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翅式换热器气液两相流均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786693 阅读:5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板翅式换热器气液两相流均布装置,包括位于两隔板之间的气-液分布封条,气-液分布封条的长度与换热器的宽度一致,沿气-液分布封条的长度方向设有至少一条水平的液体槽道,液体槽道贯通气-液分布封条的左右表面,液体槽道在靠近下游翅片流道的一端设有垂直于液体槽道的液体分布槽,液体分布槽和所述液体槽道连通,气-液分布封条上设有气体流道,气体流道与所述液体分布槽在气-液分布封条的宽度方向上相互平行,气体流道为贯通气-液分布封条上下表面的通孔;本装置气相和液相在气-液分布封条的内部不接触,在液体量较大时,有利于降低流体阻力、降低加工控制难度、提高两相流流体分配的均匀性,提高液体的流通能力。(*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板翅式换热器气液两相流均布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板翅式换热器在石油化工行业领域的发展,换热器入口为气液两相的流体换热越来越多,液体所占分率也越来越大。如何保证高效率板翅式换热器换热的前提条件是两相流的流体均勻分配,尤其是低温下液体体积分率较大时液体的均勻分配。现有专利技术中,液体通过小孔与气体混合。液体量大时孔的流速高;气体夹带液体后密度较高,必须对气液两相流速进行控制,这样也会对液体夹带的可靠性有影响。现有的气液两相分配结构已出现诸多难题,如液体流通截面小、流体阻力大、加工控制难度大,同时影响流体的均勻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板翅式换热器气液两相流均布装置,来提高两相流流体分配的均勻性,提高液体的流通能力,减小阻力,降低加工控制难度,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板翅式换热器气液两相流均布装置,包括位于两隔板之间的气-液分布封条,所述气-液分布封条的长度与换热器的宽度一致,沿所述气-液分布封条的长度方向设有至少一条水平的液体槽道,所述液体槽道贯通所述气-液分布封条的左右表面,所述液体槽道在靠近下游翅片流道的一端设有垂直于所述液体槽道的液体分布槽,所述液体分布槽和所述液体槽道连通,所述气-液分布封条上设有气体流道,所述气体流道与所述液体分布槽在气-液分布封条的宽度方向上相互平行,所述气体流道为贯通所述气-液分布封条上下表面的通孔。作为优选方式,所述液体分布槽和所述气体流道的数量一致。作为优选方式,所述液体分布槽和气体流道位置对应,二者在同一条平行于所述气-液分布封条宽度的直线上。作为优选方式,所述液体槽道的断面形状为方形。作为优选方式,所述液体分布槽的断面形状为方形或圆形。作为优选方式,所述气体流道的断面形状为方形或圆弧形。当液体分布槽和气体流道的数量一致、位置对应时,气液两相混合的更均勻,因为划分成微元时,单位结构面积的气体和液体更均勻。当液体槽道的断面形状为方形时,槽道的流通截面积更大,更容易控制液体的流速。当气体流道的截面为圆弧形时,可以更好的控制气体流速。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气液两相流体经分离罐后分离成液相、气相,气相和液相流体分别与各自的板翅式换热器封头相连接,同时流过气-液分布封条,气相沿所述气体流道流动,液体从所述液体槽道的一端或两端进入后从液体分布槽进入板翅式换热器的翅片流道内和气体流道的气体混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ZL 200720184614. 5公开了一种新型板翅式换热器两相流气液均布装置,ZL 03270081. 4公开了一种板翅式换热器的两相流气液均布装置,本装置和这两篇专利的区别在于本装置在气-液分布封条的内部无气相和液相相通的小孔,因此气相和液相在气-液分布封条的内部不接触,在液体量较大时,有利于降低流体阻力、降低加工控制难度、提高两相流流体分配的均勻性,提高液体的流通能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侧视图。图3为本装置的主视图。图4为本装置的俯视图。图5为本装置的侧视图。其中,1为气-液分布封条,2为隔板,3为液体分布槽,4为液体槽道、5为气体流道。具体实施方式如图所示,一种板翅式换热器气液两相流均布装置,包括位于两隔板之间的气-液分布封条1,所述气-液分布封条的长度与换热器的宽度一致,沿所述气-液分布封条的长度方向设有一条水平的液体槽道4,所述液体槽道贯通所述气-液分布封条的左右表面,所述液体槽道在靠近下游翅片流道一端设有垂直于所述液体槽道的液体分布槽3,所述液体分布槽3和所述液体槽道4连通,所述气-液分布封条上设有气体流道5,所述气体流道5与所述液体分布槽3在气-液分布封条的宽度方向上相互平行,所述气体流道5为贯通所述气-液分布封条上下表面的通孔。所述液体分布槽3和所述气体流道5的数量一致。所述液体分布槽3和气体流道5位置对应,二者在同一条平行于所述气-液分布封条宽度的直线上,所述液体槽道4的断面形状为方形,所述液体分布槽3的断面形状为方形, 也可为圆形,所述气体流道5的断面形状为方形,也可以为圆弧形。