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进民专利>正文

污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736816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包括:用于处理污水进料以得到第一出水的第一级和用于处理第一出水以得到第二出水的第二级,其中第二级包括允许第一出水与混凝剂混合以得到含有混凝剂的第一出水的混合装置和絮凝澄清装置,所述絮凝澄清装置包括:允许含有混凝剂的第一出水进入并进行絮凝反应以形成泥水混合液的絮凝反应室,允许絮凝反应室的泥水混合液进入并分离得到第二出水的第一部分和第一泥渣的第一分离室,允许第一泥渣的第一部分进入并分离得到第二出水的第二部分和第二泥渣的第二分离室。(*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包括用于处理污水进料以得到第一出水的 第一级和用于处理第一出水以得到第二出水的第二级,其中第二级包括允许第一出水与混 凝剂混合以得到含有混凝剂的第一出水的混合装置和絮凝澄清装置。
技术介绍
我国城市污水处理标准分为三级,即一级处理、二级处理和三级处理。一级处理是 通过沉淀、浮选、过滤等物理方法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状固体物质,或通过凝聚、氧化、中和等 化学方法,使污水中的强酸、强碱和过浓的有毒物质,得到初步净化,为二级处理提供适宜 的水质条件。二级处理是在一级处理的基础上,通常利用生物化学作用,对污水进行进一步 的处理。三级处理也叫深度处理。在二级处理的基础上,三级处理根据进水水质,采用相应 处理方法,如凝集沉淀、活性碳过滤、逆渗透、离子交换和电渗析等。污水生物处理属于二级处理,以去除不可沉悬浮物和溶解性可生物降解有机物为 主要目的,其工艺构成多种多样,可分成活性污泥法、AB法、A/0法、A2/0法、SBR法、氧化沟 法、稳定塘法、土地处理法等多种处理方法。在污水生化处理过程中,温度对微生物的影响 是很广泛的,污水处理中绝大部分微生物最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是20-30°C。由于温度的变 化与气候有关,对温度的控制通常在在经济上和工程上都比较困难。污水经过二级处理后,仍含有磷、氮和难以生物降解的有机物、矿物质、病原体等, 需要进一步净化处理(即三级处理)以便消除污染。尽管污水三级处理不仅能减少废水排 放对环境的污染,而且可以节约水资源,但是污水三级处理厂的基建费和运行费用都很昂 贵,约为相同规模二级处理厂的2 3倍,因此其发展和推广应用受到限制。传统的污水处理工艺仅是通过生物降解转化作用和固液分离,在使污水得到净化 的同时将污染物富集到污泥中,包括一级处理工段产生的初沉污泥、二级处理工段产生的 剩余活性污泥以及三级处理产生的化学污泥。由于这些污泥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病原体, 而且极易腐败发臭,很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因此污泥通常必须经过一定的减容、减量和稳定 化无害化处理井妥善处置。常见的污泥减量方法有消化法(包括厌氧消化和好氧消化)、污 泥热处理法例如湿式氧化法、污泥浓缩法例如重力浓缩法和气浮浓缩法、污泥脱水法例如 机械脱水和化学混凝法、污泥干化法例如自然干化法和烘干法。然而,这些污泥减量方法并 未完全解决污泥排放的问题。絮凝澄清装置(也称为澄清装置、澄清器、澄清池、絮凝沉淀池、混凝池等)是将 絮凝反应(也成为混凝反应)和沉淀两个过程综合于一个构筑物中完成,充分利用成熟絮 凝体使杂质颗粒与其接触和絮凝而从水中分离。常见的絮凝澄清装置中,机械搅拌澄清器 由于存在短路水流和可能产生水体随搅拌器做整体同心圆运动现象,较难达到药剂混合均 勻;悬浮澄清器是一种泥渣悬浮型澄清器,对进水量、水温等因素较敏感,处理效果不太稳 定,产水率较低;水力循环澄清器利用水流在水射器的作用下进行混合和达到泥渣循环回 流,然而传统水力循环澄清器对水质、水温变化适应性较差,运行不稳定,特别是泥渣回流控制较难,水头损失和能耗较高。因此,仍然需要新的污水处理装置,特别是能够实现污水三级处理的污水处理装 置以满足不断提高的污水处理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包括用于处理污水进料以得到 第一出水的第一级和用于处理第一出水以得到第二出水的第二级,其中第二级包括允许第 一出水与混凝剂混合以得到含有混凝剂的第一出水的混合装置和絮凝澄清装置,所述絮凝 澄清装置包括允许含有混凝剂的第一出水进入并进行絮凝反应以形成泥水混合液的絮凝 反应室,允许絮凝反应室的泥水混合液进入并分离得到第二出水的第一部分和第一泥渣的 第一分离室,允许第一泥渣的第一部分进入并分离得到第二出水的第二部分和第二泥渣的 第二分离室。