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自适应光学系统的大气湍流探测模拟器,它可用于自适应光学系统中模拟激光上行传输时的瑞利信标、钠信标和目标信标,以及动态像差和非等晕误差,以评估不同信标制式对激光传输与自适应光学系统校正效果的影响。
技术介绍
大型地基望远镜的分辨率受限于大气湍流引起的随机波前畸变。当采用自适应光学技术后,这类望远镜的成像能力就能达到近衍射极限水平。自适应光学系统的工作包含两项基本功能波前探测与波前校正。通过接收来自被观测天体或其附近的导星发出的光,波前传感器测得望远镜孔径范围内湍流造成的相位扰动。然后,测得的结果以电的方式调制变形镜,从而补偿上述相位畸变。因此,自适应光学系统要想实现正常运转,必须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一是来自导星的参考波前在被观测天体的等晕角之内;二是导星足够亮, 对波前传感器能提供足够强的信号。对天文成像而言,这两项要求意味着要在所有观测方向上都能找到进入等晕角的很亮的导星。但天空中亮星的密度很低,依靠天然导星工作的自适应望远镜在可见光波段进行天文成像时不能获得满意的对天空观测的覆盖度。1985 年,Foy和Labeyrie提出了用激光在大气上层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自适应光学系统的大气湍流探测模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缩束模块(1)、第一大气湍流模拟单元(2)、第二大气湍流模拟单元(3)、第一分光元件(4)、第三大气湍流模拟单元(5)、第二分光元件(6)、透镜(7)、瑞利信标(8)、钠信标(9)和目标(10);第一大气湍流模拟单元(2)、第二大气湍流模拟单元(3)和第三大气湍流模拟单元(5)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代表海拔从低到高的大气湍流分布;瑞利信标(8)位于第一大气湍流模拟单元(2)、第二大气湍流模拟单元(3)和第一分光元件(4)之后及第三大气湍流模拟单元(5)之前;钠信标(9)位于第三大气湍流模拟单元(5)和第二分光元件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新阳,李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0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