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备丙烯酸酯印花粘合剂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715703 阅读:2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制备丙烯酸酯印花粘合剂的方法,该粘合剂的制备步骤是:(1)按配比称取普通单体、特种单体、乳化剂、引发剂和去离子水;(2)将按配比称取的去离子水、乳化剂、引发剂的40~60%混合在一起,配制成液体I;(3)将按配比称取的普通单体、特种单体与按配比称取的去离子水、乳化剂、引发剂的60~40%混合在一起,搅拌乳化后,配制成液体II;(4)将液体II滴加至液体I中;(5)液体II滴加完后,经搅拌、保温反应,得到丙烯酸酯印花粘合剂初产物;(6)在丙烯酸酯印花粘合剂初产物中滴加氨水将其pH值调至6.5~7.5,经过滤后得到丙烯酸酯印花粘合剂产物。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粘合剂,不但性能优越,同时解决了在粘合剂合成和使用过程中的环保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制备印花粘合剂的
,特别是一种环保生态型的制备丙烯酸酯 印花粘合剂的方法。
技术介绍
涂料印花是一种利用粘合剂在织物表面成膜原理,将没有亲和性和反应性的涂料 粘附在织物上,再经过焙烘使涂料固定在织物表面上,赋予织物各种颜色和图案的印花工 艺。同传统的印花工艺相比,涂料印花具有不少优点,如涂料印花不受织物纤维的限制,也 不受织造方法的影响;涂料印花一般印制后只需固色而无需水洗,从而缩短了工艺流程,节 约了水、电、气,减少了印染废水对环境的污染;因而该工艺被印染行业广泛应用。据不完全 统计,全世界涂料印花织物占印花布总量的55%左右,在美国涂料印花织物竟占印花布总 产量的80%,涤/棉花布几乎都用涂料印花。近年来,在我国因工艺趋向简单化、降低能耗 等因素,涂料印花的比例也呈上升趋势,约占20% 25%的水平。涂料印花是将涂料和粘合剂机械地粘合在织物纤维表面上,粘合剂在涂料印花色 浆中的作用十分重要。目前用于涂料印花的粘合剂绝大部分是聚合物乳液,但并非所有乳 液都能在手感、韧性、弹性、透明度、机械强度、粘附性,尤其是印花牢度及手感等方面符合 涂料印花的要求。可用于织物印花的乳液粘合剂按其化学结构可分为聚丙烯酸醋类、丁二 烯类、醋酸乙烯酯类和聚氨酯类,其中聚丙烯酸酯类粘合剂是目前应用最普遍的一类粘合 剂。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以及各国环保法规的制定,粘合剂合成和使用过程中 所造成的环境污染日益成为涂料印花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国际纺织品生态研究协会 Oko-Tex标准100中规定装饰用布的甲醛释放量低于300 X 10_6,而婴儿用服装的甲醛释放 量低于20Χ10Λ目前,国内外涂料印花粘合剂的研究与开发朝着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方 向发展,研究开发无甲醛或低甲醛的低温粘合剂已成为广泛关注的焦点。目前,对丙烯酸酯印花粘合剂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几个方面1、开发新型交联剂降低甲醛释放或杜绝甲醛问题降低甲醛释放用含有环氧基团的丙烯酸酯化合物,如甲基丙烯酰环氧酯、甲基丙 烯酰羟基乙烯亚胺、N-烷基-N-2-烷基乙酞胺(NANDA),以及甲壳素等替换羟甲基丙烯酰胺 来降低甲醛释放。但替换物存在着各自的弊端,如大豆酸醇树脂粘合剂,由于此粘合剂的性 能与分子中烷基链的长短有密切关系,如果烷基链比较长,则印花品的干洗牢度和给色量 较高,但摩擦牢度较低,如果烷基链比较短,则耐摩擦牢度较好,但手感较硬。杜绝甲醛问题开发新型无甲醛交联剂,以替代羟甲基丙烯酸胺,杜绝甲醛问题。 如开发无甲醛交联剂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和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但由于这两种交联剂自 身的限制,在涂料印花方面未能广泛应用。2、聚丙烯酸粘合剂的改性有机硅改性有机硅乳液具有良好的渗透性并耐热、耐寒、耐化学品、耐湿磨,且手感特别柔软,其湿摩擦牢度及爽滑性好,皮膜不发粘,不吸附灰尘等优点。但价格明显高于 聚丙烯酸酯,由于受到生产成本的限制,难以推广应用。聚氨酯改性聚氨酯具有良好的物理机械性能、优异的耐寒性、弹性、高光泽,以及 软硬度随温度变化不太大、耐有机溶剂等优点,在胶粘剂及涂料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但 是,聚氨酯树脂存在原料毒性高、工艺复杂、成本较高、涂膜耐水性不好等缺点。3、乳化剂和聚合工艺方面的改进预乳化法合成自交联涂料印花粘合剂该方法先用种子乳液聚合成核,再将预乳 化好后的其余单体作为壳单体连续滴加到种子核乳液中,聚合成壳体,即可得到核/壳结 构的粘合剂。