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覃锐专利>正文

一种回力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770764 阅读:5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线收集装置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回力线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由面盖、底盖扣合形成的腔体,腔体内部空间包括有内筒上盖、内筒下盖、轴套、铜介子、碳刷、弹片、下中轴、齿轮、扣机、上中轴;下中轴穿设固定于内筒下盖,齿轮位于内筒下盖的下方且与下中轴固定连接,扣机与齿轮抵触限位;弹片套设于下中轴,且弹片的一端固定连接内筒上盖;上中轴穿设内筒上盖,上中轴与面盖、下中轴固定连接,上中轴套设有轴套、铜介子,铜介子对应碳刷;铜介子与外部电源电连接;碳刷与外部充电线电连接;由于充电线能够旋转缠绕于内筒上盖上,所以能够实现充电线旋转伸缩的效果,从而可以避免充电线过分外露而带来安全隐患。(*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线收集装置
,特指一种回力线装置
技术介绍
在户外,需要有集中充电装置,为紧急需要的群众提供临时充电电源,目前,国内 关于此类的专利文献不多。例如专利号为“03244712. 4”、名称为“手机回力线装置”的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 回力线装置,包括安装在柜体上的主控单元、充电显示及控制单元、接口单元、投币器、可调 电源及键盘,所述主控单元通过接口单元与充电显示及控制单元连接,接收投币器的投币 信号输入及可调电源的电源输入,充电显示及控制单元包括数据锁存器、数码显示单元、充 电使能开关、充电电流驱动模块、充电插头及与所述键盘连接的键盘阵列模块,所述键盘阵 列模块通过接口电路将输入的位置码传送至所述主控单元,所述数据锁存器接收主控单元 输出的地址信号、充电显示信号及充电控制信号,并将显示信号输出至数码显示单元,同时 将控制信号通过充电使能开关输出至充电电流驱动模块,所述充电电流驱动模块经接口单 元接收所述可调电源的另一电源输出端,其输出端连接至充电插头,所述充电插头是为不 同型号手机配套的多个不同的插头。前述专利文献公开的是一种用于手机充电的回力线装置,采用投币式结构,这种 回力线装置能够满足一般的手机充电,如该文献所公开的回力线装置,目前生活中使用的 回力线装置都具有同样的缺陷,露出回力线装置的充电线的长度是固定的,该部分充电线 不能回缩到回力线装置内,非常不安全,而且使用上不方便。因此,基于上述现有回力线装置的缺陷,需要对现有的回力线装置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回力线装置,该回力线装置 解决了目前生活中使用的回力线装置的充电线的长度不变,且该充电线不能回缩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回力线装置,包括由面盖、底盖扣合形成的腔体,腔体内部空间包括有内筒上 盖、内筒下盖、轴套、铜介子、碳刷、弹片、下中轴、齿轮、扣机、上中轴;下中轴穿设固定于内 筒下盖,齿轮位于内筒下盖的下方且与下中轴固定连接,扣机与齿轮抵触限位;弹片套设于 下中轴,且弹片的一端固定连接内筒上盖;上中轴穿设内筒上盖,上中轴与面盖、下中轴固 定连接,上中轴套设有轴套、铜介子,铜介子对应碳刷;铜介子与外部电源电连接;碳刷与 外部充电线电连接。所述内筒上盖顶部具有外凸边缘,内筒上盖的外侧壁为缠绕充电线的缠绕空间。所述碳刷由碳刷上盖、碳刷下盖扣合固定。所述内筒下盖上安装有固定充电线的电线压盖。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充电线能够旋转缠绕于内筒上盖上,所以能够 实现充电线旋转伸缩的效果,从而可以避免充电线过分外露而带来安全隐患,同时方便群 众使用,可应用于充电站及其他场合。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元件及附图标记外凸边缘10,缠绕空间11,面盖12,底盖13,内筒上盖14,内筒下盖15,轴套16,铜 介子17,碳刷上盖18,碳刷19,碳刷下盖20,电线压盖21,弹片22,下中轴23,齿轮对,扣机 25,上中轴26。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见图1,本技术一种回力线装置包括由面盖12、底盖13扣合形成的腔体,腔体 内部空间包括有内筒上盖14、内筒下盖15、轴套16、铜介子17、碳刷19、弹片22、下中轴23、 齿轮24、扣机25、上中轴沈;下中轴23穿设固定于内筒下盖15,齿轮M位于内筒下盖15 的下方且与下中轴23固定连接,扣机25与齿轮M抵触限位;弹片22套设于下中轴23,且 弹片22的一端固定连接内筒上盖14 ;上中轴沈穿设内筒上盖14且固定套接下中轴23,上 中轴沈与面盖12、下中轴23固定连接,上中轴沈套设有轴套16、铜介子17,铜介子17对 应碳刷19 ;铜介子17与外部电源电连接;碳刷19与外部充电线电连接。