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柱塞式双通道输出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6685767 阅读:2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无柱塞式双通道输出泵系统,包括:泵体、驱动电机和两道润滑剂泵送传输单元,驱动电机设在泵体的下部,两道润滑剂泵送传输单元分别设在泵体上部的两道泵送通道内,泵体顶部设有润滑剂储存单元和润滑剂固定装置螺孔,驱动单元驱动一道润滑剂泵送传输单元执行润滑剂吮吸过程,另一道同时执行润滑剂泵送过程,两道润滑剂泵送传输单元分别在润滑剂吮吸和泵送过程之间循环交替运行,将从润滑剂储存单元内送入泵送通道内的润滑剂从泵送通道内输出。本发明专利技术泵系统由于采用无柱塞式结构,动力传递通过齿轮啮合和螺纹啮合,因此本发明专利技术泵系统加工精度无需很高,可以泵送3号润滑脂,可在低温下泵送润滑脂而无需对润滑脂进行加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工业润滑器或润滑系统
,特别涉及润滑系统用一种无柱塞式 双通道输出泵系统。
技术介绍
机械设备运行过程中,轴承、齿轮、滚珠丝杠等运动摩擦副在其生命周期内需要进 行润滑剂的补给,补给方式可分为手工加注和润滑系统自动加注。目前,所有的润滑系统都 包含核心部件——泵系统,图1是现行润滑系统普遍采用的泵系统,主要包括泵体51、传 输柱塞M、控制柱塞53和弹簧52,其中图IA为润滑剂吮吸状态,图IB为润滑剂泵送状态。 如图1A,传输柱塞M中的一端(图中右端)和润滑系统中的旋转偏心机构勾连,当偏心机构 旋转将传输柱塞讨向右拉出时,泵系统上的润滑剂吸入口敞开,润滑剂阳在压力下被吸入 泵系统内腔;如图1B,当润滑系统偏心机构旋转将传输柱塞M向左推进时,原来被吮入柱 塞通道内的润滑剂将被向左推动,并迫使控制柱塞53上的弹簧52压缩,控制柱塞53左移, 打开泵体内的压力通道,并进而将润滑剂输送到出泵单元56。上述过程循环往复,就能实现 对运动摩擦副的周期性再润滑。上述泵系统存在以下问题或不足1.由于柱塞与柱塞孔相对运动配合面较长和柱塞运动速度较快,柱塞上没有安装密封 圈,柱塞和柱塞孔的配合间隙要求很小,这必然要求柱塞和柱塞孔具有极高的加工精度,这 意味着高的制造成本;2.一个泵系统只能输出一个润滑点,对一个润滑系统,若想对多个润滑点进行润滑,就 必须布置多个泵系统或采用分配器,而分配器也是多通道精密柱塞结构,制造成本同样较 尚;3.因为现行泵系统和分配器的特殊柱塞结构,在将润滑剂往润滑点输送时都不可避免 地存在泵送速度过快、压力过高的问题,当泵送润滑脂时,有破坏润滑脂皂结构的隐患,在 润滑脂粘度较高、稠度较大(比如2号和2号以上的润滑脂)、温度较低时,对润滑脂皂结构 破坏的可能性显著加大,因此,现行的泵系统和分配器常被称为“润滑脂杀手”;4.现行泵系统形状呈不规则的长形,在长度方向空间占位较大,导致润滑系统体积增 大,制造成本升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无柱塞式双通道输出泵系统。一种无柱塞式双通道输出泵系统,包括泵体、两道润滑剂泵送传输单元以及给润滑剂泵送传输单元提供动力的动力提供装 置,动力提供装置提供两道润滑剂泵送传输单元的动力方向相反;两道润滑剂泵送传输单元分别设置在平行的第一泵送通道和第二泵送通道内,每一泵 送通道的一端为动力输入端,另一端为润滑剂输出端,中间与润滑剂储存单元连通;两道润滑剂泵送传输单元分别用以将润滑剂储存单元中的润滑剂送出至第一泵送通 道和第二泵送通道的润滑剂输出端;一个通道执行润滑剂吮吸过程时,另一通道同时执行润滑剂泵送过程,每一个通道都 是在润滑剂吮吸过程和润滑剂泵送过程之间循环交替运行。一种实现方式为第一润滑剂泵送传输单元/第二润滑剂泵送传输单元至少包括 第一活塞杆/第二活塞杆、第一止回阀/第二止回阀,第一止回阀/第二止回阀设置在第一 泵送通道/第二泵送通道的润滑剂传输孔道内,第一活塞杆/第二活塞杆的一端连接动力 提供装置,另一端部设置“0”型密封圈,“0”型密封圈的外径等于或略大于润滑剂储存单元 与第一传输孔道/第二传输孔道相连通的光孔直径,活塞杆上设置“0”型密封圈一端的工 作头部外径略小于润滑剂储存单元与第一传输孔道/第二传输孔道相连通的光孔直径;第一活塞杆/第二活塞杆在动力提供装置的带动下在第一泵送通道/第二泵送通道 内活动,润滑剂吮吸状态下,第一活塞杆/第二活塞杆退出第一传输孔道/第二传输孔道光 孔,润滑剂在压力下流入并填满光孔;泵送润滑剂状态下,第一活塞杆/第二活塞杆向第一 传输孔道/第二传输孔道内的第一止回阀/第二止回阀推进,所述“0”型密封圈在第一活 塞杆/第二活塞杆的带动下将润滑剂压缩,迫使第一止回阀/第二止回阀打开,朝润滑剂输 出端输出润滑剂。