轧机下支承辊除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716169 阅读:2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轧机下支承辊除油装置,包括设于机架上的支承辊,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辊在不干扰铝箔运行的旁侧部上设有与支承辊轴心线相平行的挤油装置和除油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经济实用;与传统的单靠刮油板来除油相比,不仅具有良好的除油效果,而且不容易在辊面上留下明显的刮痕,大大减少了因辊面刮痕而更换工作辊和支承辊的次数,提高了生产效率。(*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铝箔加工设备
,尤其是一种轧机下支承辊除油装置
技术介绍
在铝箔的轧制过程中,辊件除油的干净与否对铝箔的产品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有的粗轧机基本上用其它类型的下支撑辊除油装置,铝箔下表面除油不净,极大影响了铝箔产品的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轧机下支承辊除油装置,该装置机械结构简单, 布局合理,具有良好的除油效果,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本技术的轧机下支承辊除油装置,包括设于机架上的支承辊,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辊在不干扰铝箔运行的旁侧部上设有与支承辊轴心线相平行的挤油装置和除油装置。为了更好的实现本专利技术,所述挤油装置为聚氨酯胶辊,所述聚氨酯胶辊的两端部分别与安装在机架上的气缸驱动端连接。所述除油装置为一槽钢框架,所述槽钢框架开口朝向支承辊侧壁,槽钢框架内设有方形木块和包覆在方形木块上的毛毡,所述槽钢框架的两端槽底板与穿过机架连接件通孔的螺杆端头固定连接,所述槽底板至机架连接件之间的螺杆外套有压簧,所述螺杆的另一端部上设有调节螺母,所述机架连接件上设有套接在压簧外侧的套座,所述机架连接件上设置有与槽钢框架两端部配合的导向板,以防止槽钢框架轴向窜动。所述气缸的驱动管路包括气压源和与气压源相连接的气动三大件,所述气动三大件的输出端经两位五通气动换向阀后分为与气缸两端部分别相连接的两支路,以驱动气缸的活塞杆的往复移动。所述活塞杆安装有直线轴承导向装置。在另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除油装置为一槽钢框架,所述槽钢框架开口朝向支承辊侧壁,槽钢框架内设有方形木块和包覆在方形木块上的毛毡,所述槽钢框架的两端槽底板与穿过机架连接件通孔的螺杆端头固定连接,所述槽底板至机架连接件之间的螺杆外套有压簧,所述螺杆的另一端部上设有调节螺母,所述槽底板上设有套在压簧外侧的内套,所述机架连接件上设有上端部套接在内套上的外套。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结构简单,经济实用;轧机由于采用可可调机构来调节除油装置与下支撑辊的辊面接触的松紧程度,除油效果更好;与传统的单靠刮油板来除油相比,不仅具有良好的除油效果,而且不容易在辊面上留下明显的刮痕,大大减少了因辊面刮痕而更换工作辊的支承辊的次数,提高了生产效率;另外,采用本技术的轧机轧制出的成品不再发生带有现象,大大改善了产品的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下支承辊与挤油装置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2为下支承辊与除油装置的连接示意图。图3为下支承辊与除油装置的另一连接示意图。图4为挤油装置驱动管路连接示意图。图中1为机架;2为支承辊;3为聚氨酯胶辊;4为气缸;5为槽钢框架;6为方形木块-J为毛毡;8为机架连接件;9为螺杆;10为压簧;11为调节螺母;12为导向板;13为气压源;14为气动三大件;15为换向阀;16为活塞杆;17为直线轴承导向装置;18为内套;19 为外套;20为套座;21为减压阀;22为节流阀;51为槽底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阐述。参考图1、图2和图3,本技术的轧机下支承辊除油装置,包括设于机架1上的支承辊2,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辊2在不干扰铝箔运行的旁侧部上设有与支承辊2轴心线相平行的挤油装置和除油装置。为了更好的实现本专利技术,参考图1,所述挤油装置为聚氨酯胶辊3,所述聚氨酯胶辊3的两端部分别与安装在机架1上的气缸4驱动端连接。参考图2,所述除油装置为一槽钢框架5,所述槽钢框架5开口朝向支承辊2侧壁,槽钢框架5内设有方形木块6和包覆在方形木块6上的毛毡7,所述槽钢框架5的两端槽底板51与穿过机架连接件8通孔的螺杆9端头固定连接,所述槽底板51至机架连接件8之间的螺杆9外套有压簧10,所述螺杆 9的另一端部上设有调节螺母11,所述机架1连接件上设有套接在压簧10外侧的套座20, 所述机架连接件8上设置有与槽钢框架5两端部配合的导向板12,以防止槽钢框架5轴向窜动。