常用的混凝剂有金属盐类和高分子两类混凝剂。前者如硫酸铝、三氯化铁和硫酸 亚铁;后者如聚合氯化铝和聚丙烯酰胺等。根据本技术的污水处理装置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澄清池还包括流体连通 第一分离室和第二分离室以允许第一泥渣的第一部分进入第二分离室的一个或多个第一 泥渣排出通道,和流体连通第一分离室和絮凝反应室以允许第一泥渣的第二部分进入絮凝 反应室的一个或多个第一泥渣回流通道,其中在第一分离室中,第一泥渣排出通道的入口 位置高于第一泥渣回流通道的入口位置。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第一分离室中第一泥渣排出通道的入口位置由第一分离室 中的最低泥水界面限定。所谓“泥水界面”是指泥水混合液在沉降过程中人为定义的净水层与泥渣层之间 界面。例如,泥水界面处具有临界浊度值,净水层的浊度低于或等于临界浊度值,而泥渣层 的浊度高于临界浊度值。在本技术中,该临界浊度值以NTU-散射浊度单位表示为小于 100,优选小于10,更优选小于5。所谓最低泥水界面是指在运行过程中因第一泥渣被导入 第二分离室而造成的第一分离室中泥水界面降低所能达到的最低位置。最低泥水界面可在 设计时根据第一分离室进行泥水分离的能力来确定,在一些情况下也可以进一步考虑絮凝 反应室进行絮凝反应的能力以及其它因素来确定。典型地,最低泥水界面可以设定在第一 分离室的底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泥渣回流通道的入口位置优选高于第一泥渣回流通 道的入口位置。例如,当第一分离室的底部同时作为第二分离室的顶部并且是斜面时,第一 泥渣排出通道的入口位置可以设置在斜面上或延伸进入第一分离室内部从而高于第一泥 渣回流通道的入口位置。这样,当基本上全部的第一泥渣排出通道的入口位置以上的第一 泥渣(甚至可以包括部分第二出水的第一部分)都进入第二分离室时,也即达到第一分离 室的最低泥水界面时,回流进入絮凝反应室的第一泥渣的第二部分仍然足够保证絮凝反应 的完成,并且第二分离室经设置提供足够的泥水分离能力以得到第二出水的第二部分和第 二泥渣。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其中在第一分离室中,第一泥渣排出通道的入口的位置,尤其 是在垂直方向上的位置能够通过调节装置调节以限定最低泥水界面。例如,当第一泥渣排出通道的入口是狭缝时,可以通过开闭部分狭缝来提高或降低第一泥渣排出通道的入口的 位置,特别是垂直方向上的位置。又例如,当第一泥渣排出通道的入口是可伸缩或弯曲的管 道的端口时,可以通过管道的伸缩或弯曲来提高或降低第一泥渣排出通道的入口的位置, 特别是在垂直方向上的位置。这样,絮凝澄清装置不但能增加第二出水(即净水)的产量,还可避免第一分离室 的分离能力对总产水量的限制,充分利用絮凝反应器的能力,改善絮凝澄清装置对水质、温 度等条件变化适应能力,从而在各种情况下稳定运行,克服了传统水利循环澄清池的缺陷, 可适用于大型水处理装置。根据本技术的污水处理装置的一些实施方式,其中第二分离室具有一个或多 个第二出水的第二部分排出通道以允许第二出水的第二部分排出第二分离室,在第二分离 室中的第二出水的第二部分排出通道的入口和第一泥渣排出通道的出口的相互位置经布 置使得第一泥渣的第一部分中的固体悬浮物充分沉降以得到基本不含固体悬浮物的第二 出水的第二部分,优选第二出水的第二部分排出通道的入口和第一泥渣排出通道的出口在 平面上和/或立面上交错布置和/或在第二出水的第二部分排出通道的入口与第一泥渣排 出通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包括:用于处理污水进料以得到第一出水的第一级和用于处理第一出水以得到第二出水的第二级,其中第二级包括允许第一出水与混凝剂混合以得到含有混凝剂的第一出水的混合装置和絮凝澄清装置,所述絮凝澄清装置包括:允许含有混凝剂的第一出水进入并进行絮凝反应以形成泥水混合液的絮凝反应室,允许絮凝反应室的泥水混合液进入并分离得到第二出水的第一部分和第一泥渣的第一分离室,允许第一泥渣的第一部分进入并分离得到第二出水的第二部分和第二泥渣的第二分离室。

【技术特征摘要】
2009.12.01 CN 200910249722.X;2010.01.15 CN 20101001.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包括用于处理污水进料以得到第一出水的第一级和用于处理 第一出水以得到第二出水的第二级,其中第二级包括允许第一出水与混凝剂混合以得到含 有混凝剂的第一出水的混合装置和絮凝澄清装置,所述絮凝澄清装置包括允许含有混凝 剂的第一出水进入并进行絮凝反应以形成泥水混合液的絮凝反应室,允许絮凝反应室的泥 水混合液进入并分离得到第二出水的第一部分和第一泥渣的第一分离室,允许第一泥渣的 第一部分进入并分离得到第二出水的第二部分和第二泥渣的第二分离室。2.