当液体分布槽3和气体流道5的数量一致、位置对应时,气液两相混合的更均勻, 因为划分成微元时,单位结构面积的气体和液体更均勻。当液体槽道4的断面形状为方形时,槽道的流通截面积更大,更容易控制液体的流速。当气体流道5的截面为圆弧形时,可以更好的控制气体流速。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气液两相流体经分离罐后分离成液相、气相,气相和液相流体分别与各自的板翅式换热器封头相连接,同时流过气-液分布封条,气相沿所述气体流道流动,液体从所述液体槽道4的一端或两端进入后从液体分布槽3进入板翅式换热器的翅片流道内和气体流道5的气体混合。气-液分布封条1内部的结构尺寸根据流体的条件,如流体流量、压力、物性条件以及换热器的宽度、流道层数、封头布置等来确定。此外,沿所述气-液分布封条的长度方向设置的液体槽道也可为多条。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板翅式换热器气液两相流均布装置,包括位于两隔板之间的气-液分布封条 (1 ),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分布封条(1)的长度与换热器的宽度一致,沿所述气-液分布封条(1)的长度方向设有至少一条水平的液体槽道(4),所述液体槽道(4)贯通所述气-液分布封条(1)的左右表面,所述液体槽道(4)在靠近下游翅片流道的一端设有垂直于所述液体槽道的液体分布槽(3),所述液体分布槽(3)和所述液体槽道(4)连通,所述气-液分布封条(1)上设有气体流道(5 ),所述气体流道(5 )与所述液体分布槽(3 )在气-液分布封条(1)的宽度方向上相互平行,所述气体流道(5 )为贯通所述气-液分布封条(1)上下表面的通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翅式换热器气液两相流均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分布槽(3)和所述气体流道(5)的数量一致。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翅式换热器气液两相流均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分布槽(3 )和气体流道(5 )位置对应,二者在同一条平行于所述气-液分布封条(1)宽度的直线上。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翅式换热器气液两相流均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槽道(4)的断面形状为方形。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翅式换热器气液两相流均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分布槽(3)的断面形状为圆形或方形。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翅式换热器气液两相流均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流道(5)的断面形状为方形或圆弧形。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板翅式换热器气液两相流均布装置,包括位于两隔板之间的气-液分布封条,气-液分布封条的长度与换热器的宽度一致,沿气-液分布封条的长度方向设有至少一条水平的液体槽道,液体槽道贯通气-液分布封条的左右表面,液体槽道在靠近下游翅片流道的一端设有垂直于液体槽道的液体分布槽,液体分布槽和所述液体槽道连通,气-液分布封条上设有气体流道,气体流道与所述液体分布槽在气-液分布封条的宽度方向上相互平行,气体流道为贯通气-液分布封条上下表面的通孔;本装置气相和液相在气-液分布封条的内部不接触,在液体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板翅式换热器气液两相流均布装置,包括位于两隔板之间的气-液分布封条(1),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分布封条(1)的长度与换热器的宽度一致,沿所述气-液分布封条(1)的长度方向设有至少一条水平的液体槽道(4),所述液体槽道(4)贯通所述气-液分布封条(1)的左右表面,所述液体槽道(4)在靠近下游翅片流道的一端设有垂直于所述液体槽道的液体分布槽(3),所述液体分布槽(3)和所述液体槽道(4)连通,所述气-液分布封条(1)上设有气体流道(5),所述气体流道(5)与所述液体分布槽(3)在气-液分布封条(1)的宽度方向上相互平行,所述气体流道(5)为贯通所述气-液分布封条(1)上下表面的通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民邦易希朗毛忠何富均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空分设备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