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阻式触控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685730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电阻式触控面板,其包含一上板模块、一下板模块,且所述上板模块与下板模块均包含一基板,且每一基板的一侧面形成一触控层、两电极与两导电油墨层;每一电极均设于相对应的触控层的侧边,且每一导电油墨层位于相对应的电极与基板之间,通过上板模块的基板的导电油墨层设置于电极上方,使电极被导电油墨层遮蔽,当上板模块与下板模块叠合成一触控面板时,该些电极不会暴露于一般使用者的视野中,大幅提升外观上的美感。(*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关于一种电阻式触控面板,特别关于一种通过导电油墨的设置而使银 电极得以被遮蔽的电阻式触控面板。
技术介绍
为了便于人们享受现今电子科技所带来的便利生活,许多电子装置都逐渐朝着人 性化的方向发展,因此对于控制电子装置的输入装置而言,也已由一般的按键输入方式而 逐渐地演变成以触碰方式控制的触控面板,以利于使用者操作该电子装置。现有触控面板 以工作原理予以区分为电阻式、电容式、音波式、光学式等,但真正占有大部分市场的仍以 电阻式与电容式触控面板为主流,尽管电阻式触控面板的透光率相对较低(为85% ),且怕 刮、怕火,但仍囊括过半的市场占有率,最大的原因在于其成本低,且在操作方式上可不受 戴手套影响,也可使用触控笔。现有的电阻式触控面板主要包含一上基板与一下基板,上基板的底面覆设一导电 层,而导电层在邻近于边缘处设有多个银电极,且此些银电极与一大概呈T字型的软性排 线形成电连接;上基板周缘且在此些银电极外侧边设有一环状的绝缘油墨层;下基板的设 置与上基板相同。但是,上基板通常在触控面板设置中位于面板的最外侧,因此上基板周缘 的银电极容易暴露给使用者看见,而使产品不够美观;此外,设置于银电极尾端的端子与排 线相连接处经常因端子顶面突伸于绝缘油墨层上,而无法与排线完全贴合,造成触控面板 的表面不平整,进而影响触控面板的操作结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电阻式触控面板无法有效遮蔽银电极,且与排线的连接无法完 全贴合而导致表面不平整,本技术提供一种电阻式触控面板,通过改变其中油墨层的 设置而改善现有技术的缺陷。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电阻式触控面板,其包含一上板模块,其包含有一基板;基板底面设有一上触控层、两上电极、两导电油墨 层以及一第一绝缘油墨层;第一绝缘油墨层设于基板的底面周缘并环绕上触控层;所述两 上电极与两导电油墨层设于上触控层的两相对侧边并位于上触控层与第一绝缘油墨层之 间;其中导电油墨层位于基板与对应的上电极之间;—下板模块,其包含有一基板;基板顶面设有一下触控层、两下电极以及一第一绝 缘油墨层;第一绝缘油墨层设于下触控层周缘;所述两下电极设于下触控层的两相对侧边 且位于第一绝缘油墨层与下触控层之间;其中下板模块的两下电极与上板模块的两上电极 不相重叠;一间隙层,其设于上板模块与下板模块的触控层之间;一黏胶层,其设于间隔层的周缘且位于上板模块与下板模块之间;一软性电路板,其设于黏胶层的一侧边,并与上板模块与下板模块的所述上、下电极电相接。优选的,上板模块及下板模块的每一电极分别设有一导线在相对应的第一绝缘油 墨层上;每一导线的前端与相对应的上、下电极相连接,而尾端分别设有一端子,且每一端 子的顶面突伸于相对应的第一绝缘油墨层;优选的,上板模块与下板模块分别包含第二绝缘油墨层,并且分别设于相对应的 第一绝缘油墨层以及黏胶层之间;每一第二绝缘油墨层设有两通孔,每一基板的端子容置 于相对应的通孔中,并且与相对应的第二绝缘油墨层与黏胶层贴合的一侧面平齐;所述黏 胶层设于上板模块与下板模块的两第二绝缘油墨层之间。本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上板模块的基板的导电油墨层设置于电极上方,使 电极被导电油墨层遮蔽,当上板模块与下板模块叠合成一触控面板时,该些电极不会暴露 于一般使用者的视野中,大幅提升外观上的美感;此外,通过每一第二绝缘油墨层覆设于相 对应的第一绝缘油墨层上同时保留所述端子的容置空间,且每一第二绝缘油墨层的顶面与 相对应的端子的顶端贴齐,使得所述端子不再突显,而可与软性排线完全贴合相接,达到本 技术的表面平整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的2-2切割线的剖面图。图3为本技术的3-3切割线的剖面图。图4为本技术的图案层与绝缘油墨层的实施分解图。