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钢绞线加固筒仓用锚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765023 阅读:2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预应力钢绞线加固筒仓用锚具,包括底板;两个端板分别设置在底板的两端,且与底板的板面成设定角度的端板,端板上设置有第一穿孔,第二穿孔和槽,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分别位于所述端板的顶部和底部,且位于同一条竖向直线上;两个垫板分别紧贴在每个端板的外侧面上,每个垫板上设有第三穿孔,第三穿孔与第一穿孔相通,第二穿孔部分外露于所述垫板。钢绞线绕筒仓两圈后,两端分别从两侧的端板的第二穿孔穿入,从另一端板上的第一穿孔穿出,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不在同一标高上,钢绞线的端部处于张伸的状态使得锚具悬浮与筒仓外壁上,避免了筒仓受到锚具压力导致局部开裂的情况。(*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建筑加固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预应力钢绞线加固筒仓用锚具
技术介绍
现在,针对一些筒状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筒仓、筒状水池等),在建成后需要对其进行加固,防止其长时间的使用后会出现应力损坏。在众多的加固措施中,采用体外预应力钢绞线加固的方法是现在比较普遍的方法,体外预应力钢绞线加固的优点是可平衡卸掉部分恒载;能充分发挥加固材料,能够较大幅度地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和结构刚度;体外预应力钢绞线变化幅度小,无疲劳问题,便于更换体;能够有效的控制原结构的裂缝和挠度,使裂缝部分或全部闭合,使挠度大幅度减小,能明显改善原结构的抗裂性能,提高结构的耐久性;能够控制和调校体外钢绞线的应力;加固对现有结构的使用影响小;所需要的设备简单,施工工期短,经济效益显著。但是,现在采用的体外预应力钢绞线加固过程中所采用的锚具体积比较大,在使用的过程中锚具固定在筒仓的外壁上,然后预应力钢绞线固定在锚具上,上述固定钢绞线的锚具固定在筒状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外壁上,且需集中锚固,设置前锚固部位应进行局部抗压、抗裂验算并要留足预应力筋的交叉空间,上述锚具由于固定在筒状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外壁上,结构外壁上固定锚具的部位长期受到锚具的压力,易引起局部开裂,对裂缝要求较高的筒仓产生不良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预应力钢绞线加固筒仓用锚具,通过钢绞线穿过该锚具,在钢绞线的张紧力的作用下,实现在锚固的过程中,锚具不与筒仓的外壁接触, 避免了锚具对筒仓外壁的影响。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预应力钢绞线加固筒仓用锚具,包括底板;两个端板,分别设置在所述底板的两端,且每个端板的板面与所述底板的板面成设定角度的端板,所述每个端板上均设置有第一穿孔,第二穿孔和槽,所述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分别位于所述端板的顶部和底部,且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两个垫板,分别紧贴在每个所述端板的外侧面上,每个所述垫板上设置有第三穿孔,所述第三穿孔与所述第一穿孔相通,所述槽外露于垫板,所述第二穿孔部分外露于所述垫板。优选的,上述预应力钢绞线加固筒仓用锚具中,所述端板与所述底板之间的夹角为75° 85°之间。优选的,上述预应力钢绞线加固筒仓用锚具中,所述端板与所述底板之间的夹角为 80°。优选的,上述预应力钢绞线加固筒仓用锚具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的劲板。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预应力钢绞线加固筒仓用锚具中,通过在底板的两端设置有端板,两个端板上均设置有第一穿孔、第二穿孔和槽,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分别位于端板的顶部和底部,且位于同一直线上,在预应力钢绞线的加固过程中,钢绞线绕筒仓几圈后,两端分别从两侧的端板的第二穿孔穿入,从相对的另一端板上的第一穿孔穿出,由于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不在同一标高上,那么此时的钢绞线的端部处于向外张伸的状态,在张伸的作用下将锚具撑起,实现自平衡,而此时的锚具悬浮与筒仓的外壁上,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筒仓的外壁长期受到锚具的压力而容易出现局部开裂的情况, 提高了筒仓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预应力钢绞线加固筒仓用锚具固定在筒仓上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3为图1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预应力钢绞线加固筒仓用锚具中的端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预应力钢绞线加固筒仓用锚具中的垫板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预应力钢绞线加固筒仓用锚具,通过钢绞线穿过该锚具,在钢绞线张伸的作用下,实现锚固的过程,在钢绞线的张伸力下该锚具不与筒仓的外壁接触,避免了筒仓外壁长期受到锚具的压力而开裂的情况。请参考附图1-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预应力钢绞线加固筒仓用锚具固定在筒仓上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3为图1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预应力钢绞线加固筒仓用锚具中的端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预应力钢绞线加固筒仓用锚具中的垫板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预应力钢绞线中,包括底板8 ;两个端板,分别为端板4和端板5,其中端板4和端板5分别设置在底板8的两端,且两个端板与底板8之间呈设定的角度,端板4和端板5的结构相同,以端板5为例,其上设置有第一穿孔51、第二穿孔52和槽53,其中,第一穿孔51和第二穿孔52分别位于端板的顶部和底部,且第一穿孔51和第二穿孔52均为椭圆形孔,且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两个垫板,分别为垫板7和垫板6,其中,垫板7紧贴在端板4上,垫板6紧贴在端板5上,两个垫板的结构相同,以垫板6为例,垫板6上设置有第三穿孔61,两个垫板紧贴在端板上,垫板上设置有第三穿孔,第三穿孔与第一穿孔相通,槽外露于垫板,所述第二穿孔部分外露于垫板。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预应力钢绞线加固筒仓用锚具中,通过在底板的两端设置有端板,两个端板上均设置有第一穿孔、第二穿孔和槽,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分别位于端板的顶部和底部,且位于同一直线上,在预应力钢绞线的加固过程中,钢绞线绕筒仓几圈后,两端(如图1中的预应力钢绞线的端部2和端部3)分别从一侧的端板的第二穿孔穿入,从各自相对的另一端板上的第一穿孔穿出,由于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不在同一标高上, 那么此时的钢绞线的端部处于向外张伸的状态,在张伸的作用下将锚具撑起,实现自平衡, 而此时的锚具悬浮与筒仓的外壁1上,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筒仓的外壁长期受到锚具的压力而容易出现局部开裂的情况,提高了筒仓的使用寿命。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预应力钢绞线加固筒仓用锚具,端板与底板之间的夹角为 75° 85°,优选的端板与底板之间的夹角为80°。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预应力钢绞线加固筒仓用锚具中,在底板的两侧还设置有劲板9,劲板的两端与端板接触,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技术。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技术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预应力钢绞线加固筒仓用锚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两个端板,分别设置在所述底板的两端,且每个端板的板面与所述底板的板面成设定角度的端板,所述每个端板上均设置有第一穿孔,第二穿孔和槽,所述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分别位于所述端板的顶部和底部,且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两个垫板,分别紧贴在每个所述端板的外侧面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应力钢绞线加固筒仓用锚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两个端板,分别设置在所述底板的两端,且每个端板的板面与所述底板的板面成设定角度的端板,所述每个端板上均设置有第一穿孔,第二穿孔和槽,所述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分别位于所述端板的顶部和底部,且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两个垫板,分别紧贴在每个所述端板的外侧面上,每个所述垫板上设置有第三穿孔,所述第三穿孔与所述第一穿孔相通,所述槽外露于垫板,所述第二穿孔部分外露于所述垫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玉峰杨珏张学斌牛洪滨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京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