所述内筒上盖14顶部具有呈环形的外凸边缘10,内筒上盖14的外侧壁为缠绕充 电线的缠绕空间11,内筒上盖14与内筒下盖15组合时整体呈“工”字形。所述碳刷19由碳刷上盖18、碳刷下盖20扣合固定。本技术在使用时,使用者拉动充电线时,充电线拉动内筒上盖14旋转,弹片 22产生形变,齿轮M旋转并拨动扣机25,由于前述碳刷19的设置结构,能够保证电力的不 中断供应,充电线拉动到合适长度,取消作用力,此时扣机25顶抵齿轮M,齿轮对不能反向 旋转而被定位,可以对电子产品进行充电;使用者不需要充电时,拉动充电线并取消作用力,弹片22不再受外力作用而恢复 原状,内筒上盖14被带动反向旋转,将充电线缠绕,使充电线缩回缠绕于内筒上盖14上。所述内筒下盖15上安装有固定充电线的电线压盖21。本技术不仅能够适用于充电站装置内,还能够适用于其他场合。本技术可避免充电线过分外露而带来安全隐患,且方便群众使用。当然,以上所述之实施例,只是本技术的较佳实例而已,并非限制本技术 实施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 饰,均应包括于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回力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由面盖(12)、底盖(1 扣合形成的腔体,腔体 内部空间包括有内筒上盖(14)、内筒下盖(is)、轴套(ie)、铜介子(π)、碳刷(ι9)、弹片 (22)、下中轴(23)、齿轮(M)、扣机(25)、上中轴(26);下中轴(23)穿设固定于内筒下盖 (15),齿轮04)位于内筒下盖(15)的下方且与下中轴03)固定连接,扣机05)与齿轮 (24)抵触限位;弹片02)套设于下中轴(23),且弹片02)的一端固定连接内筒上盖(14); 上中轴06)穿设内筒上盖(14),上中轴06)与面盖(12)、下中轴03)固定连接,上中轴 (26)套设有轴套(16)、铜介子(17),铜介子(17)对应碳刷(19);铜介子(17)与外部电源 电连接;碳刷(19)与外部充电线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回力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上盖(14)顶部具有 外凸边缘(10),内筒上盖(14)的外侧壁为缠绕充电线的缠绕空间(1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回力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碳刷(19)由碳刷上盖 (18)、碳刷下盖(20)扣合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回力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下盖(15)上安装有 固定充电线的电线压盖01)。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电线收集装置
,特指一种回力线装置;本技术包括由面盖、底盖扣合形成的腔体,腔体内部空间包括有内筒上盖、内筒下盖、轴套、铜介子、碳刷、弹片、下中轴、齿轮、扣机、上中轴;下中轴穿设固定于内筒下盖,齿轮位于内筒下盖的下方且与下中轴固定连接,扣机与齿轮抵触限位;弹片套设于下中轴,且弹片的一端固定连接内筒上盖;上中轴穿设内筒上盖,上中轴与面盖、下中轴固定连接,上中轴套设有轴套、铜介子,铜介子对应碳刷;铜介子与外部电源电连接;碳刷与外部充电线电连接;由于充电线能够旋转缠绕于内筒上盖上,所以能够实现充电线旋转伸缩的效果,从而可以避免充电线过分外露而带来安全隐患。文档编号H01R31/06GK201887287SQ20102069653公开日2011年6月29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28日 优先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回力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由面盖(12)、底盖(13)扣合形成的腔体,腔体内部空间包括有内筒上盖(14)、内筒下盖(15)、轴套(16)、铜介子(17)、碳刷(19)、弹片(22)、下中轴(23)、齿轮(24)、扣机(25)、上中轴(26);下中轴(23)穿设固定于内筒下盖(15),齿轮(24)位于内筒下盖(15)的下方且与下中轴(23)固定连接,扣机(25)与齿轮(24)抵触限位;弹片(22)套设于下中轴(23),且弹片(22)的一端固定连接内筒上盖(14);上中轴(26)穿设内筒上盖(14),上中轴(26)与面盖(12)、下中轴(23)固定连接,上中轴(26)套设有轴套(16)、铜介子(17),铜介子(17)对应碳刷(19);铜介子(17)与外部电源电连接;碳刷(19)与外部充电线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覃锐
申请(专利权)人:覃锐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