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腔内吸气固定钢片的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756695 阅读:2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模腔内吸气固定钢片的结构,包括后模模芯和定位针;定位针凸出后模模芯表面设置,用于定位钢片在模腔中;其中:在后模模芯内部设置有可连接吸气装置的吸气通道;吸气通道在后模模芯表面形成吸气孔。由于采用了吸气孔固定钢片的技术手段,由此降低了定位针对钢片的固定作用,仅利用定位针的定位作用,通过吸气装置的抽真空作用,使得钢片牢牢吸附在模具上,防止了钢片在模具闭模时跌落或压模,而在出模顶出环节则可关闭吸气装置,避免了顶出钢片时定位孔边凹陷,适用于注塑带钢片的塑胶结构件。(*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生产移动电子产品中带钢片的塑胶结构件的注塑模具领域,更具 体的说,改进涉及的是一种模腔内吸气固定钢片的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移动通讯电子产品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塑胶结构件采用了薄钢片以增加塑胶 结构件的刚性和强度。以手机为例,大量的手机面壳在其屏幕框的位置上利用薄钢片来提 高屏幕框处的结构强度。由此,就必须在注塑面壳之前,将钢片作为镶件准确牢固地放置到 面壳的模具中。目前,现有的塑胶模具往往通过定位针来固定钢片,如图1所示,普通的定位针 111和112难以保证将钢片200稳固在模具上;后模模芯100上的定位针111和112与钢 片200上的定位孔的配合间隙松(例如超过0. 015mm),会导致模具在闭模时跌落或压模; 而后模模芯100上的定位针111和112与钢片200上的定位孔的配合间隙紧(例如小于 0. Olmm),则会导致顶出钢片时定位孔边凹陷。因此,现有技术尚有待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腔内吸气固定钢片的结构,可防止钢片在模 具闭模时跌落或压模,并避免顶出钢片时定位孔边凹陷。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模腔内吸气固定钢片的结构,包括后模模芯和 定位针;定位针凸出后模模芯表面设置,用于定位钢片在模腔中;其中在后模模芯内部设 置有可连接吸气装置的吸气通道;吸气通道在后模模芯表面形成吸气孔。所述的模腔内吸气固定钢片的结构,其中吸气孔的数量设置为两个,沿钢片的长 度方向设置。所述的模腔内吸气固定钢片的结构,其中吸气孔的数量设置为多个,散布在后模 模芯表面。所述的模腔内吸气固定钢片的结构,其中吸气通道与吸气孔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的模腔内吸气固定钢片的结构,其中定位针与钢片上的定位孔间隙配合。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模腔内吸气固定钢片的结构,由于采用了吸气孔固定钢 片的技术手段,由此降低了定位针对钢片的固定作用,仅利用定位针的定位作用,通过吸气 装置的抽真空作用,使得钢片牢牢吸附在模具上,防止了钢片在模具闭模时跌落或压模,而 在出模顶出环节则可关闭吸气装置,避免了顶出钢片时定位孔边凹陷,适用于注塑带钢片 的塑胶结构件。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固定钢片的模腔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固定钢片的模腔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和实施例加以详细说明,所描述 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模腔内吸气固定钢片的结构,其具体实施方式之一,如图2所示,包括 后模模芯100和定位针111和112 ;定位针111和112设置在后模模芯100上,定位针111 和112的头部凸出后模模芯100的表面,用于在注塑之前将作为镶件的钢片200定位在模 具的模腔中;其中,在后模模芯100的内部设置有可连接吸气装置的吸气通道;吸气通道在 后模模芯100表面形成吸气孔120,用于在吸气装置的作用下,将钢片200吸附在模腔中。与现有技术模腔内固定钢片的结构相比,本技术所提供的模腔内吸气固定钢 片的结构,由于采用了吸气孔120固定钢片200的技术手段,由此降低了定位针111和112 对钢片200的固定作用,仅利用定位针111和112的定位作用,通过吸气装置的抽真空作 用,使得钢片200牢牢吸附在模具上,防止了钢片200在模具闭模时跌落或压模,而在出模 顶出环节则可关闭吸气装置,避免了顶出钢片200时定位孔边凹陷,适用于注塑带钢片200 的塑胶结构件。在本技术模腔内吸气固定钢片结构的优选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根据钢 片200的大小和形状,吸气孔120可设置为两个,并沿钢片200的长度方向设置。此外,吸 气孔120也可设置为一个或多个。多个吸气孔120可散布在后模模芯100表面。需要说明的是,吸气孔120的位置与钢片200上的圆孔、方孔、异形孔、螺纹孔、或 缺口的位置有一定的关系,为保证良好的吸气固定效果,通常情况下,吸气孔120的位置, 与被定位针111和112定位在后模模芯100表面的钢片200的上述类型孔或缺口的位置, 是错开或非重叠或非交叉的。进一步地,吸气孔120的形状可设置为圆形、方形等;每一吸气孔120可与各自的 吸气通道相连通;换言之,吸气通道与其吸气孔120—一对应设置。由此可分别调整每个吸 气孔120的吸力,以便更好地固定具有特殊形状的钢片。较好的是,由于采用了吸气孔120固定钢片200,即使合模的速度和加速度发生变 化,也不会导致钢片200从模具上掉下来,更不会导致压模,所以,定位针111和112可与钢 片200上的定位孔采用间隙配合,即使其间隙超过0. 015mm也不会出现上述缺陷;当然,定 位针111和112也可与钢片200上的定位孔采用过渡配合,同样不会导致顶出时产生定位 孔边凹陷的问题。应当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足以限制本实 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可以根 据上述说明加以增减、替换、变换或改进,例如,吸气孔的数量增减及其排布位置变化等,而 所有这些增减、替换、变换或改进后的技术方案,都应属于本技术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 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模腔内吸气固定钢片的结构,包括后模模芯和定位针;定位针凸出后模模芯表 面设置,用于定位钢片在模腔中;其特征在于在后模模芯内部设置有可连接吸气装置的 吸气通道;吸气通道在后模模芯表面形成吸气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腔内吸气固定钢片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吸气孔的数量设 置为两个,沿钢片的长度方向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腔内吸气固定钢片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吸气孔的数量设 置为多个,散布在后模模芯表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腔内吸气固定钢片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吸气通道与吸气 孔一一对应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所述的模腔内吸气固定钢片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定位 针与钢片上的定位孔间隙配合。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模腔内吸气固定钢片的结构,包括后模模芯和定位针;定位针凸出后模模芯表面设置,用于定位钢片在模腔中;其中在后模模芯内部设置有可连接吸气装置的吸气通道;吸气通道在后模模芯表面形成吸气孔。由于采用了吸气孔固定钢片的技术手段,由此降低了定位针对钢片的固定作用,仅利用定位针的定位作用,通过吸气装置的抽真空作用,使得钢片牢牢吸附在模具上,防止了钢片在模具闭模时跌落或压模,而在出模顶出环节则可关闭吸气装置,避免了顶出钢片时定位孔边凹陷,适用于注塑带钢片的塑胶结构件。文档编号B29C45/36GK201922540SQ201020679228公开日2011年8月10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24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24日专利技术者林志鹏, 林萍 申请人:捷荣模具工业(东莞)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腔内吸气固定钢片的结构,包括后模模芯和定位针;定位针凸出后模模芯表面设置,用于定位钢片在模腔中;其特征在于:在后模模芯内部设置有可连接吸气装置的吸气通道;吸气通道在后模模芯表面形成吸气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萍林志鹏
申请(专利权)人:捷荣模具工业东莞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