另外,第一泵送通道/第二泵送通道的第一泵送孔道/第二泵送孔道与 润滑剂储存单元的相交处紧贴槽壁设置至少一用以起支撑导向作用的螺帽,第一活塞杆/ 第二活塞杆穿过所述螺帽,并且所述“0”型密封圈位于穿过所述螺帽的第一活塞杆/第二 活塞杆的端部。并且,第一泵送通道/第二泵送通道内,从润滑剂储存单元至动力输入端的通孔 为润滑剂泵送孔道,孔道靠近动力输入端一段为光孔,靠近润滑剂储存单元一段为内螺纹 孔;从润滑剂储存单元至润滑剂输出端的通孔为润滑剂传输孔道,孔道靠近润滑剂储存单 元一段为光孔,靠近润滑剂输出端一段为螺纹孔。润滑剂泵送孔道和润滑剂传输孔道的中 心线分别对应重合。较优地,所述螺帽内螺纹与泵送孔道内螺纹尺寸参数完全相同且同心,中部带螺 纹的活塞杆上的外螺纹与泵送孔道内螺纹和螺帽内螺纹相旋配而获得支撑定位。一种动力提供装置包括换向驱动电机,电机设有1个原动输出轴和1个从动输出 轴,原动输出轴的端部设有原动齿轮,从动输出轴的端部设有从动齿轮,两个齿轮相互啮 合,第一活塞杆/第二活塞杆的端部固定有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相互 啮合,从动齿轮与第一齿轮或第二齿轮当中的一个相啮合。第二种动力提供装置包括换向驱动电机,该电机有1个原动输出轴、2个从动输出 轴,3根轴的端部均设有齿轮,其中,原动轴齿轮与第一个从动轴齿轮相啮合,第一个从动轴 齿轮与第二个从动轴齿轮相啮合,两个从动轴齿轮的尺寸参数相同,同时向外传递动力,第 一活塞杆/第二活塞杆的端部固定有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一从动齿轮同时与第二从动 轴齿轮、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的其中之一齿轮相啮合,第二从动齿轮与第一齿轮/第二齿轮 的另一个齿轮相啮合。另外,驱动电机上设有驱动电机换向控制器和感应器,感应第一活塞杆/第二活 塞杆的极限位置并实施换向。由上述本专利技术泵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可以看出,相比现行的泵系统,存在以下显著优势1.相比现行泵系统只能有一个润滑剂输出口,而本专利技术中,一个泵系统具有两路润滑 剂输出,使得泵系统对单个润滑点的成本进一步降低。2.相比与现有的细小的润滑剂吸入口,本专利技术泵系统可设置润滑剂储存单元的尺 寸较大,润滑剂无需经过较大压力便容易流入其中。3.润滑剂泵送和传输过程中,均采用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传递动力,因此,动力传 递可靠、传递速度慢,使润滑剂在非常低的速度下得以吮吸和泵送,这样泵送润滑剂时产生 的背压就被大大降低,而且在泵送润滑脂时,对润滑脂皂结构的剪切破坏效果可以忽略不 计;4.第一活塞杆和第二活塞杆的端头可以采用0型密封圈,采用0型密封圈后,第一活塞 杆和第二活塞杆的端部外圆表面和润滑剂传输孔道的光孔内圆表面的配合间隙就可以比 现行润滑泵系统柱塞和柱塞孔之间的配合间隙更大一些,配合精度也可以更低一些,这样, 在没有牺牲润滑剂泵送效果和质量的情况下,使得本专利技术泵系统的加工成本大大降低,同 时金属表面间配合间隙的增大,意味着泵送阻力和压力的降低;5.由于泵送速度较慢、泵送压力较低,因此,本专利技术泵系统可以泵送比2号脂更稠更硬 的润滑脂,比如说3号脂,可以在相当低的温度环境下正常泵送润滑脂而无需对润滑脂进 行加热,不会破坏润滑脂的皂结构、不会降低润滑脂的润滑性能;6.本专利技术泵系统结构紧凑,设计合理;7.本专利技术泵单元由于采用无柱塞式结构,动力传递通过齿轮啮合和螺纹啮合实现,由 中部带螺纹、头部带0型密封圈的活塞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 一种无柱塞式双通道输出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泵体、两道润滑剂泵送传输单元以及给润滑剂泵送传输单元提供动力的动力提供装置,动力提供装置提供两道润滑剂泵送传输单元的动力方向相反;两道润滑剂泵送传输单元分别设置在平行的第一泵送通道和第二泵送通道内,每一泵送通道的一端为动力输入端,另一端为润滑剂输出端,中间与润滑剂储存单元连通;两道润滑剂泵送传输单元分别用以将润滑剂储存单元中的润滑剂送出至第一泵送通道和第二泵送通道的润滑剂输出端;一个通道执行润滑剂吮吸过程时,另一通道同时执行润滑剂泵送过程,每一个通道都是在润滑剂吮吸过程和润滑剂泵送过程之间循环交替运行。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联春陈淑英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斐赛轴承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