参考图4,所述气缸4的驱动管路包括气压源13和与气压源13相连接的气动三大件 14 (空气过滤器、直动式减压阀和油雾器),所述气动三大件14的输出端经两位五通气动换向阀15后分为与气缸4两端部分别相连接的两支路,以驱动气缸4的活塞杆16的往复移动,所述各支路顺序安装有减压阀21和节流阀22。所述活塞杆16安装有直线轴承导向装置17。在另一较佳实施例中,参考图3,所述除油装置为一槽钢框架5,所述槽钢框架5开口朝向支承辊2侧壁,槽钢框架5内设有方形木块6和包覆在方形木块6上的毛毡7,所述槽钢框架5的两端槽底板与穿过机架连接件8通孔的螺杆9端头固定连接,所述槽底板51 至机架连接件8之间的螺杆9外套有压簧10,所述螺杆9的另一端部上设有调节螺母11, 所述槽底板51上设有套在压簧10外侧的内套18,所述机架连接件8上设有上端部套接在内套18上的外套19。本技术不局限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技术的启示下都可以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凡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技术的涵盖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轧机下支承辊除油装置,包括设于机架上的支承辊,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辊在不干扰铝箔运行的旁侧部上设有与支承辊轴心线相平行的挤油装置和除油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轧机下支承辊除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挤油装置为聚氨酯胶辊,所述聚氨酯胶辊的两端部分别与安装在机架上的气缸驱动端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轧机下支承辊除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油装置为一槽钢框架,所述槽钢框架开口朝向支承辊侧壁,槽钢框架内设有方形木块和包覆在方形木块上的毛毡,所述槽钢框架的两端槽底板与穿过机架连接件通孔的螺杆端头固定连接,所述槽底板至机架连接件之间的螺杆外套有压簧,所述螺杆的另一端部上设有调节螺母,所述机架连接件上设有套接在压簧外侧的套座,所述机架连接件上设置有与槽钢框架两端部配合的导向板,以防止槽钢框架轴向窜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轧机下支承辊除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油装置为一槽钢框架,所述槽钢框架开口朝向支承辊侧壁,槽钢框架内设有方形木块和包覆在方形木块上的毛毡,所述槽钢框架的两端槽底板与穿过机架连接件通孔的螺杆端头固定连接,所述槽底板至机架连接件之间的螺杆外套有压簧,所述螺杆的另一端部上设有调节螺母,所述槽底板上设有套在压簧外侧的内套,所述机架连接件上设有上端部套接在内套上的外套。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轧机下支承辊除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的驱动管路包括气压源和与气压源相连接的气动三大件,所述气动三大件的输出端经两位五通气动换向阀后分为与气缸两端部分别相连接的两支路,以驱动气缸的活塞杆的往复移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轧机下支承辊除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安装有直线轴承导向装置。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轧机下支承辊除油装置,包括设于机架上的支承辊,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辊在不干扰铝箔运行的旁侧部上设有与支承辊轴心线相平行的挤油装置和除油装置。本技术结构简单,经济实用;与传统的单靠刮油板来除油相比,不仅具有良好的除油效果,而且不容易在辊面上留下明显的刮痕,大大减少了因辊面刮痕而更换工作辊和支承辊的次数,提高了生产效率。文档编号B21B28/00GK201950064SQ20102061658公开日20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轧机下支承辊除油装置,包括设于机架上的支承辊,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辊在不干扰铝箔运行的旁侧部上设有与支承辊轴心线相平行的挤油装置和除油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元钿陈锦龙
申请(专利权)人:南方铝业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