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不同高度的斜腹板箱梁共用型液压内模,包括模板、顶升导柱、主梁、支撑底座、侧向油缸、顶升油缸,所述主梁底部安装在所述支撑底座上、顶部安装有所述顶升导套,所述顶升导套内安装有顶升导柱,所述主梁上安装有活塞端与所述顶升导柱连接的顶升油缸,所述模板包括顶模模板、第一上动模板、第二上动模板、下动模板,所述第一上动模板铰接在所述顶模模板上,所述第二上动模板与所述下动模板铰接,所述下动模板与所述第二上动模和所述第一上动模板与所述顶模模板之间均安装有侧向油缸,所述第一上动模板和所述第二上动模板之间安装有调节模板,所述顶升导柱和所述顶模模板之间安装调节柱。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通过简单的拆装实现两种高度通用的箱梁液压内模模板,可为施工单位节省大量模板投入成本等优点。(*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液压内模,特别是一种不同高度的斜腹板箱梁共用型液压内模。
技术介绍
目前在国内高速铁路施工建设过程中受地形的影响存在有线路横跨公路等现象, 为了满足线路下部公路所需的净空高度要求,设计了一种低高度箱梁,该箱梁比普通箱梁高度低600mm,梁体的外观形状不变。由于该类型箱梁的数量很少,因此模板的使用率较低。 如单独设计制作相应模板则成本较高,如能设计一种通过简单的拆装实现两种高度通用的箱梁液压内模模板,则可为施工单位节省大量模板投入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通过简单的拆装实现两种高度通用的箱梁液压内模模板,可为施工单位节省大量模板投入成本的不同高度的斜腹板箱梁共用型液压内模。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不同高度的斜腹板箱梁共用型液压内模,包括模板、顶升导柱、主梁、支撑底座、侧向油缸、顶升油缸,所述主梁底部安装在所述支撑底座上、顶部安装有所述顶升导套, 所述顶升导套内安装有顶升导柱,所述主梁上安装有活塞端与所述顶升导柱连接的顶升油缸,所述模板包括顶模模板、第一上动模板、第二上动模板、下动模板,所述第一上动模板铰接在所述顶模模板上,所述第二上动模板与所述下动模板铰接,所述下动模板与所述第二上动模和所述第一上动模板与所述顶模模板之间均安装有侧向油缸,所述第一上动模板和所述第二上动模板之间安装有调节模板,所述顶升导柱和所述顶模模板之间安装调节柱。本技术中,所述调节模板的垂直高度为600mm,所述调节柱的高度为600mm。本技术中,每相邻的三个所述调节柱之间设有加强纵梁。本技术中,所述顶模模板下方两侧对称焊接有两条加强槽钢,所述槽钢上焊接撑杆座。本技术中,所述顶模模板通过安装在加强槽钢撑杆座上的伸缩撑杆与支撑底座连接。本技术中,所述主梁与所述下动模板之间安装有伸缩撑杆。由于采用上述结构,本技术通过简单的模板更换来实现不同高度的斜腹板箱梁共用型液压内模,该模板在第一上动模和第二上动模之间安装一个垂直高度为600mm高的调节模板,在顶升导柱上安装一个600mm高的调节柱,当梁体内腔高度需要由普通高度变为低高度时,可拆下调节柱与调节模板以达到降低内腔高度的目的,实现整体式液压脱模。每相邻的三个调节柱之间用加强纵梁焊接连接在一起,以增强调节柱之间的稳定性。由于模板由普通高度变为低高度时,高度变小宽度不变导致模板平衡稳定性能降低,因此在顶模两侧各焊接两条加强槽钢,在槽钢上焊接撑杆座用来连接伸缩撑杆与支撑底座,用来调节整个内模的平衡。综上所述,所述技术一不同高度的斜腹板箱梁共用型液压内模具有通过简单的拆装实现两种高度通用的箱梁液压内模模板,可为施工单位节省大量模板投入成本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A-A截面普通高度工作状态图;图3为A-A截面普通高度收模状态图;图4为A-A截面低高度工作状态图;图5为A-A截面低高度收模状态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来详细说明不同高度的斜腹板箱梁共用型液压内模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的不同高度的斜腹板箱梁共用型液压内模,包括模板1、顶升导柱2、主梁3、支撑底座4、伸缩撑杆13、侧向油缸14、顶升油缸15和调节柱16,其中主梁3底部设有导轨11、顶部安装有顶升导套12,支撑底座4上安装有反滚轮10。模板1包括顶模模板5、 第一上动模板6、调节模板7、第二上动模板8、下动模板9,下动模板9与第二上动模板8之间采用铰接方式连接,调节模板7通过螺栓连接在第一上动模板6和第二上动模板8之间, 第一上动模6与顶模模板5之间通过铰接方式连接,下动模板9与第二上动模8、第一上动模板6与顶模模板5之间均安装有侧向油缸14,用于带动模板撑开和收缩。顶模模板5通过调节柱16与顶升导柱2相连,顶升导柱2安装于主梁3内的顶升导套12中并可在其内滑动,主梁3通过底部的导轨11承放于支撑底座4的反滚轮10上并可在其上滑动将内模拖出梁体,顶升油缸15连接在顶升导柱2与主梁3之间,用于带动模板1上升或下降。如图2、3所示,主梁3与调节模板7、下动模板9之间连接有增强模板刚度的伸缩撑杆13。