但国内利用此工艺生产的自交联印花粘合剂在手感、色泽、牢度和稳定性、相 容性、耐药品性、含固量等方面与国外相比尚存在较大差距。核壳结构涂料印花粘合剂的制备核壳结构聚合物乳液的合成是近年来在种子乳 液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技术。核壳乳液是由性质不同的两种或多种单体分子在一定条件下 按阶段聚合而成,在0. 01 μ m 0. 1 μ m的乳胶粒径内完成复合,并控制微相分离形态,乳液 粒子的内侧和外侧分别富集不同成分的物质而得到非均相复合乳液,通过核和壳的不同组 合形成一系列不同形态的非均相乳胶粒子,得到不同性能的复合乳液聚合物。由于现今的 核壳结构粘合剂仍没实现自交联技术,且真正做到壳包核的颗粒不多,所以存在印花织物 手感较硬、干、湿摩擦牢度较差、成膜温度较高、印花时堵网等缺点。纳米乳液粘合剂的制备纳米粘合剂是在核-壳结构乳液聚合的基础上实现的。 核-壳结构乳液聚合粘合剂是由性质不同的两种或多种单体分子在一定的条件下按阶段 聚合,使乳液颗粒的内侧和外侧分别富集不同成分的物质而得到的非均相乳液。因此,当 核、壳的组分不同时,所得聚合物的性能就会产生变化,利用这一原理把无机的TW2纳米材 料引入到核-壳的、乳液聚合的粘合剂当中,即得到纳米级粘合剂。此工艺的推广应用受其 生产成本的制约而无法进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的制备丙烯酸酯印花粘合剂方法中所存在的有害有机物种类多、 用量大、重金属元素超标、培固温度高、产品性能不稳定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以环保型有 机物为原料、不含重金属元素、培固温度低、产品性能稳定的制备丙烯酸酯印花粘合剂的方 法。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通过以下方式完成的一种制备丙烯酸酯印花粘合剂 的方法,制备丙烯酸酯印花粘合剂的组分包括普通单体、特种单体、乳化剂、引发剂、去离子 水,其中,制备丙烯酸酯印花粘合剂的组份的重量配比为普通单体20 50份、特种单体 0. 3 7份、乳化剂0. 4 2. 5份、引发剂0. 04 0. 3份、去离子水50 80份。在上述的中,所述的普通单体包括丙烯酸丁 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甲酯、丙烯酸异辛酯、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所述的普 通单体的组份的重量配比为丙烯酸丁酯40 70份、丙烯酸乙酯5 10份、丙烯酸甲酯 3 5份、丙烯酸异辛酯2 5份、苯乙烯4 7份、甲基丙烯酸甲酯2 6份、丙烯酸2 5份。在上述的中,所述的特种单体包括甲基丙烯酸六氟丁酯和甲基丙烯酸乙酰乙酰氧基乙酯(AAEM),其中,甲基丙烯酸六氟丁酯与普通单 体发生共聚反应,甲基丙烯酸乙酰乙酰氧基乙酯(AAEM)作为特种单体中的交联单体,在分 子链中引入酮碳基和环氧基。所述的特种单体的组份的重量配比为甲基丙烯酸六氟丁酯 1 3份、甲基丙烯酸乙酰乙酰氧基乙酯(AAEM)O. 4 1. 2份。在上述的中,所述的乳化剂为反应型乳化 剂,乳化剂采用烯丙基琥珀酸烷基酯磺酸钠。在上述的中,所述的引发剂采用过氧化二碳 酸二 O-乙基)己酯。在上述的中,制备丙烯酸酯印花粘合剂的具 体步骤如下(1)按制备丙烯酸酯印花粘合剂的组份的配比称取普通单体、特种单体、乳化剂、 引发剂和去离子水;(2)将按配比称取的去离子水、乳化剂、引发剂的40 60%混合在一起,配制成液 体I ;(3)将按配比称取的普通单体、特种单体与按配比称取的去离子水、乳化剂、引发 剂的60 40%混合在一起,以60 120rpm的搅拌速度乳化后,配制成液体II ;(4)将液体II缓慢滴加至液体I中,液体II滴加至液体I中的时间为3 4h,温 度控制在30 40°C ;(5)液体II滴加完毕后,以80 130rpm的搅拌,温度控制在30 40°C,保温反 应时间为1 池,得到丙烯酸酯印花粘合剂初产物;(6)在丙烯酸酯印花粘合剂初产物中滴加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制备丙烯酸酯印花粘合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丙烯酸酯印花粘合剂的组分包括普通单体、特种单体、乳化剂、引发剂、去离子水,其中,制备丙烯酸酯印花粘合剂的组份的重量配比为:普通单体20~50份、特种单体0.3~7份、乳化剂0.4~2.5份、引发剂0.04~0.3份、去离子水50~80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益和郑绍成
申请(专利权)人:金华金龙助剂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3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