图5为本技术的图案层与绝缘油墨层的实施状态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配合附图及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实 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请参阅图1所示,本技术为一种电阻式触控面板,其包含一上板模块10、一 下板模块20、一间隙层30、一黏胶层40以及一软性电路板50。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前述的上板模块10包含一基板11,基板11由聚对苯二 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ET)或其它可替代的材质所构成;基板11 的底面形成一上触控层12、一第一绝缘油墨层13、两上电极14以及两导电油墨层140 ;上 触控层12由氧化铟锡(ITO)或其它可替代的材质所构成;第一绝缘油墨层13形成于基板 11的周缘并环绕上触控层12的周缘;两上电极14与两导电油墨层140均形成于上触控层 12的两相对侧边,且位于上触控层12与第一绝缘油墨层13之间;每一上电极14形成于相 对应的导电油墨层140的底面,并与相对应的导电油墨层140呈重叠设置;其中导电油墨层 140可由碳黑、金属粉末或其它可替代的物质所构成。前述的下板模块20包含一基板21,基板21由玻璃或其它可替代的材质所构成; 基板21的顶面成形一下触控层22、一第一绝缘油墨层23以及两下电极M ;下触控层22可 由氧化铟锡(ITO)所构成,而下触控层22的侧边分别与上板模块10的触控层12的侧边相 对应;第一绝缘油墨层23形成于基板21的周缘并环绕触控层22的周缘;两下电极M形成于下触控层22的两相对侧边且位于下触控层22与第一绝缘油墨层23之间,其中两下电极 24与上板模块10的两上电极14不相重叠。前述的间隙层30设置于上板模块10与下板模块20的上、下触控层12、22之间, 且间隙层30由多个间隙物300所构成;间隙层30将上板模块10与下板模块20的上、下 触控层12、22相互隔离,使上、下触控层12、22必须在使用者按压时才会相接触而形成电导 通。前述的黏胶层40,其设于间隙层30的周缘且位于上板模块10与下板模块20的第一绝 缘油墨层13、23之间,以便将上板模块10与下板模块20相互固定黏合。请进一步参阅图3所示,上板模块10与下板模块20分别包含第二绝缘油墨层17、 27,并且分别设于第一绝缘油墨层13、23与黏胶层40之间,上板模块10及下板模块20的 每一电极14J4分别延伸形成一导线15、25在相对应的第一绝缘油墨层13、23的顶面的一 侧边,且每一导线15、25的前端与相对应的上、下电极14、对相连接,而尾端则分别成形一 端子16、26 ;端子16 J6的顶面突伸于相对应的第一绝缘油墨层13、23上;每一第二绝缘油 墨层17、27覆设于相对应的基板11、21的上、下电极14、24以及导线15、25之上;每一第二 绝缘油墨层17、27设有两通孔170、270,每一基板11、21的端子1646容置于相对应的通 孔170、270中且端子16、26的顶端与相对应的第二绝缘油墨层17、27与黏胶层40贴合的 一侧面平齐。请参阅图1及图3所示,前述的软性电路板50夹设于上板模块10与下板模块20 之间且固设于黏胶层40的周缘,并包含四个接脚500 ;每一接脚500与上板模块10与下板 模块20的相对应的端子16 J6相互电相接,使各触控层12、22以及各导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阻式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包含:一上板模块,其包含一基板;所述基板底面设有一上触控层、两上电极、两导电油墨层以及一第一绝缘油墨层;所述第一绝缘油墨层设于基板的底面周缘并环绕上触控层;所述两上电极与两导电油墨层设于上触控层的两相对侧边并位于上触控层与第一绝缘油墨层之间;其中导电油墨层位于基板与对应的上电极之间;一下板模块,其包含一基板;所述基板顶面设有一下触控层、两下电极以及一第一绝缘油墨层;所述第一绝缘油墨层设于下触控层周缘;所述两下电极设于下触控层的两相对侧边且位于第一绝缘油墨层与下触控层之间;其中下板模块的两下电极与上板模块的两上电极不相重叠;一间隙层,其设于上板模块与下板模块的触控层之间;一黏胶层,其设于间隔层的周缘且位于上板模块与下板模块之间;一软性电路板,其设于黏胶层的一侧边,并与上板模块与下板模块的所述上、下电极电相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淑珍
申请(专利权)人:德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