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750972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连接器,包括设有若干容置槽(22)的绝缘本体(2),及设于容置槽内的若干导电端子(3),所述导电端子包括依次连接的焊接部(30)、基部(31)、弹性部(32)及接触部(33);在接触部的末端设置有一凸耳(330),所述凸耳(330)与接触部(33)呈“T”字型;所述凸耳与接触部的转折处设有凹口(331);在绝缘本体上设有与所述凸耳配合以限定导电端子的移动的止挡凸台(224)。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凸耳与接触部的转折处设置凹口(331)有利于在接触部往两侧变形时提供一定的空间避让绝缘本体,以避免干涉,有效增加导电端子与电池的接触稳定性。(*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连接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能将手机与其电池形成电连接的电池连接器
技术介绍
在移动通讯产品中,通常需要在移动手机主体内部设置电池连接器以实现电池与手机电路板之间的电性连接。图1为一习知的电池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100',其内部容设有弹性金属制成的若干个导电端子200'。绝缘本体100'包括供对接的对接面101'、面向电路板的焊接面102'、及容置若干个导电端子的若干个容置槽110',容置槽在对接面和焊接面分别形成一开口,且这两个开口在绝缘本体外表面相连通。容置槽 110'内包括相对的两侧壁111',侧壁111'在靠近对接面10Γ的开口处延伸有止挡凸台112'。导电端子200'包括依次连接的焊接部MO'、基部210'、弹性部220'、及接触部230'。接触部230'的末端设有一凸耳231',用以抵靠在所述止挡凸台112‘的下方, 提供导电端子的预弹力。习知的电池连接器,在使用的过程中主要存在如下缺陷导电端子与绝缘本体在接触及运动过程中存在摩擦及干涉,从而使导电端子在外力的作用下不便于移动,也不便于安装及拆卸电池,且会影响电池与连接器电连接的可靠性及连接器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导电端子易产生和绝缘本体干涉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电池连接器,其藉凸耳与接触部的转折处设置的凹口给导电端子提供一定的运动空间,减少与绝缘本体干涉的可能。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池连接器,包括设有若干容置槽的绝缘本体,及设于容置槽内的若干导电端子,所述导电端子包括依次连接的焊接部、基部、弹性部及接触部;在接触部的末端设置有一凸耳,所述凸耳与接触部呈“T”字型;所述凸耳与接触部的转折处设有凹口 ;在绝缘本体上设有与所述凸耳配合以限定导电端子的移动的止挡凸台。优选地,所述弹性部包括第一弯折部、第二弯折部、及连接于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之间的连接部,所述第一弯折部与基部连接,所述第二弯折部与接触部连接。优选地,所述连接部的两侧设置有第一倒刺。优选地,所述容置槽设有第一限位凸台和第二限位凸台,所述连接部的第一倒刺位于第一限位凸台和第二限位凸台之间。优选地,所述基部两侧设有第二倒刺。优选地,所述电池连接器还包括用于加强所述导电端子与绝缘本体的连接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包括用于焊接到电路板的主体焊接部、及沿主体焊接部两端同向弯折延伸的固持部。优选地,所述绝缘本体上设有与所述固定件匹配的插置槽,所述插值槽位于相邻的容置槽之间。优选地,所述固持部上设有用于将固持部固持在插置槽中的第三倒刺。优选地,所述止挡凸台设有便于引导凸耳插入绝缘本体的导引斜面。优选地,所述焊接部包括倾斜部和垂直部,所述垂直部与所述基部垂直,所述倾斜部连接基部和垂直部。当导电端子位于容置槽后,各接触部因末端凸耳拘限于同一高度的止挡凸台。安装电池时,电池导电端对接触部产生下压力,但这个下压力并非绝对垂直向下,其产生的往两侧的力使得接触部往两侧变形,凸耳与接触部的转折处设置凹口有利于在接触部往两侧变形时提供一定的空间避让绝缘本体,以避免干涉,有效增加导电端子与电池的接触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提供的电池连接器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电池连接器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绝缘本体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绝缘本体从焊接面方向入视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导电端子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导电端子和绝缘本体的分解图。