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二氧化碳气动吸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737696 阅读:2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二氧化碳气动吸收装置,反应塔顶部设置烟气出口,反应塔内底部设置有贮液段,在贮液段上方安装有降温层;在贮液段与降温层之间的反应塔上设置有烟气入口,在降温层上方为一层二氧化碳气动吸收单元并联组合段,该组合段上方为布液层,布液层由管道和喷头组成。在顶部烟气出口的下方设置有与反应塔内壁相连的除雾器及冲洗段,在反应塔外设置有经连接管道与反应塔内的布液层及降温层分别相通的供液泵和降温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空气动力学原理及设计方法,提供了二氧化碳气动吸收单元并联组合段进行高效率脱碳,有效克服了填料塔除尘负荷过重、规模放大困难的弊端,是一座结构简单紧凑、具有规模无限放大能力的高效脱碳的新型二氧化碳气动吸收装置。(*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锅炉工业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工业锅炉、窑炉、工业尾气 的二氧化碳气动吸收装置
技术介绍
自近代工业革命以来,煤炭、石油等常规能源的燃烧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不 断增加,已经引起地球气候变暖,这就是所谓的“温室效应”。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造成 的“温室效应”已成为人类生存的大敌。工业分离回收二氧化碳的方法有化学吸收法、低温蒸馏法、变压吸附法和膜分离 法等以及它们的组合,其中低温蒸馏法分离回收二氧化碳的纯度不高,变压吸附法投资大、 吸收二氧化碳效率低,膜分离法目前在国内对氨气、氧气和氢气等气体比较成功,但对二氧 化碳还不通行,造价很高。二氧化碳捕集目前最主要工艺为化学吸收法,化学吸收法进行 CO2捕集和解吸的工艺流程为烟气从吸收塔下部进入,在吸收塔中逆流向上与塔顶加入的 贫液40°c接触,脱去烟气中所含二氧化碳,再经塔顶洗涤段后出CO2吸收塔,从(X)2吸收塔 塔底出来的45°C富液进入(X)2气提塔顶部闪蒸段,释放出一部分C02,从闪蒸段底部出来的 43°C半贫液通过加热升温至102. 1°C进入气提段,在CO2气提段中靠蒸汽煮沸器提供的热量 蒸发出大量水蒸汽,由下向上逐渐气提出溶液中的CO2,顶部出来的气体经过CO2气提塔冷 凝器分离后再送压缩系统。目前,(X)2吸收塔一股为板式塔和填料塔两种,以填料塔为主。其中,板式塔存在压 降大、流动阻力大、结构复杂、制造安装困难等缺点;填料塔则存在一次性投资较大、规模放 大困难、液相壁流引起的气液分布不均、不宜处理含尘量大的烟气等问题。本专利申请所涉 及的二氧化碳气动吸收装置是一种采用化学吸收法,通过气液逆流接触脱碳的一种新型喷 淋塔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净化效率高的二氧化 碳气动吸收装置。本技术是依靠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种二氧化碳气动吸收装置,由反应塔、供液泵和降温泵构成,其特征在于反应 塔顶部设置烟气出口,反应塔内底部设置有贮液段,在贮液段上方安装有降温层,降温层由 管道与喷头组成;在贮液段与降温层之间的反应塔上设置有烟气入口,在降温层上方为一 层二氧化碳气动吸收单元并联组合段,该组合段上方为布液层,布液层由管道和喷头组成, 在反应塔顶部烟气出口的下方设置有与反应塔内壁相连的除雾器及冲洗段,在反应塔外设 置有经连接管道与反应塔内的布液层及降温层分别相通的供液泵和降温泵。而且,所述反应塔的形状为竖直圆柱形,或者是竖直方形、竖直椭圆形。而且,所述二氧化碳气动吸收单元并联组合段的结构是其下部为下封板,它与反应塔内壁焊接在一起;上部为上封板,它与均水隔板相邻并焊接相连;上、下封板开孔率为 所在反应塔截面积的15% -50%范围。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利用空气动力学原理及设计方法,提供了利用二氧化碳气动吸收单元 并联组合段进行高效率脱碳,有效克服了填料塔除尘负荷过重、规模放大困难的弊端,是一 座结构简单紧凑、具有规模无限放大能力的高效脱碳的新型二氧化碳气动吸收装置。