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沈永才专利>正文

真空吸附式工作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683446 阅读:2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真空吸附式工作平台,包括有一第一本体及一第二本体,第一本体向内凹陷形成有一内部空间,内部空间内设置有多个支撑柱,第二本体设有多个吸气孔,第二本体设置于第一本体上,第二本体与第一本体之间锁固结合,该多个吸气孔与内部空间相连通,该多个支撑柱设置于第一本体及第二本体之间;藉此,可提供良好的支撑,使工作平台不会产生变形。(*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真空吸附式工作平台,尤其涉及一种利用真空吸附方式固定 工件的工作平台。
技术介绍
工作平台主要是用于放置工件,以便利于工件的加工,现有的工作平台已有利用 真空吸附的方式固定工件。现有的真空吸附式工作平台,其内部形成中空状,无法提供良好 的支撑,使得工作平台容易变形,无法提供较为精密的加工,且容易损坏,使用寿命较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真空吸附式工作平台,可提供良好的支撑。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真空吸附式工作平台,包括一第一本体,该第一本体向内凹陷形成有一内部空间,该内部空间内设置有多个 支撑柱;以及一第二本体,该第二本体设有多个吸气孔,该第二本体设置于该第一本体上,该第 二本体与该第一本体之间锁固结合,该多个吸气孔与该内部空间相连通,该多个支撑柱设 置于该第一本体及该第二本体之间。上述的真空吸附式工作平台,其中,该多个支撑柱以一体成型或组装方式设置于 该第一本体上或该第二本体上。上述的真空吸附式工作平台,其中,该多个支撑柱是以嵌接或螺接方式设置于该 第一本体或该第二本体上。上述的真空吸附式工作平台,其中,该多个支撑柱一端设置于该第一本体或该第 二本体上,该多个支撑柱另一端顶触于该第二本体或该第一本体上。上述的真空吸附式工作平台,其中,每一支撑柱分成一第一半体及一第二半体,该 多个第一半体一端设置于该第一本体上,该多个第二半体一端设置于该第二本体上,该多 个第一半体及该多个第二半体另一端相互顶触。上述的真空吸附式工作平台,其中,该第一本体的内部空间设有至少一隔板,将该 内部空间区隔成至少两相互分开的独立空间。上述的真空吸附式工作平台,其中,该第一本体间隔的设有多个第一锁固孔,该第 二本体间隔的设有多个第二锁固孔,该第二本体与该第一本体之间以多个锁固件锁固结 合,每一锁固件上套设有一 0形环,该多个锁固件穿过该第一本体的第一锁固孔螺接于该 第二本体的第二锁固孔。上述的真空吸附式工作平台,其中,该第二本体一面形成有一突出部,该突出部边 缘设有倒角,该多个吸气孔排列于该突出部上,该第二本体的突出部配合于该第一本体的 内部空间,该突出部外围套设有一密封垫片,该密封垫片位于该第二本体与该第一本体之 间。上述的真空吸附式工作平台,其中,每一吸气孔包含一小孔及一大孔分设于该第 二本体上部及下部。上述的真空吸附式工作平台,其中,该第一本体内部设有多个第一流道及多个第 二流道,该多个第一流道沿水平向沿伸,该多个第二流道沿垂直向延伸,该多个第二流道由 该内部空间贯穿至该多个第一流道。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的效果本技术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之间设置有多个支撑柱,可提供良好的支撑,使 工作平台不会产生变形,可提供较为精密的加工,且不易损坏,使用寿命较长。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技术 的限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工作平台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工作平台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工作平台第一实施例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工作平台第二实施例的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工作平台第三实施例的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工作平台第四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7为本技术工作平台第五实施例的剖视图;图8为本技术工作平台第六实施例的剖视图。