根据权利要求1的污水处理装置,所述澄清装置还包括流体连通第一分离室和第 二分离室以允许第一泥渣的第一部分进入第二分离室的一个或多个第一泥渣排出通道,和 流体连通第一分离室和絮凝反应室以允许第一泥渣的第二部分进入絮凝反应室的一个或 多个第一泥渣回流通道,其中在第一分离室中,第一泥渣排出通道的入口位置高于第一泥 渣回流通道的入口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2的污水处理装置,其中第二分离室具有一个或多个第二出水的第二 部分排出通道以允许第二出水的第二部分排出第二分离室,在第二分离室中的第二出水的 第二部分排出通道的入口和第一泥渣排出通道的出口的相互位置经布置使得第一泥渣的 第一部分中的固体悬浮物充分沉降以得到基本不合固体悬浮物的第二出水的第二部分,优 选第二出水的第二部分排出通道的入口和第一泥渣排出通道的出口在平面上和/或立面 上交错布置和/或在第二出水的第二部分排出通道的入口与第一泥渣排出通道的出口之 间设置隔板。4.根据权利要求2的污水处理装置,其中第一泥渣回流通道还用作允许絮凝反应室的 泥水混合液进入第一分离室的通道,优选第一泥渣回流通道还用作允许絮凝反应室的泥水 混合液进入第一分离室的唯一通道。5.根据权利要求3的污水处理装置,其中第一泥渣回流通道还用作允许絮凝反应室的 泥水混合液进入第一分离室的通道,优选第一泥渣回流通道还用作允许絮凝反应室的泥水 混合液进入第一分离室的唯一通道。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的污水处理装置,其中第一分离室和第二分离室经 布置以允许第一泥渣的第一部分在重力作用下进入第二分离室,优选第一分离室位于第二 分离室的上方并且第一分离室和第二分离室具有共同的外壁。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的污水处理装置,其中第二分离室的体积约等于或大 于第一分离室的体积。8.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的污水处理装置,其中所述絮凝反应室包括第一絮 凝反应室和第二絮凝反应室,其中第一絮凝反应室经设置允许含混凝剂的原水和第二絮凝 反应室混合液的第一部分进入并进行絮凝反应以形成第一絮凝反应室混合液,第二絮凝反 应室经设置允许第一絮凝反应室混合液和任选的第一泥渣的第二部分进入并进行絮凝反 应以形成第二絮凝反应室混合液,第二絮凝反应室混合液的第二部分作为泥水混合液进入 第一分离室。9.根据权利要求8的污水处理装置,其中第一絮凝反应室是水射器,其中水射器包括 允许含混凝剂的原水与第二絮凝反应室混合液的第一部分进入并混合的喷嘴和喉管和允 许絮凝反应发生的反应室。10.根据权利要求9的污水处理装置,其中水射器还包括调节喷嘴和喉管间距的装置以控制第二絮凝反应室混合液第一部分的流量。11.根据权利要求10的污水处理装置,其中第一絮凝反应室是旋流发生器,其中旋流 发生器包括允许含混凝剂的原水进入并产生旋流的切向进口、允许第二絮凝反应室混合液 的第一部分进入的开口和允许絮凝反应发生的反应室,其中所述切向进口和所述开口经设 置允许含混凝剂的原水与第二絮凝反应室混合液的第一部分混合并在旋流发生器中进行 絮凝反应。12.根据权利要求11的污水处理装置,其中旋流发生器还包括调节所述开口大小的装 置以控制第二絮凝反应室混合液第一部分的流量。13.根据权利要求8的污水处理装置,其中在第一絮凝反应室和/或第二絮凝反应室内 设有一个或多个网格和/或填料。14.根据权利要求8的污水处理装置,其中在第一絮凝反应室和/或第二絮凝反应室内 设有一个或多个导流叶片。15.根据权利要求8的污水处理装置,其中第一分离室经设置位于第二絮凝反应室之中。16.根据权利要求8的污水处理装置,其中第二分离室经设置位于第一分离室和第二 絮凝反应室的下方,优选第二分离室的顶部作为第二絮凝区和第一分离室的底部。17.根据权利要求8的污水处理装置,其中第一絮凝反应室和第二絮凝反应室各自独 立地具有圆形或多边形的横截面。18.根据权利要求8的污水处理装置,其中第一絮凝反应室具有圆形横截面并且第二 絮凝反应室具有圆形或正四边形横截面。19.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的污水处理装置,在第一分离室和/或第二分离室内 设有一个或多个斜管区和/或斜板区。20.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的污水处理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级是能够根据 Wuhrmann 工艺、A/0 工艺、Bardenpho 工艺、Phoredox 工艺、A2/0 工艺、倒置 A2/0 工艺、UCT 工艺、MUCT工艺、VIP工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进民周连奎李大勇
申请(专利权)人:李进民周连奎李大勇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