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朱建英专利>正文

一种节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784587 阅读:1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节电装置,包括手柄,手柄连接有挡杆,所述挡杆连接有软杆,所述软杆安装在轴的一端上,所述轴的另一端安装在支架上,所述支架上安装有第一钢片、第二钢片和第三钢片,所述第一钢片与第二钢片位于支架的一端且共用一个支点,且呈V字型,所述第一钢片、第二钢片和第三钢片上均设有第一动触点、第二动触点、第三动触点,且分别与第一静触点、第二静触点、第三静触点形成回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操作灵活方便,造价低等优点。??(*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节电装置,用在织布机上。
技术介绍
一般织布机是带负荷的运转,没有节电装置,耗电量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以上的不足,提供一种可靠性高,加工成本低的一种节电装置。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节电装置,包括手柄,所述手柄连接有挡杆,所述挡杆连接有软杆,所述软杆安装在轴的一端上,所述轴的另一端安装在支架上,所述支架上安装有第一钢片、第二钢片和第三钢片,所述第一钢片与第二钢片位于支架的一端且共用一个支点,且呈V字型,所述第一钢片、第二钢片和第三钢片上均设有第一动触点、第二动触点、第三动触点,且分别与第一静触点、第二静触点、第三静触点形成回路。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结构简单,操作灵活方便,造价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手柄、2-挡杆、3-软杆、4-轴、5-支架、6_第一钢片、7_第二钢片、 8-第三钢片、9-第一动触点、10-第二动触点、11-第三动触点、12-第一静触点、13-第二静触点、14-第三静触点。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加深对本技术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如图1示出了一种节电装置,包括手柄1,所述手柄1连接有挡杆2,所述挡杆2连接有软杆3,所述软杆3安装在轴4的一端上,所述轴4的另一端安装在支架5上,所述支架5上安装有第一钢片6、第二钢片7和第三钢片8,所述第一钢片6与第二钢片7位于支架5的一端共用一个支点,且呈V字型,所述第一钢片6、第二钢片7和第三钢片8上均设有第一动触点9、第二动触点10、第三动触点11,且分别与第一静触点12、第二静触点13、 第三静触点14形成回路。工作时推动手柄1,挡杆2推动软杆3使轴4右转,第一动触点9 与第一静触点12分开,第一静触点12与第二静触点13断路,同时第三动触点11与第三静触点14闭合,推动手柄1,挡杆2逐渐松开软杆3,第一动触点9与第一静触点12闭合,第一静触点12与第二静触点13接通,同时第三动触点11与第三静触点14断开,当挡杆2松开软杆3,此时第一静触点12与第二静触点13仍然接通。权利要求1. 一种节电装置,包括手柄(1 ),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1)连接有挡杆(2),所述挡杆 (2)连接有软杆(3),所述软杆(3)安装在轴(4)的一端上,所述轴(4)的另一端安装在支架(5)上,所述支架(5)上安装有第一钢片(6)、第二钢片(7)和第三钢片(8),所述第一钢片(6)与第二钢片(7)位于支架(5)的一端且共用一个支点,且呈V字型,所述第一钢片(6)、 第二钢片(7)和第三钢片(8)上均设有第一动触点(9)、第二动触点(10)、第三动触点(11), 且分别与第一静触点(12)、第二静触点(13)、第三静触点(14)形成回路。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节电装置,包括手柄,手柄连接有挡杆,所述挡杆连接有软杆,所述软杆安装在轴的一端上,所述轴的另一端安装在支架上,所述支架上安装有第一钢片、第二钢片和第三钢片,所述第一钢片与第二钢片位于支架的一端且共用一个支点,且呈V字型,所述第一钢片、第二钢片和第三钢片上均设有第一动触点、第二动触点、第三动触点,且分别与第一静触点、第二静触点、第三静触点形成回路。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操作灵活方便,造价低等优点。文档编号H01H3/16GK202013818SQ20112010964公开日2011年10月19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14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14日专利技术者朱建英, 葛小峰 申请人:朱建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节电装置,包括手柄(1),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1)连接有挡杆(2),所述挡杆(2)连接有软杆(3),所述软杆(3)安装在轴(4)的一端上,所述轴(4)的另一端安装在支架(5)上,所述支架(5)上安装有第一钢片(6)、第二钢片(7)和第三钢片(8),所述第一钢片(6)与第二钢片(7)位于支架(5)的一端且共用一个支点,且呈V字型,所述第一钢片(6)、第二钢片(7)和第三钢片(8)上均设有第一动触点(9)、第二动触点(10)、第三动触点(11),且分别与第一静触点(12)、第二静触点(13)、第三静触点(14)形成回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建英葛小峰
申请(专利权)人:朱建英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