其中,附图标记1第一本体11凹槽12固定部13内部空间131独立空间132独立空间14支撑柱141第一半体142第二半体15螺丝16开口17控制阀18泄气阀19压力表20塞体21第一锁固孔22第一流道23第二流道24 隔板5第二本体51突出部52 倒角53吸气孔531 小孔532 大孔M第二锁固孔55定位孔56密封垫片57锁固件580 形环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请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真空吸附式工作平台,包括一第一本体1 及一第二本体5,其中第一本体1以金属或其它材料制成,可呈方形体、圆形体或其它形状, 其形状并不限制。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本体1呈方形体,第一本体1四侧边各设有一长形的 凹槽11,凹槽11下缘各形成有一固定部12,以方便利用具夹持固定,使工作平台得以固 定于适当位置。另,也可于第一本体1四侧边向外延伸形成凸耳(图略),以便利用凸耳固 定于适当位置,惟其固定方式并不限制。第一本体1 一面(顶面)向内凹陷形成有一内部空间13,内部空间13顶部形成开 口状,内部空间13内间隔的设置有多个支撑柱14,该多个支撑柱14可为圆形柱体、方形柱 体或长条形柱体,该多个支撑柱14的形状及排列并不限制,在本实施例中该多个支撑柱14 为圆形柱体,该多个支撑柱14设置于第一本体1及第二本体5之间,该多个支撑柱14以一 体成型或组装方式设置于第一本体1或第二本体5上,在本实施例中该多个支撑柱14以一 体成型方式设置于第一本体1上,也即支撑柱14 一端一体成型于第一本体1上。另,如图4 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多个支撑柱14则是以嵌接或螺接等组装方式设置于第一本体1上, 也即支撑柱14 一端可嵌接于第一本体1上,或以螺丝15锁固于第一本体1上。第一本体1侧边或其它适当位置可形成有多个开口 16,并于该多个开口 16分别连 接有控制阀17、泄气阀18及压力表19等,控制阀17可进一步连接一抽气泵(图略),以便 利用抽气泵进行抽气的动作,使工作平台的内部空间13形成真空状态。泄气阀18则可用 以泄除工作平台内部的真空状态。压力表19可用以显示工作平台内部的真空压力。其它 未使用的开口 19则连接一塞体20予以封闭。第一本体1并设有多个第一锁固孔21,该多个第一锁固孔21间隔的分布于整个第 一本体1上,该多个第一锁固孔21沿垂直向贯穿,该多个第一锁固孔21贯穿至第一本体1 底面及内部空间13。第二本体5以金属或其它材料制成,其呈与第一半体1相对应的方形体、圆形体或 其它形状,第二本体5—面(底面)形成有一外形与第一本体1的内部空间13相对应的突5出部51,突出部51边缘设有倒角52。第二本体5设有多个吸气孔53,该多个吸气孔53以 阵列或其它方式间隔的排列于突出部51上,该多个吸气孔53沿垂直向贯穿,该多个吸气孔 53由第二本体5顶面贯穿至底面。每一吸气孔53可包含有一小孔531及一大孔532分设 于第二本体5上部及下部(如图7及图8所示)。第二本体5的构造并不限制,例如突出部 51、倒角52及吸气孔53等皆可因应需要适当的变化。第二本体5设有多个第二锁固孔M,该多个第二锁固孔M间隔的分布于整个第二 本体5上,该多个第二锁固孔M与该多个第一锁固孔21相对应。该多个第二锁固孔M为 盲孔型式的螺孔,该多个第二锁固孔M —端贯穿至第二本体5的突出部51底面。第二本 体5—面(顶面)也可凹设有多个定位孔55,该多个定位孔55可选择性的插设定位销(图 略),以便于工件抵靠定位,使工件可准确的定位于第二本体5顶面。第二本体5设置于第一本体1上,用以封闭内部空间13顶部,且使该多个吸气孔 53与内部空间13相连通,第二本体5的突出部51配合于第一本体1的内部空间13,突出 部51边缘的倒角52可方便突出部51快速及准确的置入内部空间13,并于突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真空吸附式工作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第一本体,该第一本体向内凹陷形成有一内部空间,该内部空间内设置有多个支撑柱;以及一第二本体,该第二本体设有多个吸气孔,该第二本体设置于该第一本体上,该第二本体与该第一本体之间锁固结合,该多个吸气孔与该内部空间相连通,该多个支撑柱设置于该第一本体及该第二本体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永才沈彦平
申请(专利权)人:沈永才沈彦平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