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向截面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述,以下实施例只是描 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此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一种二氧化碳气动吸收装置,参见图1,反应塔9为竖直圆柱形,还可以是竖直方 形、竖直椭圆形;在反应塔的底部为贮液段10,在贮液段上方安装有降温层8,降温层由管 道与喷头组成,在贮液段与降温层之间的反应塔上设置有烟气入口 13,降温层下方与贮液 段之间构成气流稳定段;在降温层上方是二氧化碳气动吸收单元并联组合段6,该组合段 位于整个装置的中部,对二氧化碳具有很好的捕捉能力。该组合段下部为下封板7,上部为 上封板5,下封板与反应塔内壁焊接在一起,上封板与该组合段上方的均水隔板4相邻并焊 接相连;参见图2,上、下封板开孔呈等间隔均勻排列,上、下封板相对应的开孔内设有含锥 罩的气动脱硫单元14,在二氧化碳气动吸收单元内烟气自下而上、脱碳剂自上而下流向各 自的下一区域,此设计可以在塔内造就一个气相和液相的相对运动的高流速区,将气液的 高速、高强度掺混和气液的充分分离有机的组合在一个塔体之内,具有高效、阻力小的最有 效率阻力比;该组合段所需二氧化碳气动吸收单元的个数和直径,根据所需处理的烟气量 的多少、脱碳效率和阻力来确定,本实施例图2所示二氧化碳气动吸收单元为均布的18个, 该组合段的开孔率为所在反应塔截面积的15% -50%范围。在该组合段上方的均水隔板 安装于反应塔内壁上,该均水隔板的作用是在二氧化碳气动吸收装置截面上分割出形状不 同、大小各异的区域,确保在这个区域内每个二氧化碳气动吸收单元有基本相同的脱碳剂 流量;在均水隔板的上方设有布液层3,布液层由管道和喷头组成。在顶部烟气出口 1的下 方,设有与反应塔内壁螺栓相连的除雾器及冲洗段2,在反应塔底部外壁设有经连接管道分 别与布液层及降温层相连通的供液泵11与降温泵12。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反应塔的烟气入口处为气流稳定段,由此向上为管道和喷头组成的一段降温层, 在装置体下段设有贮液段,沿贮液段向上到降温层上部是由多个二氧化碳气动吸收单元所 并联成的组合段,该组合段的作用是使烟气从二氧化碳气动吸收单元下方进入,在二氧化 碳气动吸收单元的作用下,形成具有一定速度的向上的旋转气流,将单元上端注入的吸收 液托住并反复旋切,形成一段动态稳定的液粒悬浮层,液相的聚散组合随时发生,达到(X)2 气体吸收、粉尘捕集和气体冷却等目的。 本技术中,没有详细叙述的降温层的结构、除雾器及冲洗段的结构均为现有 技术,因此没有具体描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二氧化碳气动吸收装置,由反应塔、供液泵和降温泵构成,其特征在于:反应塔顶部设置烟气出口,反应塔内底部设置有贮液段,在贮液段上方安装有降温层,降温层由管道与喷头组成;在贮液段与降温层之间的反应塔上设置有烟气入口,在降温层上方为一层二氧化碳气动吸收单元并联组合段,该组合段上方为布液层,布液层由管道和喷头组成,在反应塔顶部烟气出口的下方设置有与反应塔内壁相连的除雾器及冲洗段,在反应塔外设置有经连接管道与反应塔内的布液层及降温层分别相通的供液泵和降温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二氧化碳气动吸收装置,由反应塔、供液泵和降温泵构成,其特征在于反应塔 顶部设置烟气出口,反应塔内底部设置有贮液段,在贮液段上方安装有降温层,降温层由管 道与喷头组成;在贮液段与降温层之间的反应塔上设置有烟气入口,在降温层上方为一层 二氧化碳气动吸收单元并联组合段,该组合段上方为布液层,布液层由管道和喷头组成,在 反应塔顶部烟气出口的下方设置有与反应塔内壁相连的除雾器及冲洗段,在反应塔外设置 有经连接管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鹏程张冬郭秉楠和悦郭东明黄虎成王志刚
申请(专利权)人:航天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