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洪波专利>正文

昆虫诱杀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746490 阅读:3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昆虫诱杀器,包括壳体,壳体的左端设有第一阻返装置,壳体的右端设有第二阻返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昆虫诱杀器的壳体内可以放置药饵或诱芯,在壳体的保护下,即使受降雨和阳光直射的影响,药饵或诱芯也可保持长久药效,同时避免药饵或诱芯被幼儿、宠物误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昆虫诱杀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清洁安全、适合于大规模推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昆虫诱杀器还可以捕杀老鼠等有害动物。(*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消灭有害动物的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昆虫诱杀器
技术介绍
目前害虫的主要防治手段依然是化学防治,但化学防治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一是 害虫的抗性进化,并出现交叉抗性,还可能进一步发展成为具多种抗性,使防治日益困难; 二是目标害虫再起和次生害虫爆发;三是化学毒性和生物放大作用,使化学毒物通过食物 链富集于人体,对人类造成再次危害。有鉴于此,国内外在努力探索和研究害虫防治的新途 径和新技术,包括新型、高效、低毒和低残留的化学杀虫剂的研制;天敌的利用;病毒、昆虫 绝育技术和昆虫激素、信息素的应用等。近年来,利用昆虫生理生化特性和行为学特点作为害虫防治的一种新技术日益受 到重视,其中性信息素的研究尤为突出,诱杀器的作用对于性信息素的推广至关重要。而目 前市售或传统的诱杀器,使用效果不甚理想,例如传统的水诱杀器需要经常补水、捞蛾和 不易固定,同时诱芯暴露在外,还容易受降雨和阳光直射的影响,造成诱芯很快失效,如果 将其置于室内,诱芯容易被幼儿、宠物误食,威胁生命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安全清洁、诱芯不易 失效的昆虫诱杀器。本技术的昆虫诱杀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左端设有第一阻返装置,所述壳 体的右端设有第二阻返装置。本技术的昆虫诱杀器,其中,所述壳体包括右壳体和左壳体,所述右壳体与所 述左壳体通过固定装置可拆卸的连接在一起。本技术的昆虫诱杀器,其中,所述固定装置为分布在右壳体上、左壳体上的螺 栓、螺母。本技术的昆虫诱杀器,其中,所述固定装置为分布在右壳体上、左壳体上的内 螺纹、外螺纹。技术的昆虫诱杀器,其中,所述壳体为三棱柱状,所述右壳体和所述左壳体均 为三棱柱状,所述右壳体包括第一前壁、第一后壁和第一底壁,第一前壁、第一后壁垂直,第 一前壁、第一后壁分别和第一底壁呈45度夹角,所述左壳体包括第二前壁、第二后壁和第 二底壁,第二前壁、第二后壁垂直,第二前壁、第二后壁分别和第二底壁呈45度夹角。本技术的昆虫诱杀器,其中,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前壁、所 述第一后壁、所述第一底壁上的第一突起、第二突起和第三突起,所述固定装置还包括分别 开在所述第二前壁上、所述第二后壁上和所述第二底壁上的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和第三凹 槽,第一突起与第一凹槽配合,第二突起与第二凹槽配合,第三突起与第三凹槽配合。本技术的昆虫诱杀器,其中,所述第一阻返装置为第一弹力挡片,第一弹力挡片的形状与所述左壳体的竖直截面形状相近,所述第一弹力挡片的下端连接于所述左壳体 的第二底壁内侧,所述第一弹力挡片伸入所述左壳体内,所述第一弹力挡片上端向右倾斜, 第二阻返装置为第二弹力挡片,所述第二弹力挡片的形状与所述右壳体的竖直截面形状相 近,所述第二弹力挡片的下端连接于所述右壳体的第一底壁内侧,所述第二弹力挡片伸入 所述右壳体内,所述第二弹力挡片上端向左倾斜。本技术的昆虫诱杀器,其中,所述壳体为半圆筒状。本技术的昆虫诱杀器,其中,所述壳体为立方体状。本技术的昆虫诱杀器,其中,所述壳体为扇形筒状。本技术的昆虫诱杀器的壳体内可以放置药饵或诱芯,在壳体的保护下,即使 受降雨和阳光直射的影响,药饵或诱芯也可保持长久药效,同时避免药饵或诱芯被幼儿、宠 物误食。本技术的昆虫诱杀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清洁安全、适合于大规模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昆虫诱杀器的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的主视图;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图3为图1的左视图;图4为本技术昆虫诱杀器的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的左视图;图5为本技术昆虫诱杀器的第三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的左视图;图6为本技术昆虫诱杀器的第四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的左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如图1、图2、图3所示,本技术的昆虫诱杀器包括三棱柱状的壳体1。