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镜片下放角度调节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763936 阅读:2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镜片下放角度调节机构,其包括第一定位环和第二定位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环和第二定位环均为开口式定位环,在所述开口式定位环的开口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两个螺钉座,所述两个螺钉座通过一个调节螺钉连接。该双镜片下放角度调节机构能对双镜片组件下放时角度进行微调,可解决综合显示头盔系统中投射成像时对光学组件与镜片之间的高精度配合要求,避免因制造和装配误差而造成较差的光学成像效果。(*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投射成像式综合显示头盔的双镜片下放角度调节机构
技术介绍
随着未来战斗机的发展,传统的保护头盔已远远不能满足高战技指标的要求。目 前,国外四、五代先进战机已普遍装备综合显示头盔系统,该系统为飞行员提供一个良好的 态势感知能力平台,通过综合显示头盔的显示镜片,飞行员面朝任何方向时都能够看到座 舱前部平视显示器上的信息或感知战机外环境情况。综合显示头盔采用具有内镜片和外镜 片的双镜片结构,成像方式为投射成像式,光学组件将成像投影至内镜片上,外镜片起防护 作用。由于内镜片是光学成像组件的一部分,其位置精度极大的影响成像质量。而目前国内采用双镜片机构的头盔类产品,通常分别设置第一镜片下放机构和第 二镜片下放机构来分别旋转内外镜片至上位或下位。第一镜片下放机构包括第一安装座、 第一定位环、第一内转臂、第一外转臂及第一手柄。第二镜片下放机构包括第二安装座、第 二定位环、第二内转臂、第二外转臂及第二手柄。内镜片的两端分别安装在第一内转臂和第 二内转臂上,外镜片的两端分别安装在第一外转臂和第二外转臂上。第一内转臂、第一定位 环、及第一外转臂依次套设在第一安装座上。第二内转臂、第二定位环及第二外转臂依次套 设在第二安装座上。第一内转臂及第一外转臂可绕第一安装座转动,第二内转臂及第二外 转臂可绕第二安装座转动。第一手柄和第一外转臂连接,第二手柄和第二内转臂连接。第 一定位环和第二定位环上均开设有上位凹槽和下位凹槽,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均设置有与 上位凹槽和下位凹槽相配合的限位块。当镜片处于上位时,手柄的限位块卡入上位凹槽。 如果要将镜片调整到下位,则使限位块脱离上位凹槽后,旋转转臂,使限位块卡入至下位凹 槽,从而使与转臂连接的镜片旋转并固定在下位。该第一和第二镜片下放机构还可均包括 限制转臂轴向窜动的限位装置。该限位装置包括盖体、轴杆、及弹簧。轴杆穿设安装座,弹簧 套设在轴杆的外侧壁上,盖体和轴杆之间通过销钉固定,这样盖体就锁紧住转臂的轴向侧。然而,第一定位环和第二定位环都是固定套设在安装座上的,故内外镜片的旋转 位置(上位和下位)都不能进行角度调节,只能靠零件自身尺寸精度及装配来保证。当需要 精密投射成像时,这种不稳定的精度误差会严重影响光学成像效果。国外同类产品为避免 该问题,采用了将整个显示组件进行旋转(内镜片和光学组件同时旋转,二者的位置是相对 固定的),但这会导致机构比较复杂,需要在盔体上建立一定范围的旋转区域,使头部支撑 的重量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 双镜片下放角度调节机构,结构简单、轻巧、且调节方便。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种双镜片下放角度调节机构,其包括第一定位环和第二定位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环和第二定位环均为开口式定位环,在所述开口式定位环的开口的两端分别设 置有两个螺钉座,所述两个螺钉座通过一个调节螺钉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该双镜片下放角度调节机构能对双镜片组件下放时角度进行微调,可解决综 合显示头盔系统中投射成像时对光学组件与镜片之间的高精度配合要求,避免因制造和装 配误差而造成较差的光学成像效果。2.只需要直接在内外镜片组件上增加该装置即可,可减轻头盔重量。3.结构轻巧简化,通过调节螺钉即可方便调节。附图说明图1是包括本技术实施例的双镜片下放角度调节机构的镜片下放机构的主 视图。图2是图1的侧视图。图3是第一镜片下放机构的剖视图。图4是图3的局部放大图。