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溶性纤维素止血海绵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75304 阅读:4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溶性纤维素止血海绵的制备方法,包括按重量比为2~6∶1称取羧甲基纤维素钠与壳聚糖,将羧甲基纤维素钠用蒸馏水配制成浓度为0.5~3%的溶液,壳聚糖用稀乙酸配制成浓度为1~5%溶液,然后将两种溶液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溶液;向混合溶液加入1~10g/L聚乙二醇400、2~12g/L蔗糖、0.1~2g/L甘油,并搅拌均匀,静置消泡得到混合液;将混合液倒入成膜装置中,经真空冷冻干燥得到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海绵产品。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制备的产品成本低、止血效果强、临床使用方便,用于止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海绵性材料的制备方法,特别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现代外科医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为人类的救死扶伤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外科手术的发展存在三大障碍,即疼痛、伤口感染、出血。疼痛这一问题基本解决,抗生素不断的更新换代,也使伤口感染问题基本解决。出血就成为阻碍外科手术发展的最大障碍,在外科手术中,能否有效地制止出血,有时成为决定手术成功的关键。目前外科医生一般使用结扎、缝扎和电凝作为止血和伤口愈合的方法,但这种方法并不尽善尽美,缝合不但操作复杂费时,而且缝合材料常引起组织发炎、感染化脓、结节增生,瘘管、创缘裂解及缺血坏死,术后瘢痕等;电凝会增加组织损伤,在空腔脏器、大血管附近不宜用电凝止血,因为极易造成组织坏死,影响愈合。因此,长期以来,医学科学家们积极研究以求找到一种既能快速有效止血,又能简化甚至代替传统缝合技术的新方法和新材料,且此材料无毒性、能被机体完全吸收、无免疫反应等。从而使外科手术更安全,提高术后愈合质量,减轻患者的痛苦。传统的伤口止血材料主要是急救包、四头带、止血带和绷带等,有时还有大量无菌敷料用于弥补急救包包扎止血的不足。大量无菌敷料难以携带和消毒保存;急救包和四头带仅有无菌三角巾和1~2块中小敷料,对大面积伤口以及复合伤、多发伤伤口的覆盖、止血效果欠佳,往往要借助于止血带控制伤口出血,但不当使用止血带可能造成创伤性截肢甚至死亡。因此,研究新型的伤口急救止血材料成为外科医生成功实施外科手术的关键。新型伤口急救止血材料往往来自于创面止血材料在创伤急救领域的应用。目前国内外已经开发出许多种类的创面止血材料,主要有纤维蛋白胶、胶原蛋白、壳聚糖、多微孔类无机材料如沸石(zeolite)等、α-氰基丙烯酸酯类(cyanoacrylate)组织胶等。纤维蛋白胶和胶原蛋白止血材料由于是从人或动物提取制备的生物制品,价格高,增加病人住院负担,且存在潜在的血源性生物制品安全问题;壳聚糖止血材料止血作用有限,对于广泛出血创面的止血效果不很理想;沸石止血过程会产生大量热;而α-氰基丙烯酸酯类组织胶不同程度存在组织毒性、刺激性等。羧甲基纤维素钠(NaCMC)是最早开发应用的以天然纤维物质为原料制成的纤维素衍生物。羧甲基纤维素钠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无毒、无刺激性、可完全降解。研究发现,羧甲基纤维素钠具有卓越的三重止血效果,其止血过程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理止血协同作用来实现的。当接触血液时,羧甲基纤维素钠吸收血液中的水分溶胀而成粘胶状物,使血液的粘度和浓度增大,流速减慢。因产生粘性体,从而填补创面空隙,封闭毛细血管末端,达到止血目的;同时,羧甲基纤维素钠对血红蛋白有显著的亲和力,与血液中Fe2+形成不溶性覆盖物或填充物,使创伤面止血;另外,溶解后的纤维素钠释放出负离子(相当于一般止血材料的4倍),还可活化多种凝血因子、凝集血小板,起到凝血作用,进而达到止血目的,并有利提高术后愈合质量。但是,现有的纤维止血产品明胶海绵,其成本仍较高、止血效果不理想、临床使用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止血材料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所述方法采用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将可溶性羧甲基纤维素钠制成海绵状产品,产品成本低、止血效果强、临床使用方便。