壳体1 包括用于装载药饵或诱芯的右壳体2和与右壳体2相配合的、用于密封右壳体2的左壳体 3。右壳体2和左壳体3均为横截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三棱柱状。右壳体2包括第一前 壁21、第一后壁22和第一底壁23。第一前壁21、第一后壁22垂直,第一前壁21、第一后壁 22分别和第一底壁23呈45度夹角。左壳体3包括第二前壁31、第二后壁32和第二底壁33。第二前壁31、第二后壁 32垂直,第二前壁31、第二后壁32分别和第二底壁33呈45度夹角。右壳体2、左壳体3之间通过固定装置4可拆卸的连接在一起。在其他实施例中, 固定装置4可以为分布在右壳体2上、左壳体3上的螺栓、螺母。也可以为分布在右壳体2 上、左壳体3上的内、外螺纹。在本实施例中固定装置4包括分别设置于右壳体2的第一前 壁21上、右壳体2的第一后壁22上、和右壳体2的第一底壁23上的第一突起24、第二突起 25和第三突起26。固定装置4还包括分别开在左壳体3的第二前壁31上、左壳体3的第 二后壁32上、和左壳体3的第二底壁33上的第一凹槽34、第二凹槽35和第三凹槽36。第一前壁21和第二前壁31相对应,第一后壁22与第二后壁32相对应,第一底壁 23与第二底壁33相对应。通过第一突起24与第一凹槽34配合、第二突起25与第二凹槽35配合、第三突起 26与第三凹槽36配合,右壳体2与左壳体3可拆卸的固定连接在一起。壳体1的左端设有第一阻返装置72,壳体1的右端设有第二阻返装置73。左壳体 3的第二底壁33内侧粘接或焊接有伸入左壳体3内的第一弹力挡片7,作为第一阻返装置 72的第一弹力挡片7的形状与左壳体3的竖直截面形状相近,为等腰三角形。第一弹力片 7的下端焊接或粘接在左壳体3的第二底壁33上,上端向右倾斜45度。第一弹力片7的前 后两侧边分别与第二前壁31、第二后壁32接触。当左壳体3、右壳体2连接在一起,第一弹 力挡片7位于壳体1的左端。第一弹力挡片7的作用在于当昆虫由左壳体3外向左壳体3 内爬动时,向壳体1内(右)倒伏,使昆虫进入左壳体3内,当昆虫进入左壳体3后,第一弹 力挡片7在弹力作用下弹起,封堵住昆虫出去的路径。第一弹力挡片7上开有多个第一缝 隙71,用于使壳体1内的药饵或诱芯气味透过,引诱昆虫前来。右壳体2的第一底壁23内侧粘接或焊接有伸入左壳体2内的第二弹力挡片8,作 为第二阻返装置73的第二弹力挡片8的形状与右壳体2的竖直截面形状相近,为等腰三角 形。第二弹力挡片8的下端焊接或粘接在右壳体2的第一底壁23上,上端向左倾斜45度。 第二弹力挡片8的前后两侧边分别与第一前壁21、第一后壁22接触。当左壳体3、右壳体2 连接在一起,第二弹力挡片8位于壳体1的右端。第二弹力挡片8的作用在于当昆虫由右 壳体2外向右壳体2内爬动时,向壳体1内(左)倒伏,使昆虫进入右壳体2内,当昆虫进 入右壳体2后,第二弹力挡片8在弹力作用下弹起,封堵住昆虫出去的路径。第二弹力挡片 8上开有多个第二缝隙81,用于使壳体1内的药饵或诱芯气味透过,引诱昆虫前来。第二弹力挡片8、第一弹力挡片7的材料可以按照捕捉昆虫的种类灵活选择。其可 以选用有弹力的金属片或有弹力的塑料片。第二弹力挡片8、第一弹力挡片7也可以是棕毛 排列聚合粘接或捆扎制成的棕毛排刷。第一阻返装置72、第二阻返装置73也可以采用带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昆虫诱杀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的左端设有第一阻返装置(72),所述壳体(1)的右端设有第二阻返装置(7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昆虫诱杀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的左端设有第一阻返装 置(72),所述壳体(1)的右端设有第二阻返装置(73)。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昆虫诱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包括右壳体(2)和左壳 体(3),所述右壳体( 与所述左壳体C3)通过固定装置(4)可拆卸的连接在一起。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昆虫诱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4)为分布在所述右壳 体(2)上、所述左壳体C3)上的螺栓、螺母。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昆虫诱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4)为分布在所述右壳 体(2)上、所述左壳体C3)上的内螺纹、外螺纹。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昆虫诱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为三棱柱状,所述右壳 体(2)和所述左壳体C3)均为三棱柱状,所述右壳体( 包括第一前壁、第一后壁02) 和第一底壁(23),所述第一前壁、所述第一后壁0 垂直,所述第一前壁、所述第 一后壁0 分别和所述第一底壁呈45度夹角,所述左壳体C3)包括第二前壁(31)、 第二后壁(3 和第二底壁(33),所述第二前壁(31)、所述第二后壁(3 垂直,所述第二前 壁(31)、所述第二后壁(3 分别和所述第二底壁(3 呈45度夹角。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昆虫诱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4)包括分别设置于 所述第一前壁(21)、所述第一后壁(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洪波
申请(专利权)人:杨洪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