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中黑盲蝽的诱捕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682693 阅读:3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植物保护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治棉花害虫——中黑盲蝽的诱捕器。其特征是,该诱捕器的外形为菱形,其内为中空,由外框板(1),支撑杆(2),挂钩(3),悬挂线(4),诱芯(5)和粘虫板(7)构成,所述外框板(1)在展开状态下呈屋脊形的变形,所述外框板长边的1/2处设有中折线(6),在中折线的两边装有2个支撑杆(2)将所述的的诱捕器外形固定,所述的诱芯(5)通过挂钩(3)和悬挂线(4)安装在诱捕器的中央,所述的粘虫板(7)分别布置在所述外框板的下方内表面,构成V字型粘虫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对环境、天敌和人畜友好,不污染环境,是一种经济实用的害虫防治的新型器具。(*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植物保护
,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中黑盲蝽的诱捕器,与 植保器具有关。
技术介绍
在上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为了防治棉铃虫等主要害虫,转基因棉在中国大面积 推广种植,使得棉盲蝽由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化学防治虽然具有短期内达到杀虫和 降低害虫密度的效果,同时长期使用容易使害虫产生抗药性,尤其长期施用一种药物能使 病、虫产生抗药性,污染环境,杀伤天敌,对人畜产生很大的伤害,而且中黑盲蝽成虫飞行能 力强,具有转株危害性,所以化学防治对其效果不佳。近些年来随着昆虫行为学的发展,人 类对昆虫性信息素研究的不断深入,分析手段和技术的改进,近几十年来国外对昆虫信息 素的研究进展较快,目前已鉴定和合成的昆虫性信息素和类似物2000多种(李淑梅.昆虫 性信息素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农业与科技,1999 :31-32.)。昆虫性诱剂是利用个体昆虫 对性信息素产生反应而被杀,不会产生后代,故无抗性产生,具有专一性,对益虫、天敌不会 造成危害。但是仅仅有了昆虫性信息素和类似物而缺少合适的诱捕工具对于上述害虫的防 治仍然不能实施。必须将上述二者结合才能真正发挥生物防治的效果。目前尚未见适用于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中黑盲蝽的诱捕器,其特征在于,该诱捕器的外形为菱形,其内为中空,由外框板(1),支撑杆(2),挂钩(3),悬挂线(4),诱芯(5)和粘虫板(7)构成,所述外框板长边的1/2处设有中折线(6),在中折线的两边装有2个支撑杆(2)将所述的的诱捕器外形固定,所述的诱芯(5)通过挂钩(3)和悬挂线(4)安装在诱捕器的中央,所述的粘虫板(7)分别布置在所述外框板的下方内表面,构成V字型粘虫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利珍张志林雷朝亮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农业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