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自动弯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705873 阅读:2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新型自动弯管装置,它涉及一种弯管装置。它包含料仓(1)、夹模(2)、R模(3)、靠模(4)、芯杆(5)、无杆气缸(6)和电机(7),料仓(1)通过送料推杆与夹模(2)相连,夹模(2)和R模(3)均与电机(7)的电机轴相连,芯杆(5)一端与无杆气缸(6)相连,芯杆(5)另一端与靠模(4)相连。它能够连续自动加工,减少了劳动力,提高了生产效率。(*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弯管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新型自动弯管装置。技术背景传统的手动弯管装置效率较低,弯管精度不高,只具有弯管一种功能,不能够自动 上料和下料,实用性不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自动弯管装置,它具有使弯管过程由原来的手 动操作改为实现机械自动送料、自动弯管、自动下料并能故障报警的特点。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所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料仓、 夹模、R模、靠模、芯杆、无杆气缸和电机,料仓通过送料推杆与夹模相连,夹模和R模均与电 机的电机轴相连,靠模与R模相连,芯杆一端与无杆气缸相连,芯杆另一端与靠模相连。本技术的工作原理物料整齐放入料仓内,启动设备,送料部分无杆气缸带动 送料推杆,将物料送入夹模和R模,模具闭合夹紧物料,同时芯杆由无杆气缸带动插入物料 内径,R模通过伺服电机带动,靠模配合,完成弯曲动作(10° -170° ),靠模离开,芯杆退 后,产品落下,送料,弯管各部件恢复起始位置,开始下一工作循环。本技术端管能够连续自动加工,减少了劳动力,提高了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料仓1、夹模2、R模3、靠模 4、芯杆5、无杆气缸6和电机7,料仓1通过送料推杆与夹模2相连,夹模2和R模3均与电 机7的电机轴相连,靠模4与R模3相连,芯杆5 —端与无杆气缸6相连,芯杆5另一端与 靠模4相连。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工作原理物料整齐放入料仓内,启动设备,送料部分无杆气缸 带动送料推杆,将物料送入夹模和R模,模具闭合夹紧物料,同时芯杆由无杆气缸带动插入 物料内径,R模通过伺服电机带动,靠模配合,完成弯曲动作(10° -170° ),靠模离开,芯杆 退后,产品落下,送料,弯管各部件恢复起始位置,开始下一工作循环。本具体实施方式端管能够连续自动加工,减少了劳动力,提高了生产效率。权利要求1. 一种新型自动弯管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含料仓(1)、夹模O)、R模(3)、靠模0)、 芯杆(5)、无杆气缸(6)和电机(7),料仓(1)通过送料推杆与夹模( 相连,夹模( 和R 模⑶均与电机(7)的电机轴相连,靠模⑷与R模(3)相连,芯杆(5) —端与无杆气缸 (6)相连,芯杆(5)另一端与靠模(4)相连。专利摘要一种新型自动弯管装置,它涉及一种弯管装置。它包含料仓(1)、夹模(2)、R模(3)、靠模(4)、芯杆(5)、无杆气缸(6)和电机(7),料仓(1)通过送料推杆与夹模(2)相连,夹模(2)和R模(3)均与电机(7)的电机轴相连,芯杆(5)一端与无杆气缸(6)相连,芯杆(5)另一端与靠模(4)相连。它能够连续自动加工,减少了劳动力,提高了生产效率。文档编号B21D9/00GK201913139SQ20102060715公开日2011年8月3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16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16日专利技术者邹裕棕 申请人:上海精毅管件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自动弯管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含料仓(1)、夹模(2)、R模(3)、靠模(4)、芯杆(5)、无杆气缸(6)和电机(7),料仓(1)通过送料推杆与夹模(2)相连,夹模(2)和R模(3)均与电机(7)的电机轴相连,靠模(4)与R模(3)相连,芯杆(5)一端与无杆气缸(6)相连,芯杆(5)另一端与靠模(4)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裕棕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精毅管件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