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光板及其电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703015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导光板及其电子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导光板包括:一导光板板体;所述的导光板板体包括:一第一面;一第二面;所述的第二面相对该第一面;以及多个光学微结构;所述的多个光学微结构位于该第一面与该第二面至少其中之一的表面;一第一胶层;所述的第一胶层具透光性并与该第一面具相同面积,直接并全面地贴附于该第一面上;以及一第二胶层;所述的第二胶层具透光性并与该第二面具相同面积,直接并全面地贴附于该第二面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用以减少间隙变化,提升被正确触碰或压之成功率,进而提高触控之精准度。(*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子装置,尤其涉及该电子装置中的导光板。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具触控操作功能之电子装置包含一触碰外壳及一触控面板。为了固定 触控面板与触碰外壳,传统方式是将触控面板贴附于触碰外壳之内面。如此,使用者通过触 碰或压此触碰外壳外表面之各个特定位置,而触发此触控面板对应之位置,进而发出对应 之控制讯号。更进一步地,研发人员更在电子装置中置入一内建式光源,使得触碰外壳之各 特定位置呈现出可辨识之光亮图形,以便使用者辨识、选择及触碰或压。然而,由于为了提升发光效果,在上述装置中增加了一导光板迭设于其中,无形中 增加了触碰外壳与触控面板间之距离。故,当使用者触碰或压此触碰外壳之特定位置时,常 因各迭构层之间的间隙改变,造成此触控面板接触不良,进而没有进行作动;或者因为使用 者之触碰或压方向产生偏差而误触其它位置,进而产生非对应之控制讯号。如此,由于触控 面板无法精准地提供使用者预期的功能,最终将导致降低使用者之使用意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导光板,旨在解决上述的问题;本技术还提供了采用上述导光板的电子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的导光板包括一导光板板体;所述的导光板板体包括一第一面;一 第二面;所述的第二面相对该第一面;以及多个光学微结构;所述的多个光学微结构位于 该第一面与该第二面至少其中之一的表面;一第一胶层;所述的第一胶层具透光性并与该 第一面具相同面积,直接并全面地贴附于该第一面上;以及一第二胶层;所述的第二胶层 具透光性并与该第二面具相同面积,直接并全面地贴附于该第二面上;本技术的电子装置,包括一外壳;一电路基板;一导光板;所述的导光板包 括相对之一第一面、一第二面,及多个围绕并邻接该第一面及该第二面之第三面;一第一胶 层;所述的第一胶层具透光性并与该导光板之该第一面具相同面积,直接夹设于该导光板 之该第一面与该外壳之间;一第二胶层;所述的第二胶层具透光性并夹设于该导光板之该 第二面与该电路基板之间;该第二胶层与该导光板之该第二面具相同面积,且直接地贴附 于该导光板之该第二面上;以及一发光组件;所述的发光组件面对该导光板之该些第三面 其中之一。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用以减少间隙变化,提升被正确触碰 或压之成功率,进而提高触控之精准度。附图说明图1绘示一触控装置之侧视图。图2绘示本技术导光板之侧视图。图3绘示本技术导光板于此实施例之一变化下之侧视图。图4A绘示本技术制作导光板之方法之流程图。图4B绘示图4A之步骤001)依据一实施例之细部流程图。图4C绘示图4A之步骤(40 依据另一实施例之一变化之细部流程图。图4D绘示图4A之步骤(40 依据另一实施例之另一变化之细部流程图。图5绘示图4B之操作示意图。图6绘示图4D之操作示意图。图7绘示本技术导光板于此实施例之另一变化下之侧视图。图8A绘示本技术电子装置依据又一实施例下之侧视图。图8B绘示本技术电子装置依据又一实施例下之俯视图。图9绘示本技术电子装置依据再一实施例下之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本技术揭露一种导光板、应用导光板之电子装置及制作导光板之方法,用以 减少间隙变化,提升被正确触碰或压之成功率,进而提高触控之精准度。