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体运输制氧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759289 阅读:2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活体运输制氧包,包括能放置制氧剂的容器,其中:容器与外界不连通;容器上连接有能通过按压使容器与外界连通的注水组件。采用上述结构,通过人为破坏注水组件实现将容器外界的水注入容器内,容器内的制氧剂与水反应产生氧气,以进行增氧,还能防止较大块状的制氧剂颗粒进入水体引起鱼类误食。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结构新颖、能按需制取、防止鱼类误食制氧剂、使用安全、制作简便、保鲜保活效果好的活体运输制氧包。(*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包装,尤其涉及活体运输制氧包
技术介绍
养鱼池缺氧,或活鱼贮存及长距离运输途中缺氧,都是造成鱼死亡的原因。因此, 使用氧气发生剂,是在缺氧状态下保活鱼类的有效方法。但目前生产和使用的一些氧气发生剂,大多以重金属为触媒,存在重金属残留于水中,污染水质,使用时或是大量发生氧气, 很快失效,或是氧气发生缓慢、量微,不能满足需要等问题。现有技术采用布袋装有氧气发生剂,因而,其增氧时间为,运输开始直至化学反应结束。然而,其不能满足实际运输过程中,按需制取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提供一种结构新颖、能按需制取、防止鱼类误食制氧剂、使用安全、制作简便、保鲜保活效果好的活体运输制氧包。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活体运输制氧包,包括能放置制氧剂的容器,其中容器与外界不连通;容器上连接有能通过按压使容器与外界连通的注水组件。通过人为破坏注水组件实现将容器外界的水注入容器内,容器内的制氧剂与水反应产生氧气,以进行增氧。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采取的措施还包括注水组件包括注水盖和插接在注水盖内的固定环;固定环位于注水盖内的端部上设有隔水膜;注水盖的外筒经柔性连接件连接插接器,插接器能在外力作用下申入外筒内并破坏隔水膜。插接器为简体结构。在待用状态下,插接器是打开的,隔水膜用于隔开制氧剂与外界的水。当使用时,如遇到需要增氧的情况,将筒体的插接器压入外筒内并破坏隔水膜,外界的水通过筒体插接器流入,并于制氧剂反应产生氧气。插接器的沿口制有齿形件;固定环位于注水盖内的端部沿口制有环形的斜面。采用上述结构,有利于使用时对隔水膜的破坏操作。齿形件的前凸部分用于破坏隔水膜,后凹部分由于在破坏操作时,隔水膜在该处的部分收到的牵引波坏作用较小,仍保持粘连状态, 从而形成断断续续的破孔,该结构的作用类似于过滤网,防止较大块状的制氧剂颗粒进入水体引起鱼类误食。容器内的制氧剂能与水产生氧气。容器为密封袋或密封罐。不同材质结构的容器可适用于不同的运输条件。由于本技术活体运输制氧包,活体运输制氧包,包括能放置制氧剂的容器,其中容器与外界不连通;容器上连接有能通过按压使容器与外界连通的注水组件。采用上述结构,通过人为破坏注水组件实现将容器外界的水注入容器内,容器内的制氧剂与水反应产生氧气,以进行增氧,还能防止较大块状的制氧剂颗粒进入水体引起鱼类误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管路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螺旋刮刀主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制冷管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附图标号说明注水盖1、外筒11、插接器12、齿形件12a、连接件13、固定环2、隔水膜3、制氧剂4、密封袋5、密封罐6。实施例1 参照图1至图3,活体运输制氧包,包括能放置制氧剂4的容器,其中容器与外界不连通;容器上连接有能通过按压使容器与外界连通的注水组件。注水组件包括注水盖1和插接在注水盖1内的固定环2 ;固定环2位于注水盖1内的端部上设有隔水膜3 ;注水盖1的外筒11经柔性连接件13连接插接器12,插接器12能在外力作用下申入外筒11内并破坏隔水膜3。插接器12为筒体结构。插接器12的沿口制有齿形件12a ;固定环2位于注水盖1内的端部沿口制有环形的斜面。容器内的制氧剂4能与水产生氧气。容器为密封袋5。通过人为破坏注水组件实现将容器外界的水注入容器内,容器内的制氧剂4与水反应产生氧气,以进行增氧。制氧剂4采用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详述,具体参考《鱼类保活用氧气发生剂的制做》,《农技服务》2003第3期。实施例2:参照图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活体运输制氧包只是在容器上有区别, 本实施例的容器为密封罐6。活体运输制氧包,具有能放置制氧剂4的容器,其中容器与外界不连通;容器上连接有能通过按压使容器与外界连通的注水组件。注水组件包括注水盖1和插接在注水盖1内的固定环2 ;固定环2位于注水盖1内的端部上设有隔水膜3 ;注水盖1的外筒11经柔性连接件13连接插接器12,插接器12能在外力作用下申入外筒11内并破坏隔水膜3。插接器12为筒体结构。插接器12的沿口制有齿形件12a ;固定环2位于注水盖1内的端部沿口制有环形的斜面。容器内的制氧剂4能与水产生氧气。尽管已结合优选的实施例描述了本技术,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能够对在这里列出的主题实施各种改变、同等物的置换和修改,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当视所提出的权利要求限定的范围为准。权利要求1.活体运输制氧包,包括能放置制氧剂(4)的容器,其特征是所述的容器与外界不连通;所述的容器上连接有能通过按压使容器与外界连通的注水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体运输制氧包,其特征是所述的注水组件包括注水盖(1) 和插接在注水盖(1)内的固定环O);所述的固定环( 位于注水盖(1)内的端部上设有隔水膜⑶;所述的注水盖⑴的外筒(11)经柔性连接件(1 连接插接器(12),所述的插接器(12)能在外力作用下申入外筒(11)内并破坏所述的隔水膜⑶;所述的插接器为筒体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活体运输制氧包,其特征是所述的插接器(1 的沿口制有齿形件(12a);所述的固定环( 位于注水盖(1)内的端部沿口制有环形的斜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体运输制氧包,其特征是所述的容器内的制氧剂(4)能与水产生氧气。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体运输制氧包,其特征是所述的容器为密封袋( 或密封罐(6)。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活体运输制氧包,包括能放置制氧剂的容器,其中容器与外界不连通;容器上连接有能通过按压使容器与外界连通的注水组件。采用上述结构,通过人为破坏注水组件实现将容器外界的水注入容器内,容器内的制氧剂与水反应产生氧气,以进行增氧,还能防止较大块状的制氧剂颗粒进入水体引起鱼类误食。因此,本技术是一种结构新颖、能按需制取、防止鱼类误食制氧剂、使用安全、制作简便、保鲜保活效果好的活体运输制氧包。文档编号A01K63/04GK201938216SQ2010206833公开日2011年8月24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15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15日专利技术者吴常文, 徐佳晶, 赵晟 申请人:浙江海洋学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活体运输制氧包,包括能放置制氧剂(4)的容器,其特征是:所述的容器与外界不连通;所述的容器上连接有能通过按压使容器与外界连通的注水组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晟吴常文徐佳晶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海洋学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