图中1-第一镜片下放机构,2-第二镜片下放机构,3-内镜片,4-外镜片,5-第一 安装座,6-第一定位环,7-第一内转臂,8-第一外转臂,9-第一手柄,10-调节螺钉,11-壳 体,12-限位块,13-上位凹槽,14-下位凹槽,15-第一圆柱销,16-第一扭簧,17-第一盖体, 18-第一轴杆,19-第一弹簧。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其为包括本技术实施例的双镜片下放角度调节机构的镜片下放 机构,其包括第一镜片下放机构1和第二镜片下放机构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镜片下放机 构1和第二镜片下放机构2分别设置在外镜片4和内镜片3的两端。如图2至图4所示,第一镜片下放机构1包括第一安装座5、第一定位环6、第一内 转臂7、第一外转臂8、及第一手柄9。第一安装座5固定在头盔壳体11上。第一内转臂7、 第一定位环6、及第一外转臂8依次套设在第一安装座5上。第一内转臂7及第一外转臂 8可绕第一安装座5转动。第一手柄9和第一外转臂8连接。第一手柄9上设置有限位块 12。第一定位环6上开设有上位凹槽13和下位凹槽14,分别对应外镜片4的上位和下位位 置。限位块12在第一手柄9的作用下可脱离或卡入上位凹槽13或下位凹槽14。在本实施 例中,第一手柄9通过一个第一圆柱销15与第一外转臂8连接,第一圆柱销15的外侧设有 一个第一扭簧16,第一手柄9能在一定角度范围内以第一圆柱销15为轴转动,在第一扭簧 16的弹力的作用下第一手柄9捏合后会自动复位到初始位置。可以理解的是,该第一镜片下放机构1还可包括用于防止第一外转臂8和第一内 转臂7轴向窜动或脱落的第一限位装置。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限位装置包括第一盖体17、 第一轴杆18、及第一弹簧19。第一轴杆18穿设第一安装座5,第一轴杆18的轴线和第一安 装座5的轴线在一条直线上。第一弹簧19套设在第一轴杆18的外侧壁上,第一盖体17和 第一轴杆18之间通过销钉固定,这样第一盖体17就锁紧住第一外转臂8的轴向侧。第二镜片下放机构2与第一镜片下放机构1的结构和原理大致相同,其包括第二安装座、第二定位环、第二内转臂、第二外转臂、及第二手柄。第二安装座固定在头盔壳体 上。第二内转臂、第二定位环及第二外转臂依次套设在第二安装座上。第二内转臂及第二 外转臂可绕第二安装座转动。第二手柄上设置有限位块。第二定位环上开设有上位凹槽和 下位凹槽,分别对应内镜片的上位和下位位置。限位块在第二手柄的作用下可脱离或卡入 第二定位环的上位凹槽或下位凹槽。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手柄通过一个第二圆柱销与第二 内转臂连接,第二圆柱销的外侧设有一个第二扭簧,第二手柄能在一定角度范围内以第二 圆柱销为轴转动,在第二扭簧的弹力的作用下第二手柄捏合后会自动复位到初始位置。该 第二镜片下放机构2还可包括用于防止第二内转臂和第二外转臂轴向窜动或脱落的第二 限位装置。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限位装置包括第二盖体、第二轴杆及第二弹簧。第二轴杆 穿设第二安装座,第二轴杆的轴线和第二安装座的轴线在一条直线上。第二弹簧套设在第 二轴杆的外侧壁上,第二盖体和第二轴杆之间通过销钉固定,这样第二盖体就锁紧住第二 外转臂的轴向侧。不同之处在于第二手柄和第二内转臂连接。内镜片3的两端分别安装在第一内转臂和第二内转臂上,外镜片4的两端分别安 装在第一外转臂和第二外转臂上。本实施例的双镜片下放角度调节机构包括第一定位环6和第二定位环,第一定位 环6和第二定位环均为开口式定位环,在开口式定位环的开口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两个螺钉 座,所述两个螺钉座通过一个调节螺钉10连接。需要精确调节时,先将第一镜片下放机构1的第一外转臂8旋转至下位,使第一手 柄9的限位块12卡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镜片下放角度调节机构,其包括第一定位环和第二定位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环和第二定位环均为开口式定位环,在所述开口式定位环的开口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两个螺钉座,所述两个螺钉座通过一个调节螺钉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靖彭华
申请(专利权)人:航宇救生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