图7是本技术电池连接器的剖面图。图8是本技术固定件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2、图3和图5,本技术电池连接器1包括设有若干容置槽22的绝缘本体2、及容设于容置槽内的若干导电端子3。导电端子包括依次连接的焊接部30、基部31、 弹性部32及接触部33,焊接部30用于焊接在电路板上,基部31用于将导电端子固持在绝缘本体内,接触部33用于与电池对接,而弹性部32则提供电池对接时弹力。在接触部33 的末端设置有一凸耳330,凸耳330与接触部33呈“T”字型,所述凸耳330与接触部33的转折处设有凹口 331 ;在绝缘本体上设有与所述凸耳330配合以限定导电端子3的移动的止挡凸台224。在未对接时,凸耳330抵靠在该止挡凸台2M下方,并储存一定的弹力,止挡凸台2M能约束凸耳330向上运动,从而避免过度拉伸弹性部32使导电端子失去弹力;对接时,接触部33受力下压,依靠弹性部的弹力以实现电路板和电池可靠的连接。如图3,绝缘本体2呈长方体形,具有供对接的对接面20、面向电路板的焊接面21、 及用于容置导电端子3的容置槽22,容置槽22在对接面20和焊接面21上分别形成有上开口 220和后开口 221,并具有一与该上开口 220相对的下壁222及相对的两侧壁223。侧壁 223上分别凸设有位于上方靠近上开口 220的止挡凸台2M与位于下方的靠近下壁222的第一限位凸台225和第二限位凸台226。如图4,第一限位凸台225之间的距离与第二限位4凸台2 之间的距离相同,都为Wl。如图5,导电端子3包括焊接部30、与焊接部连接的基部31、与基部连接的弹性部 32、及与弹性部连接的接触部33。基部31两侧凸伸有若干第二倒刺310以与容置槽22干涉而将导电端子3固持于内。焊接部30包括一倾斜部300和垂直部301,自基部31弯折一角度形成倾斜部300, 然后自倾斜部300再次弯折一角度形成一垂直部301,经过两次弯折,垂直部301垂直于基部31。垂直部延伸于容置槽的后开口 221外,以焊接至电路板上。弹性部32包括第一弯折部320、第二弯折部321、及连接于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之间的连接部322。第一弯折部320与基部31连接,第二弯折部321与接触部33连接, 该第一弯折部320与第二弯折部321均呈弧形,具有相同的宽度W2,并且开口方向相反。连接部322平行于基部31,其上设有与第一限位凸台225和第二限位凸台2 配合的第一倒刺3221。具体地,如图6,第一倒刺3221由连接部322的两侧水平延伸,使得该第一倒刺 3221所在的连接部322宽度W3大于第一弯折部320和第二弯折部321的宽度W2。该种设计使得第一弯折部320或第二弯折部321的宽度W2较第一限位凸台225之间的距离或第二限位凸台2 之间的距离Wl窄,而第一倒刺322所在连接部322宽度W3较第一限位凸台225之间的距离或第二限位凸台2 之间的距离Wl宽,以实现限位。第一限位凸台225 和第二限位凸台2 共同用以固定约束连接部223在上下方向的位移。在上下方向,第一倒刺3221与第一限位凸台225、第一倒刺3221与第二限位凸台2 之间留有一定空隙,便于安装。连接部223在上下方向被固定后,弹性部32的弹性力矩变短,因而弹性部32所具有的弹性力变大,有效增强导电端子3与电池连接的可靠性。继续参考图5,接触部33呈拱形,其顶端凸伸于容置槽的上开口 220外,用于与电池(未图示)电性连接。接触部33的末端设有一凸耳330,并与接触部呈“T”字型。凸耳 330与接触部的转折处设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连接器,包括设有若干容置槽(22)的绝缘本体(2),及设于容置槽内的若干导电端子(3),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包括依次连接的焊接部(30)、基部(31)、弹性部(32)及接触部(33);在接触部的末端设置有一凸耳(330),所述凸耳(330)与接触部(33)呈“T”字型;所述凸耳与接触部的转折处设有凹口(331);在绝缘本体上设有与所述凸耳(330)配合以限定导电端子的移动的止挡凸台(22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国俊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