本技术揭露一种导光板、应用导光板之电子装置及制作导光板之方法,用以 加强触碰外壳与电路基板间之结合强度。本技术揭露一种导光板、应用导光板之电子装置及制作导光板之方法,用以 降低导光板被按压而加大与触碰外壳或电路基板之间隙的机会。本技术揭露一种导光板,导光板包含一导光板板体、一第一胶层及一第二胶 层。导光板板体包含相对之一第一面及一第二面。第一胶层具透光性,与第一面具相同面 积,直接并全面地贴附于第一面上。第二胶层具透光性,与第二面具相同面积,直接并全面 地贴附于第二面上。第一面或第二面的表面具有多个光学微结构,此些光学微结构分别被 第一胶层或第二胶层所覆盖。或是,第一面及第二面的表面皆具有多个光学微结构,此些光 学微结构分别被第一胶层及第二胶层所覆盖。本技术之一实施例,导光板更包含一第一保护膜及一第二保护膜。第一保护 膜可撕离地贴附于第一胶层。第二保护膜可撕离地贴附于第二胶层。本技术之另一态样实揭露一种制作导光板之方法。此方法包含步骤如下。成 形一导光板板体。分别制出多个光学微结构于该导光板板体之二相对面至少之一。分别直 接并全面地提供一胶层于导光板板体之二相对面上,此些胶层至少之一覆盖光学微结构。本技术之一实施例,上述制出此些多个光学微结构之步骤中,包含步骤如下。 利用多个热压轮分别对导光板板体之二相对面至少之一印出多个光学微结构。本技术之一实施例,上述分别直接并全面地提供胶层于导光板板体之二相对 面上之步骤,包含步骤如下。分别涂布水胶于导光板板体之二相对面上。烘烤导光板板体 之二相对面。分别贴附一保护膜于水胶上,其中此些保护膜分别是可撕离地位于对应之水 胶上。本技术之一实施例,上述分别直接并全面地提供此些胶层于导光板板体之二相对面上之步骤,包含步骤如下。利用多个热压轮,分别贴附一双面胶带于导光板板体之二 相对面。各双面胶带包含一基材层、二黏着层及一保护膜,黏着层分别位于基材层之二相对 面,且其中一黏着层黏着于导光板板体上,保护膜贴附于另一黏着层上。本技术之又一态样是揭露一种应用上述导光板之电子装置。电子装置包含一 外壳、一电路基板、一上述导光板及一发光组件。导光板被撕去保护膜后,包含相对之第一 面及第二面以及多个围绕并邻接第一面及第二面之第三面。第一面与外壳之间直接夹设有 一第一胶层。第一胶层具透光性,与导光板之第一面具相同面积,且直接地贴附于导光板之 第一面上。导光板之第二面与电路基板之间夹设有一第二胶层。第二胶层具透光性,与导 光板之第二面具相同面积,且直接并全面地贴附于导光板之第二面上。发光组件面对导光 板之其中一第三面。本技术之一实施例,外壳之一面包含至少一具透光性之图案。本技术之一实施例,电路基板为一触控面板或一电路板。综上所述,本技术由导光板之两相对面分别直接并全面地贴附有一胶层,造 成导光板分别与外壳及电路基板之间的空隙被均勻地填补,可确实传达外壳被触碰或压的 力道,有效产生触碰或压行为于正确的对应位置,进而提高触控面板之精准性与使用者之 使用意愿。同时,也加强触碰外壳、导光板与电路基板间之结合强度,降低导光板与触碰外 壳或电路基板彼此间隙之幅度。请参阅第1图所示,在导光板20两相对面之四周边缘各黏贴一双面胶30,使得导 光板20可分别固定于触控面板50与触碰外壳60时,导光板20与触控面板50或触碰外壳 60之间不具双面胶30之位置仍存在有空隙40,此些空隙40会让使用者触碰或压此触碰外 壳60之特定位置时,造成此触控面板50接触不良,或其触碰或压方向产生偏差而误触其它 位置,进而产生非对应之控制讯号,进而导致上述触控面板50无法精准地提供使用者预期 功能的最大原因。上述触控面板50是为电路基板的其中一种,但不以此作为限定。如此,本技术揭露一种导光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导光板,包括:一导光板板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光板板体包括:一第一面;一第二面;所述的第二面相对该第一面;以及多个光学微结构;所述的多个光学微结构位于该第一面与该第二面至少其中之一的表面;一第一胶层;所述的第一胶层具透光性并与该第一面具相同面积,直接并全面地贴附于该第一面上;以及一第二胶层;所述的第二胶层具透光性并与该第二面具相同面积,直接并全面地贴附于该第二面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国成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向隆塑胶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