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多彩层的薄膜太阳能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726052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有关一种具有多彩层的薄膜太阳能电池,包括一薄膜太阳能电池本体,具有一第一面及一第二面;及至少一膜层,位于该薄膜太阳能电池本体之的该第二面上,该膜层为单向透视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薄膜太阳能电池,供使用者从第二面看向第一面时可看穿薄膜太阳能电池,但从第一面看向第二面时仅可看到特定颜色反光而无法看穿薄膜太阳能电池。(*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薄膜太阳能电池,特别是涉及一种用来当作大楼帷幕墙的具有多彩层的薄膜太阳能电池
技术介绍
用来当作大楼帷幕墙的薄膜太阳能电池本身须具备可透光的特性。就一般的可透光的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结构而言,其基本工艺会经过三层沉积(exposition)及三道激光划线(scribe)的手续,现略述如下。第一阶段是先以物理气相沉积工艺(PVD)在预订尺寸的玻璃基板(Glass Substrate)上形成一透明导电薄膜(Transparent ConductiveOxide,TC0)层,其选择透光性高及导电性佳的材料,如氧化铟锡(ITO)、氧化锡(SnO2)、或氧化锌(SiO)等。接着,利用第一道激光划线在该透明导电薄膜层上定义出前部电极图案(patterning)。第二阶段为主吸收层(Active layer)的制作,其一般以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lasma Enhanced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PECVD)工艺(工艺也称为制程) 在前部电极图案的面上形成一层p-i-n类型排列的氢化非晶硅结构(p-a-Si:H/i-a-Si:H/ n-a-Si:H),此主吸收层是以i半导体薄膜作为光吸收及产生电子空穴对的主体结构。此步骤后再利用第二道激光划线在该主吸收层上定义出图案。进入第三阶段后,以溅射(sputter)工艺在其上形成铝/银材料为主的一背部电极(back contact)层,并利用第三道激光划线在该背部电极层上定义出背部电极图案。最后,再于其上形成一保护层。在将上述的现有的薄膜太阳能电池当作大楼帷幕墙时,由于该薄膜太阳能电池为可透光,因此光线从该薄膜太阳能电池的二侧皆可顺利射入;也就是说,当该薄膜太阳能电池用作大楼帷幕墙时,不但从大楼内部可透过该帷幕墙看到大楼外部,即使从大楼外部亦可透过该帷幕墙看到大楼内部。然而,建筑市场却产生了希望从大楼外部透过该帷幕墙无法看到大楼内部的需要,但此种现有的薄膜太阳能电池在发挥本身将光能转成电能的功能的同时,尚无法获致此种为人所需的效果。职是之故,专利技术人经悉心试验与研究,并一本锲而不舍之精神而提出本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本技术提出一种薄膜太阳能电池及其制作方法,使其在用来当作大楼帷幕墙时,祈在从大楼内部透过该帷幕墙可看到大楼外部的条件下,从大楼外部透过该帷幕墙却无法看到大楼内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依据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薄膜太阳能电池,包括一薄膜太阳能电池本体,具有一第一面及一第二面;以及至少一膜层,位于该薄膜太阳能电池本体的该第二面上,该至少一膜层供使用者从该第一面看向该第二面时可看穿该薄膜太阳能电池,但从该第二面看向该第一面时仅可看到特定颜色反光而无法看穿该薄膜太阳能电池,该膜层为单向透视膜。本技术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前述的薄膜太阳能电池,其中所述的薄膜太阳能电池本体包括一基板,具有一第一面及一第二面;一第一电极层,位于该基板的该第一面上;一主吸收层,位于该第一电极层上;及一第二电极层,位于该主吸收层上,其中该膜层位于该基板的该第二面上。前述的薄膜太阳能电池,其中所述的基板的材料为玻璃;该第一电极层的材料为一透明导电氧化物;该透明导电氧化物是选自氧化铟锡、氧化锡及氧化锌其中之一;该主吸收层的材料为p-i-n类型排列的氢化非晶硅;该第二电极层的材料为一铝或银。前述的薄膜太阳能电池,其中所述的第二电极层上还具有一保护层,该保护层的材料为玻璃。前述的薄膜太阳能电池,其中所述的膜层具有偏光性,该膜层的材料包含铝、银及 /或硅晶,且该特定颜色反光为单色反光、彩色反光及多色反光其中之一。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具有多彩层的薄膜太阳能电池,当被用作为大楼帷幕墙时,在发挥本身将光能转成电能的同时,不但让使用者从大楼内部透过该帷幕墙可看到大楼外部,且从大楼外部透过该帷幕墙却无法看到大楼内部,而仅能看到单色、彩色或多色的反光。