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四锅筒纵置式强制循环燃油气热水锅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750369 阅读:3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四锅筒纵置式强制循环燃油气热水锅炉,属供热采暖锅炉领域,本设计锅炉本体采用四个锅筒纵置式布置,对流管束和炉膛水冷壁各自布置上下一对锅筒,在各上下锅筒内,沿轴向间隔设置有与锅筒内径适配的圆形隔板,隔板上下端部各开设一个流通口,使锅筒内各段水流程局部联通,并便于锅炉运行时放气和疏水对流管束的上锅筒与炉膛水冷壁的上锅筒之间经连通管连通,回水进入对流管束上锅筒,加热合格的循环水由炉膛水冷壁上锅筒引出,由于在炉膛水冷壁和对流管束分别各设置一对锅筒,所以大大简化了现有技术下锅筒内件的复杂设计和安装,解决了炉膛水冷壁和对流管束内循环水的分配不均匀问题,并使得日常维护和检修非常方便。(*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一种四锅筒纵置式强制循环燃油气热水锅炉,属于供热采暖锅炉产品 领域。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环保要求的日益提高,作为清洁燃料的燃油和燃气特 别是天然气在城市采暖中的应用被迅速推广。采暖用的燃油气热水锅炉也由早期的单台热 功率几兆瓦的小锅炉发展到现在几十兆瓦甚至百兆瓦级以上的大容量锅炉,型式亦由小容 量的立式或卧式的火管结构发展到大容量的卧式水管结构。对于卧式的水管锅炉,因便于现场组装,所以非常合适大型化,现在一般热功率 14MW以上的燃油气热水锅炉均采用此种形式。水管结构的燃油气热水锅炉以双锅筒、卧式、 纵置式布置的型式为主,且为保证水循环的可靠性,一般采用强制循环。但这种结构型式的 锅炉亦存在不足,原因在于作为锅炉换热部件的炉膛水冷壁3和对流管束4共用一对上下 锅筒1、2(参见图幻,而锅筒作为水流程各段的分配和汇集部件,当其共用时势必产生两个 弊端,其一是炉膛水冷壁和对流管束只占有部分而非全部的锅筒横断面面积,当锅炉循环 水量较大时,因锅筒横断面被分隔分成两部分,流通面积减少而导致其内的水速提高,容易 使进入水冷壁或对流管束循环水的分配不均勻,带来安全隐患;其二是因需将锅筒横断面 分隔成两部分,导致锅筒内件的设计复杂,且锅筒横断面被一分为二后,锅筒内各部分空间 变小,不便于锅筒内件以及锅炉的安装、日常维护和检修。因此,改变炉膛水冷壁和对流管 束共用上下一对锅筒的现状势在必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四锅筒纵置式强制循环燃油气热水锅炉,以提升炉 膛水冷壁和对流管束内循环水的分配均勻性,并简化下锅筒内件设计和安装。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热水锅炉包括锅炉本体、底座、保温 层、外包装、管路系统,锅炉本体由锅筒、炉膛水冷壁和对流管束组成,特点是锅筒为四个, 纵置式布置,对流管束和炉膛水冷壁各自布置上下一对锅筒,在对流管束和炉膛水冷壁的 上下锅筒内,沿轴向间隔设置有与锅筒内径适配的圆形隔板,隔板上设有检修门,隔板上下 端部各开设一个流通口,使锅筒内各段水流程局部联通,对流管束的上锅筒与炉膛水冷壁 的上锅筒之间经连通管连通,回水进入对流管束上锅筒,加热合格的循环水由炉膛水冷壁 上锅筒引出。按本设计结构,由于在炉膛水冷壁和对流管束分别各设置一对锅筒,每对锅筒分 别沿轴向间隔设置适配的隔板,使锅筒内各段水流程局部联通,并便于锅炉运行时放气和 疏水,大大简化了现有技术下锅筒内件的复杂设计和安装,解决了炉膛水冷壁和对流管束 内循环水的分配不均勻问题。锅炉循环水首先回至对流管束上锅筒,经其锅筒隔板、对流管 束下锅筒的导向,依次流经各组对流管进行换热,循环水在对流管束内加热完成后由对流管束上锅筒汇集,经连通管进入炉膛水冷壁上锅筒,经隔板、炉膛水冷壁下锅筒导向,依次 流经各组水冷壁管进行换热,在此期间,对流管束、炉膛水冷壁的上下锅筒和隔板对水流程 起到均勻划分、分配和汇集作用。本设计在隔板上设置有检修门,从而使得日常维护和检修 亦变得非常方便。此外,由于炉膛水冷壁和对流管束分设锅筒,对于热功率大的锅炉,可采 用炉膛水冷壁和其上下锅筒、对流管束和其上下锅筒作为两大完整的组装部件运至现场而 进行总装。如此,既能在一定的运输条件下,有效扩大组装出厂的单台锅炉容量,又能缩短 锅炉在现场的安装工期和降低成本。