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轮机导叶轴套加工软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737557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轮机导叶轴套加工软爪,包括软抓本体,所述软抓本体呈扇形,扇形中间设置有键槽,所述键槽上设置有第一螺栓孔和第二螺栓孔。所述软抓本体正面由外到内依次设置有第一凸台、第二凸台和第三凸台。所述软抓本体背部设置有背部凸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水轮机导叶轴套加工软爪,装夹安全可靠,方便省力,缩短了调整与校正时间,保证工件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机械领域,涉及一种水轮机导叶轴套加工装置,尤其是一种水轮 机导叶轴套加工软爪。技术背景现有技术中,由于工件较大、自重较大,装夹及校正复杂;薄壁工件夹紧力过于集 中,工件易变形,滑脱;尺寸精度要求较高,装夹不牢靠难以保证加工精度。现有技术中缺少 一种能够安全有效的加工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水轮机导叶轴套加工软爪,缩短了调整与校正 时间,保证工件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水轮机导叶轴套加工 软爪,包括软抓本体,所述软抓本体呈扇形,扇形中间设置有键槽,所述键槽上设置有第一 螺栓孔和第二螺栓孔。所述软抓本体正面由外到内依次设置有第一凸台、第二凸台和第三凸台。所述软抓本体背部设置有背部凸起。所述软抓本体的扇形角度为60-120度。本技术的水轮机导叶轴套加工软爪,装夹安全可靠,方便省力,缩短了调整与 校正时间,保证工件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水轮机导叶轴套加工软爪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水轮机导叶轴套加工软爪左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水轮机导叶轴套加工软爪俯视图。其中1为软抓本体;2为键槽;3为第一螺栓孔;4为第二螺栓孔;5为背部凸起;6 为第一凸台-J为第二凸台;8为第三凸台。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描述参见图1-3,一种水轮机导叶轴套加工软爪,包括软抓本体,所述软抓本体呈扇形, 扇形中间设置有键槽,所述键槽上设置有第一螺栓孔和第二螺栓孔。所述软抓本体正面由外到内依次设置有第一凸台、第二凸台和第三凸台。所述软抓本体背部设置有背部凸起。所述软抓本体的扇形角度为60-120度。水轮机导叶轴套专用软爪的两个轴向螺栓孔为与三爪卡盘卡爪基座连接的螺纹孔,键槽起上下固定之作用,水轮机导叶轴套专用软爪上三个圆弧起为软爪夹持直径不同 的加工件的作用,(四个较小的螺纹孔为连接其它软爪而使用的)。导叶轴套使用两个垂直的面进行定位,定位精度直接由夹具保证,因此装夹十分 方便;导叶套筒装夹使用一个与其外径完全相同的圆弧面,因此变点接触为面接触,装 夹力牢靠,同时避免了工件变形。由于装夹牢靠,尺寸精度得到保证。水轮机导叶轴套专用软爪使用多次后,软爪厚度不足时,无法加工新的不同外径 的工件外形使,可以在其外侧焊接厚板进行补充,继续根据工件外形加工内孔进行装夹工 件。(软爪可以补充,反复使用)使用水轮机导叶套筒专用软爪后,装夹安全可靠,方便省力,缩短了调整与校正时 间,保证工件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 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仅限于此,对于本专利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 离本专利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的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专利技术由所 提交的权利要求书确定专利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水轮机导叶轴套加工软爪,其特征在于:包括软抓本体,所述软抓本体呈扇形,扇形中间设置有键槽,所述键槽上设置有第一螺栓孔和第二螺栓孔。

【技术特征摘要】
1.水轮机导叶轴套加工软爪,其特征在于包括软抓本体,所述软抓本体呈扇形,扇形 中间设置有键槽,所述键槽上设置有第一螺栓孔和第二螺栓孔。2.如权利要求1所述水轮机导叶轴套加工软爪,其特征在于所述软抓本体正面由外 到内依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忠东李波刘汉成冯尚斌陈明根李钧汪祖勇
申请(专利权)人:安康水力发电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