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提出的薄膜太阳能电池一较佳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所提出的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功能的示意图。1薄膜太阳能电池 11 第一电极层 13:第二电极层15 膜层2薄膜太阳能电池10 基板12 主吸收层 14 保护层100 薄膜太阳能电池本体 25 膜层200 薄膜太阳能电池本体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专利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提出的具有多彩层的薄膜太阳能电池及其制作方法其具体实施方式、步骤、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然需了解的是,这些附图中所标示的元件是为说明清晰之用,其并不代表实际的尺寸与比例,且为求图面简洁以利于了解, 附图中亦省略了部分现有习知元件。请参阅图1所示,其为本技术所提出的薄膜太阳能电池一较佳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薄膜太阳能电池1,主要是由一薄膜太阳能电池本体100 及至少一膜层15所构成。上述的薄膜太阳能电池本体100具有一第一面及一第二面,在本实施例中,薄膜太阳能电池本体100的上面为该第一面,本体100的下面为该第二面。上述的至少一膜层15位于该薄膜太阳能电池本体的该第二面上。本实施例中该膜层15虽仅绘制了一层,但实际制作上其亦可由多层膜所形成。该膜层15为单向透视膜, 该膜层15的材料为铝、银或硅晶。本技术的主要精神在于,藉由在现有习用的薄膜太阳能电池本体100的第二面设置膜层15,便可供使用者从该第一面看向该第二面时可看穿该薄膜太阳能电池1,但从该第二面看向该第一面时仅可看到特定颜色反光而无法看穿该薄膜太阳能电池1。由于所采用的薄膜太阳能电池本体100是现有习知技术,因此视不同的需要其亦具有不同的组成结构,图1中所示仅为较常见的一种,熟知本项技术者可轻易得知本技术的应用范围非仅限于该种结构。说明此种常见的薄膜太阳能电池本体100的结构如下。由基板10开始,往上依序叠层的是第一电极层11、主吸收层12、第二电极层13及保护层14。在材料的使用方面,第一电极层11的材料为诸如选自氧化铟锡(ITO)、氧化锡(Sn02)及氧化锌(SiO)的透明导电氧化物,主吸收层12的材料为p-i-n类型排列的氢化非晶硅,第二电极层13的材料为铝或银材料,而保护层的材料为玻璃。请参阅图2所示,其为本技术所提出的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功能的示意图。由于使用包含铝、银及/或硅晶的材料来当作形成于薄膜太阳能电池本体200的其中一面的膜层25,以制作具有含偏光性的膜层25的薄膜太阳能电池2 ;如图2所示,使用者若从薄膜太阳能电池本体200侧看向膜层25侧时可看穿薄膜太阳能电池2,但若从膜层25侧看向薄膜太阳能电池本体200侧时仅可看到诸如单色、彩色或多色等特定颜色反光而无法看穿薄膜太阳能电池2。虽然本技术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实施的范围,依据本技术的权利要求书及说明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薄膜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薄膜太阳能电池本体,具有一第一面及一第二面;及至少一膜层,位于该薄膜太阳能电池本体的该第二面上,该膜层为单向透视膜。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薄膜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薄膜太阳能电池本体,具有一第一面及一第二面;及至少一膜层,位于该薄膜太阳能电池本体的该第二面上,该膜层为单向透视膜。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薄膜太阳能电池本体包括一基板,具有一第一面及一第二面; 一第一电极层,位于该基板的该第一面上; 一主吸收层,位于该第一电极层上;及一第二电极层,位于该主吸收层上, 其中该膜层位于该基板的该第二面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薄膜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基板的材料为玻璃。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薄膜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一电极层的材料为一透明导电氧化物。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薄膜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透明导电氧化物为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一熙梅长锜刘吉人
申请(专利权)人:吉富新能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