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林斌专利>正文

保温电热水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743538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保温电热水壶,包括发热部件和设置于大身下部的底盘,大身的内腔与大身的外壳为一体设置,外壳与内腔之间形成一带有开口的隔热空腔;外壳上设有与隔热空腔相贯通的抽真空嘴,抽真空嘴与隔热空腔共同形成一排气通道;或者隔热空腔与发热部件相连处设有抽真空部件。抽真空部件包括胶硅圈,胶硅圈设置于发热部件和内腔之间;胶硅圈的上部设有带抽真空孔的真空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合理、装配快捷和保温效果好的特点,其通过大身的外壳及其内腔为一次注塑成型后,形成一隔热空腔,然后利用带抽真空孔的真空阀将隔热空腔内的空气排出,可有效减慢内腔与外界之间的热传递,从而降低产品的能耗,起到保温及隔热的作用。(*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热水壶,特别是一种保温电热水壶
技术介绍
电热水壶是人们生活常备用具,现有的水壶壶体或大身为单层结构,因此散热快, 造成加热时间长和能耗较高。中国专利文献号CN273(^66Y于2005年10月5日公开了一种电热开水保温水壶,包括由上而下的壶盖组件、壶嘴组件、双层真空壶身、发热元件、壶底以及底座,其特征在于发热元件下方的壶底内设有隔热板和隔热材料层,壶盖组件为由上盖和下盖组成的中间有空气夹层的双层结构。据称,其使用方便,由于各部件密封性好,使水壶内部呈密闭状态,可长时间的维持壶内温度,从而无须重复加热。但是,该结构较为复杂和加工工艺要求较高,不适宜大批量生产。中国专利文献号CNM51002Y于2001年10月3日公开了一种的不锈钢电热保温水壶,包括不锈钢壶体、壶体可活动插接在相对应的底座上,壶体上有手柄和壶盖,加热元件通过向壶体的底部加热,使壶体内的水升温,其特征在于所述壶体为双层壁结构,壶体的外壳与内胆之间有真空保温层。据称,其通过加热元件向壶体底部加热,使壶体内的水沸腾,壶体的双层不锈钢保温层能较好地阻延,壶体内水温的降低,从而使电热水壶具有保温作用。但是,该结构制造成本高、且装配较为复杂。因此,有必要作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成本低廉、发热部件可以更换和保温效果好的保温电热水壶,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保温电热水壶,包括发热部件和设置于大身下部的底盘,其结构特征是所述大身的内腔与大身的外壳为一体设置,外壳与内腔之间形成一带有开口的隔热空腔;外壳上设有与隔热空腔相贯通的抽真空嘴,抽真空嘴与隔热空腔共同形成一排气通道;或者隔热空腔与发热部件相连处设有抽真空部件。所述抽真空部件包括胶硅圈,胶硅圈设置于发热部件和内腔之间;胶硅圈的上部设有带抽真空孔的真空阀,该抽真空孔与隔热空腔相互贯通,发热部件对应真空阀的位置延伸出真空阀嘴。所述真空阀嘴上设有真空阀盖,真空阀盖与真空阀嘴之间连接有密封塞;真空阀伸入真空阀嘴内,且与真空阀嘴密封连接,真空阀嘴外壁上的外螺纹与真空阀盖上的内螺纹相互配合固定。所述发热部件活动设置于内腔的底部,发热部件的上部对应内腔的位置设有凹槽,发热部件与胶硅圈相套接,胶硅圈上带有固定槽的凸台放置于凹槽上;内腔的底部插入或嵌入固定槽内,发热部件与内腔密封连接。所述定位环的上部与发热部件相抵靠,定位环的下部与大身通过螺纹连接/超声波焊接;或者定位环与底盘相套接,且压接固定于发热部件与底盘之间。所述外壳的内壁对应底盘的位置延伸出定位扣或凸块,其与底盘相互卡接固定或扣合固定。所述外壳和内腔为一次注塑成型,该外壳和内腔的材质为具有高强度的塑料制件或橡胶制件。所述抽真空嘴设置于外壳的上部或下部,其与大身为一体注塑成型;抽完真空后的大身与抽真空嘴相连处设置有密封件、或者抽真空嘴的开口位置溶胶密封连接。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合理、加工方便、装配快捷和保温效果好的特点,其通过大身的外壳及其内腔为一次注塑成型后,形成一隔热空腔,然后利用带抽真空孔的真空阀将隔热空腔内的空气排出,或者利用外壳上的抽真空嘴,以达到将隔热空腔内的空气排出, 抽完真空后用高温钳把抽真空嘴的开口位置溶胶密封连接,使隔热空腔内形成一抽真空状态,可有效减慢内腔与外界之间的热传递,从而降低产品的能耗,同时起到保温及隔热的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实施例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组装后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另一实施例分解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组装后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的抽真空嘴溶胶密封后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大身,1. 