本专利技术的,包括如下步骤(1)按重量比为2~6∶1称取羧甲基纤维素钠与壳聚糖,将羧甲基纤维素钠用蒸馏水配制成浓度为0.5~3%的溶液,壳聚糖用稀乙酸配制成浓度为1~5%溶液,然后将两种溶液混合均匀;(2)向步骤(1)得到的混合溶液加入1~10g/L聚乙二醇400、2~12g/L蔗糖、0.1~2g/L甘油,并搅拌均匀,静置消泡;(3)将步骤(2)得到的混合液倒入成膜装置中,经真空冷冻干燥得到本专利技术的海绵产品。步骤(1)中所述羧甲基纤维素钠的取代度为0.7~1.2,所述壳聚糖的脱乙酰度为50~95%,步骤(3)中所述成膜装置为聚苯乙烯材料制备的成模装置。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具有强大的止血效果、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在体内降解而形成低糖物质为人体所吸收,无残留物,与其它同类产品相比,生产成本低,产品性能大大提高,在临床使用更为方便。(2)本专利技术中加入壳聚糖起到了很大的抗菌抑菌效果,可有效减少感染血源性疾病的传播风险。(3)本专利技术拓展了羧甲基纤维素钠的应用领域,带动相关企业的经济效益,符合国际生物止血材料的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地详细说明。实施例1(1)按重量比为2∶1称取取代度为1.1的羧甲基纤维素钠与脱乙酰度为60%的壳聚糖,将羧甲基纤维素钠用蒸馏水配制成浓度为0.5%的溶液,壳聚糖用稀乙酸配制成浓度为1%溶液,然后将两种溶液混合均匀;(2)向步骤(1)得到的混合溶液加入10g/L聚乙二醇400、2g/L蔗糖、2g/L甘油,并搅拌均匀,静置消泡;(3)将步骤(2)得到的混合液倒入聚苯乙烯容器中,经真空冷冻干燥得到本专利技术的海绵产品。该产品具有多孔、较好的弹性,对兔耳部静脉的止血时间为55s、肝脏止血时间为61s,脾脏止血时间为68s。实施例2(1)按重量比为6∶1称取取代度为0.7的羧甲基纤维素钠与脱乙酰度为50%的壳聚糖,将羧甲基纤维素钠用蒸馏水配制成浓度为1%的溶液,壳聚糖用稀乙酸配制成浓度为5%溶液,然后将两种溶液混合均匀;(2)向步骤(1)得到的混合溶液加入8g/L聚乙二醇400、12g/L蔗糖、2g/L甘油,并搅拌均匀,静置消泡;(3)将步骤(2)得到的混合液倒入聚苯乙烯容器中,经真空冷冻干燥得到本专利技术的海绵产品。该产品具有多孔、较好的弹性,对兔耳部静脉的止血时间为50s、肝脏止血时间为58s,脾脏止血时间为57s。实施例3(1)按重量比为4∶1称取取代度为0.9的羧甲基纤维素钠与脱乙酰度为95%的壳聚糖,将羧甲基纤维素钠用蒸馏水配制成浓度为1.5%的溶液,壳聚糖用稀乙酸配制成浓度为1%溶液,然后将两种溶液混合均匀;(2)向步骤(1)得到的混合溶液加入4g/L聚乙二醇400、5g/L蔗糖、1g/L甘油,并搅拌均匀,静置消泡;(3)将步骤(2)得到的混合液倒入聚苯乙烯容器中,经真空冷冻干燥得到本专利技术的海绵产品。该产品具有多孔、较好的弹性,对兔耳部静脉的止血时间为40s、肝脏止血时间为51s,脾脏止血时间为58s。实施例4(1)按重量比为3∶1称取取代度为1.2的羧甲基纤维素钠与脱乙酰度为80%的壳聚糖,将羧甲基纤维素钠用蒸馏水配制成浓度为3%的溶液,壳聚糖用稀乙酸配制成浓度为1%溶液,然后将两种溶液混合均匀;(2)向步骤(1)得到的混合溶液加入1g/L聚乙二醇400、2g/L蔗糖、0.1g/L甘油,并搅拌均匀,静置消泡;(3)将步骤(2)得到的混合液倒入聚苯乙烯容器中,经真空冷冻干燥得到本专利技术的海绵产品。该产品具有多孔、较好的弹性,对兔耳部静脉的止血时间为58s、肝脏止血时间为61s,脾脏止血时间为60s。实施例5(1)按重量比为5∶1称取取代度为0.8的羧甲基纤维素钠与脱乙酰度为90%的壳聚糖,将羧甲基纤维素钠用蒸馏水配制成浓度为2%的溶液,壳聚糖用稀乙酸配制成浓度为1.5%溶液,然后将两种溶液混合均匀;(2)向步骤(1)得到的混合溶液加入10g/L聚乙二醇400、2g/L蔗糖、2g/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溶性纤维素止血海绵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按重量比为2~6∶1称取羧甲基纤维素钠与壳聚糖,将羧甲基纤维素钠用蒸馏水配制成浓度为0.5~3%的溶液,壳聚糖用稀乙酸配制成浓度为1~5%溶液,然后将两种溶液混合均匀 ;(2)向步骤(1)得到的混合溶液加入1~10g/L聚乙二醇400、2~12g/L蔗糖、0.1~2g/L甘油,并搅拌均匀,静置消泡;(3)将步骤(2)得到的混合液倒入成膜装置中,经真空冷冻干燥得到可溶性纤维素止血海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溶性纤维素止血海绵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按重量比为2~6∶1称取羧甲基纤维素钠与壳聚糖,将羧甲基纤维素钠用蒸馏水配制成浓度为0.5~3%的溶液,壳聚糖用稀乙酸配制成浓度为1~5%溶液,然后将两种溶液混合均匀;(2)向步骤(1)得到的混合溶液加入1~10g/L聚乙二醇400、2~12g/L蔗糖、0.1~2g/L甘油,并搅拌均匀,静置消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小维罗志刚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