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的锅炉横向剖视图图2本技术的锅炉纵向剖视图图3本技术锅筒隔板主视示意图图4本技术的锅炉水流程示图图5现有技术炉膛水冷壁和对流管束共用上下一对锅筒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为四锅筒纵置式强制循环燃油气热水锅炉,本设计锅炉本体由锅筒, 炉膛水冷壁和对流管束组成,如图1、2所示,采用四个锅筒,纵置式布置,对流管束5布置上 下一对锅筒1、2,炉膛水冷壁6布置上下一对锅筒3、4,锅筒1、2内分别间隔设置有隔板7, 锅筒3、4内分别间隔设置有隔板8,对流管束5的上锅筒1与炉膛水冷壁6的上锅筒3经连 通管9连通。各锅筒内的隔板7和8如图3所示,隔板是与对应锅筒内径适配的圆板,在隔 板的中心部位设有检修门10,隔板上下端部各设一个三角形流通口 11 ;各隔板轴向间隔设 置在各锅筒内,使锅筒内各段水流程联通,并便于锅炉运行时放气和疏水。按图4所示的锅炉水流程图,锅炉循环水首先回至对流管束上锅筒1,经隔板7、对 流管束下锅筒2导向,依次流经各组对流管进行换热,该运行期间,对流管束5的上下锅筒 1、2和隔板7对水流程起到均勻划分、分配和汇集作用。循环水在对流管束内加热完成后由 对流管束上锅筒1汇集,经连通管9进入炉膛水冷壁上锅筒3,经隔板8、炉膛水冷壁下锅筒 4导向,依次流经各组水冷壁管进行换热。同理,该运行期间,炉膛水冷壁6的上下锅筒3、 4和隔板8对水流程起到均勻划分、分配和汇集作用。最后,加热合格的循环水由炉膛水冷 壁6的上锅筒3引出。炉膛水冷壁和对流管束各自的水流程数依据锅炉热功率和循环水量确定。权利要求1.一种四锅筒纵置式强制循环燃油气热水锅炉,包括锅炉本体、底座、保温层、外包装、 管路系统,锅炉本体由锅筒、炉膛水冷壁和对流管束组成,其特征在于锅筒为四个,纵置式 布置,对流管束和炉膛水冷壁各自布置上下一对锅筒,在对流管束和炉膛水冷壁的上下锅 筒内,沿轴向间隔设置有与锅筒内径适配的圆形隔板,隔板上下端部各开设一个流通口,使 锅筒内各段水流程局部联通,对流管束的上锅筒与炉膛水冷壁的上锅筒之间经连通管连 通,回水进入对流管束上锅筒,加热合格的循环水由炉膛水冷壁上锅筒引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四锅筒纵置式强制循环燃油气热水锅炉,其特征是在隔 板上设有检修门。专利摘要本技术一种四锅筒纵置式强制循环燃油气热水锅炉,属供热采暖锅炉领域,本设计锅炉本体采用四个锅筒纵置式布置,对流管束和炉膛水冷壁各自布置上下一对锅筒,在各上下锅筒内,沿轴向间隔设置有与锅筒内径适配的圆形隔板,隔板上下端部各开设一个流通口,使锅筒内各段水流程局部联通,并便于锅炉运行时放气和疏水对流管束的上锅筒与炉膛水冷壁的上锅筒之间经连通管连通,回水进入对流管束上锅筒,加热合格的循环水由炉膛水冷壁上锅筒引出,由于在炉膛水冷壁和对流管束分别各设置一对锅筒,所以大大简化了现有技术下锅筒内件的复杂设计和安装,解决了炉膛水冷壁和对流管束内循环水的分配不均匀问题,并使得日常维护和检修非常方便。文档编号F24H1/40GK201917054SQ20102066787公开日2011年8月3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20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20日专利技术者亢艳滨, 张延军, 彭志平, 谢正兵 申请人:武汉天元锅炉有限责任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四锅筒纵置式强制循环燃油气热水锅炉,包括锅炉本体、底座、保温层、外包装、管路系统,锅炉本体由锅筒、炉膛水冷壁和对流管束组成,其特征在于锅筒为四个,纵置式布置,对流管束和炉膛水冷壁各自布置上下一对锅筒,在对流管束和炉膛水冷壁的上下锅筒内,沿轴向间隔设置有与锅筒内径适配的圆形隔板,隔板上下端部各开设一个流通口,使锅筒内各段水流程局部联通,对流管束的上锅筒与炉膛水冷壁的上锅筒之间经连通管连通,回水进入对流管束上锅筒,加热合格的循环水由炉膛水冷壁上锅筒引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亢艳滨张延军彭志平谢正兵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天元锅炉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