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升式一体化生物反应废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729208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气升式一体化生物反应废水处理装置,底板的外周有○型的外墙(1)和环形的沉淀池(9),C型的隔墙(6)内侧为缺氧区(5),隔墙外侧与外墙之间为好氧区(2),隔墙缺口与沉淀池内侧为混合区(11),好氧区有两层呈尖月型且悬空的隔墙(3)其间形成曝气区;缺氧区的底部有进水口(12),沉淀池有出水口(8);在曝气区安装曝气管(4),位于同一侧的好氧区的入口、缺氧区的中间位置分别安装有搅拌推流器(7)。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结构紧凑、简洁,运行操作与维护十分简便,所需劳动力少,且易于实现远程自动控制。(*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气升式一体化生物反应废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工业生产和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特别是水资源污染日见严重。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8年度的环境状况公报,全国地表水污染依然严重,七大水系水质总体为中度污染,湖泊富营养化问题突出,近岸海域水质总体为轻度污染。每年因污染及由此产生的缺水等造成数以千亿元的经济损失。从目前各大水系的污染情况来看,耗氧有机污染、氮磷营养污染仍是主要污染,江河流域的污染特别是富营养化现象屡见不鲜。为此,采用先进的污水处理工艺除磷脱氮是当前乃至今后污水处理方法及工艺研究的重点和热点。而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具有投资省、占地少、能耗低、处理效果好、管理简便等优点,是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污水处理新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各功能区分区明显、可降低运行能耗、减少占地面积的气升式一体化生物反应废水处理装置。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气升式一体化生物反应废水处理装置,底板的外周有○型的外墙和环形的沉淀池,C型的隔墙内侧为缺氧区,隔墙外侧与外墙之间为好氧区,隔墙缺口与沉淀池内侧为混合区,好氧区有两层呈尖月型且悬空的隔墙其间形成曝气区;缺氧区的底部有进水口,沉淀池有出水口;在曝气区安装曝气管,位于同一侧的好氧区的入口、缺氧区的中间位置分别安装有搅拌推流器。所述的沉淀池由至少三根支撑柱支撑架空,支撑柱之间为沉淀池与混合区相联的窗口。该沉淀池一侧向下延伸有与底板相联且向里延伸的斜面,该斜面的水平夹角为50~60°。沉淀池下部为环形排列的锥斗,锥斗为倒平台式结构,其锥面与水平面夹角为60~75°。本技术的结构紧凑、简洁,运行操作与维护十分简便,所需劳动力少,且易于实现远程自动控制。本技术的沉淀池安装在○型装置外侧,呈环形布设,无需外建二沉池,沉淀池下部锥斗的倒平台式结构,可有效缓解减少底部流体对沉淀池的紊流影响,同时由于底部流体流动中产生的负压使污泥可实现自回流,减少了占地面积和运行费用,并且有利于保持出水的溶解氧,保证出水水质,也可减少流体流动的阻力。本技术的好氧、缺氧、混合等功能区分区明确,容易控制,有利于同步完成有机物的去除和生物脱氮。在好氧区,混合液是好氧状态,可有效地降解有机物并将氨氮氧化为硝态氮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在缺氧区呈缺氧状态,以有机物为碳源,在反硝化菌的作用下将硝态氮还原为氮气而从水中去除。-->本技术采用独特的气升式方式曝气。本技术有利于混合液在好氧-缺氧-混合区间多次循环,且自动回流而实现脱氮目的。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装置的平面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和图2,底板13的外周有○型的外墙1和环形的沉淀池9,C型的隔墙6内侧为缺氧区5,隔墙6外侧与外墙1之间为好氧区2,隔墙6缺口与沉淀池9内侧为混合区11,好氧区2有两层呈尖月型且悬空的隔墙3其间形成曝气区;缺氧区5的底部有进水口12,沉淀池9上部有溢流堰,溢流堰上有出水口8;在曝气区安装曝气管4,位于同一侧的好氧区2、缺氧区5的入口分别安装有搅拌推流器7。所述的沉淀池9由三根支撑柱14支撑架空,支撑柱14之间为沉淀池9与混合区11相联的窗口。该沉淀池9一侧向下延伸有与外墙底板13相联且向里延伸的斜面15,该斜面15的水平夹角为50~60°。沉淀池9下部为环形排列的锥斗10,锥斗10为倒平台式结构,其锥面与水平面夹角为60~75°。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污水由装置正中央底部位置进水口12进水,进入到缺氧区5。在缺氧区5入口处搅拌推流器7的推动下与其内的微生物群体进行充分混合。在缺氧区5混合液呈缺氧状态,进行反硝化脱氮和部分有机物的利用降解;然后进入混合区11与来自缺氧区5、好氧区2的混合液进行混合,另一部分经好氧区2入口分别进入好氧区2,在好氧区2中通过安装在两层呈尖月型且悬空的隔墙3之间布设的曝气管4进行气升式曝气,使混合液呈好氧状态,在好氧区2内进行有机物去除、氨氮的硝化反应。一部分混合液由沉淀池9底部的锥斗10进入沉淀池9,在污泥悬浮层的吸附、碰撞及活性污泥自身的重力作用下进行固液分离,混合液经固液分离后,与进水等量的上清液经溢流堰由出水口8排出,污泥则在自身重力和底部流动流体的带动下,由锥斗10自回流到装置内,沉淀池9部分污泥回流到装置内与混合液一起在搅拌推流器7的推动下在该装置内实现好氧-缺氧混合的多次循环,污水得以净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升式一体化生物反应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底板(13)的外周有○型的外墙(1)和环形的沉淀池(9),C型的隔墙(6)内侧为缺氧区(5),隔墙(6)外侧与外墙(1)之间为好氧区(2),隔墙(6)缺口与沉淀池(9)内侧为混合区(11),好氧区(2)有两层呈尖月型且悬空的隔墙(3)其间形成曝气区;缺氧区(5)的底部有进水口(12),沉淀池(9)有出水口(8);在曝气区安装曝气管(4),位于同一侧的好氧区(2)的入口、缺氧区(5)的中间位置分别安装有搅拌推流器(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升式一体化生物反应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底板(13)的外周有○型的外墙(1)和环形的沉淀池(9),C型的隔墙(6)内侧为缺氧区(5),隔墙(6)外侧与外墙(1)之间为好氧区(2),隔墙(6)缺口与沉淀池(9)内侧为混合区(11),好氧区(2)有两层呈尖月型且悬空的隔墙(3)其间形成曝气区;缺氧区(5)的底部有进水口(12),沉淀池(9)有出水口(8);在曝气区安装曝气管(4),位于同一侧的好氧区(2)的入口、缺氧区(5)的中间位置分别安装有搅拌推流器(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升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殷旭东李德豪朱越平谢文玉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