胞的胶质合成,并刺激胶原酶的表达(Edwards DR et al.,MEBD J.1987,6:1899),若在SCI中亦有此种作用,则可大大促进再生的神经纤维通过损伤区、防止永久性疤痕及瘫痪的发生。FGF是与神经系统发育密切相关的重要诱导因子,FGF-2对神经细胞兼有促形态发生与促有丝分裂作用,故具有提高神经元的成活率,诱导轴突向外生长等功能,是维持前脑基底部胆碱能神经元正常生存的因素之一(Hoffman R.,Biochem.Pharmacol.,1993,45(11):2348)。已有实验证明,S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促进脊髓损伤修复的海绵材料,其特征在于该材料由胶原蛋白或胶原蛋白与甲壳素的混合物组成,并含有治疗有效量的选自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神经生长因子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的一种或多种生长因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促进脊髓损伤修复的海绵材料,其特征在于该材料由胶原蛋白或胶原蛋白与甲壳素的混合物组成,并含有治疗有效量的选自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神经生长因子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的一种或多种生长因子。2.根据权利要求1的海绵,其中所说的生长因子是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和神经生长因子。3.生产权利要求1的海绵材料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新鲜制备的治疗组织创伤有效量的生长因子的水溶液混入粘度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校坤洪岸付小兵林剑
申请(专利权)人:李校坤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