1为外壳,1. 11为抽真空嘴,1. 2为内腔,2为发热管,3为发热盘,4为胶硅圈,4. 1为凸台,5为定位环,6为底盘,7为隔热空腔,8为抽真空孔,9为真空阀, 10为密封塞,11为真空阀盖,12为真空阀嘴,13为定位扣,图中的实线箭头代表空气流动方向。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第一实施例参见图1-图3,本保温电热水壶,包括发热部件和设置于大身1下部的底盘6。大身1的内腔1. 2与大身1的外壳1. 1为一体设置,且为一次注塑成型,外壳1. 1与内腔1. 2 之间形成一带有开口的隔热空腔7,其目的在于在降低成本的前提下,又能保证电热水壶符合国家安全标准,同时具有较好的隔热保温效果。隔热空腔7与发热部件相连处设有抽真空部件,该抽真空部件包括胶硅圈4,胶硅圈4设置于发热部件和内腔1. 2之间。发热部件活动设置于内腔1. 2的底部,发热部件的上部对应内腔1. 2的位置设有凹槽,发热部件与胶硅圈4相套接,胶硅圈4上带有固定槽的凸台4. 1放置于凹槽上,内腔1. 2的底部插入固定槽内,发热部件通过胶硅圈4与内腔1. 2 密封连接,见图3,以实现发热部件和内腔1. 2的固定。胶硅圈4的上部设有带抽真空孔8的真空阀9,该抽真空孔8与隔热空腔7相互贯通,发热部件对应真空阀9的位置延伸出真空阀嘴12。真空阀嘴12上设有真空阀盖11,真空阀嘴12通过其外壁上的外螺纹与真空阀盖11上的内螺纹相互配合固定。真空阀盖11 与真空阀嘴12之间连接有密封塞10,真空阀9伸入真空阀嘴12内,且与真空阀嘴12密封连接。安装时,把装配好的胶硅圈4和发热部件放入到外壳1. 1中,然后通过带抽真空孔8 的真空阀9将隔热空腔7内的空气排出,使隔热空腔7内形成一抽真空状态,可有效减慢内腔1. 2与外界之间的热传递,从而降低产品的能耗。并且在抽真空后,胶硅圈4的外壁更加紧贴在外壳1. 1的内壁上,防止胶硅圈4发生位移或脱落现象,使加热部件更加牢固地固定在内腔1. 2的底部。发热部件由发热盘3和发热管2装配而成,该发热管2固设于发热盘 3的下部,发热盘3的上部伸入内腔1. 2中。发热部件的下部设有定位环5,定位环5与底盘6相套接,且压接固定于发热部件与底盘6之间。外壳1. 1的内壁对应底盘6的位置延伸出定位扣13,其与底盘6相互扣合固定,便于加工生产和装配,提高工作效率。第二实施例参见图4-图6,外壳1. 1上设有与隔热空腔7相贯通的抽真空嘴1. 11,抽真空嘴与隔热空腔共同形成一排气通道,隔热空腔7内的空气可以沿抽真空嘴1. 11排出于大身外, 见图5。由于外壳1. 1和内腔1. 2的材质为具有高强度的塑料制件,避免了抽完真空后的大身容易发生变形现象,同时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隔热空腔7设置加强筋或填充泡沫,以提高大身1的结构刚性。抽真空嘴1. 11设置于外壳1. 1的下部,其与大身1为一体注塑成型。抽完真空后用高温钳把抽真空嘴的开口位置溶胶密封连接,见图6,以保证隔热空腔与外界的空气隔绝,提高保温效果。定位环5的上部与发热部件相抵靠,定位环的下部与大身1通过超声波焊接固定。其它未述部分同第一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保温电热水壶,包括发热部件和设置于大身(1)下部的底盘(6),其特征是所述大身的内腔(1.2)与大身的外壳(1.1)为一体设置,外壳与内腔之间形成一带有开口的隔热空腔(7);外壳上设有与隔热空腔相贯通的抽真空嘴(1.11),抽真空嘴与隔热空腔共同形成一排气通道;或者隔热空腔与发热部件相连处设有抽真空部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保温电热水壶,包括发热部件和设置于大身(1)下部的底盘(6),其特征是所述大身的内腔(1.2)与大身的外壳(1. 1)为一体设置,外壳与内腔之间形成一带有开口的隔热空腔(7);外壳上设有与隔热空腔相贯通的抽真空嘴(1.11),抽真空嘴与隔热空腔共同形成一排气通道;或者隔热空腔与发热部件相连处设有抽真空部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电热水壶,其特征是所述抽真空部件包括胶硅圈,胶硅圈设置于发热部件和内腔(1.2)之间;胶硅圈的上部设有带抽真空孔(8)的真空阀(9), 该抽真空孔与隔热空腔(7)相互贯通,发热部件对应真空阀的位置延伸出真空阀嘴(1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温电热水壶,其特征是所述真空阀嘴(12)上设有真空阀盖(11),真空阀盖与真空阀嘴之间连接有密封塞(10);真空阀(9)伸入真空阀嘴(12)内, 且与真空阀嘴密封连接,真空阀嘴外壁上的外螺纹与真空阀盖上的内螺纹相互配合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保温电热水壶,其特征是所述发热部件活动设置于内腔(1. 2)的底部,发热部件的上部对应内腔的位置设有凹槽,发热部件与胶硅圈(4)相套接,胶硅圈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林斌
申请(专利权)人:周林斌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