顶模模板5通过安装在加强槽钢17撑杆座上的伸缩撑杆13与支撑底座4连接, 用于调整模板平衡及防止模板上浮。如图4、5所示,本技术在预制低高度梁时,先拆除连接在第一上动模板6和第二上动模板8之间的调节模板7,然后拆除连接在顶升导柱2和安装在顶模模板5上的调节柱16,最后替换顶模模板5与支撑底座4之间的伸缩撑杆13即可。本技术立模时,通过液压系统控制顶升油缸15,伸出顶升油缸15的活塞杆顶推顶升导柱2,将模板1顶升到位(即内模顶部高度达到施工要求),再通过液压系统控制各侧向油缸14按顺序依次推动第一上动模6、下动模板9直至模板撑开到位。然后安装伸缩撑杆13,以固定模板位置,加强模板刚度。此时内模处于完全伸张状态,保持此状态即可进行混凝土浇注,如图2、图4中工作状态所示。本技术脱模时,先拆除伸缩撑杆13,然后通过液压系统控制各侧向油缸依次收缩下动模板9、第一上动模板6到位,再收缩顶升油缸,使整个模板下降至设计高度,如图3,图5中收模状态所示。模板收缩完成后,通过外部卷扬机牵引即可将内模从已浇注好的梁体内拖出。权利要求1.一种不同高度的斜腹板箱梁共用型液压内模,包括模板(1)、顶升导柱(2)、主梁(3)、支撑底座(4)、侧向油缸(14)、顶升油缸(15),所述主梁(3)底部安装在所述支撑底座(4)上、顶部安装有所述顶升导套(12),所述顶升导套(12)内安装有顶升导柱(2),所述主梁(3)上安装有活塞端与所述顶升导柱(2)连接的顶升油缸(15),所述模板(1)包括顶模模板(5)、第一上动模板(6)、第二上动模板(8)、下动模板(9),所述第一上动模板(6)铰接在所述顶模模板(5)上,所述第二上动模板(8)与所述下动模板(9)铰接,所述下动模板(9) 与所述第二上动模(8)和所述第一上动模板(6)与所述顶模模板(5)之间均安装有侧向油缸(14),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动模板(6)和所述第二上动模板(8)之间安装有调节模板 (7),所述顶升导柱(2)和所述顶模模板(5)之间安装调节柱(1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同高度的斜腹板箱梁共用型液压内模,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模板(7)的垂直高度为600mm,所述调节柱(16)的高度为600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同高度的斜腹板箱梁共用型液压内模,其特征在于每相邻的三个所述调节柱(16 )之间设有加强纵梁(1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同高度的斜腹板箱梁共用型液压内模,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模模板(5)下方两侧对称焊接有两条加强槽钢(17),所述槽钢(17)上焊接撑杆座。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不同高度的斜腹板箱梁共用型液压内模,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模模板(5 )通过安装在加强槽钢(17)撑杆座上的伸缩撑杆(13)与支撑底座(4 )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同高度的斜腹板箱梁共用型液压内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梁(3 )与所述下动模板(9 )之间安装有伸缩撑杆(13)。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不同高度的斜腹板箱梁共用型液压内模,包括模板、顶升导柱、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不同高度的斜腹板箱梁共用型液压内模,包括模板(1)、顶升导柱(2)、主梁(3)、支撑底座(4)、侧向油缸(14)、顶升油缸(15),所述主梁(3)底部安装在所述支撑底座(4)上、顶部安装有所述顶升导套(12),所述顶升导套(12)内安装有顶升导柱(2),所述主梁(3)上安装有活塞端与所述顶升导柱(2)连接的顶升油缸(15),所述模板(1)包括顶模模板(5)、第一上动模板(6)、第二上动模板(8)、下动模板(9),所述第一上动模板(6)铰接在所述顶模模板(5)上,所述第二上动模板(8)与所述下动模板(9)铰接,所述下动模板(9)与所述第二上动模(8)和所述第一上动模板(6)与所述顶模模板(5)之间均安装有侧向油缸(14),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动模板(6)和所述第二上动模板(8)之间安装有调节模板(7),所述顶升导柱(2)和所述顶模模板(5)之间安装调节柱(1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祥军,谢亮,张悟,夏仙桃,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中铁五新钢模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