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西南大学专利>正文

提高沙质土壤钾素抗淋失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682047 阅读:3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提高沙质土壤钾素抗淋失的方法,将秸秆改良材料按照300-1500kg/亩添加到土壤中与表层土壤充分混合,所述秸秆改良材料由经腐解处理的作物秸秆、钙基膨润土和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均匀混合而成。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这些效果在沙质土中表现得更为明显。本发明专利技术将三者结合起来既可以节约成本,又可以充分发挥三者对保钾的作用,利用三者共有的保水保肥特性来提高沙质土壤钾素的抗淋失效应,使得该法更加科学、经济、有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沙质土壤改良技术,具体指一种,属 于沙质土壤改良及土壤沙化防治

技术介绍
我国是世界沙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沙质土壤土粒松散无结构,孔隙度 小,毛细管作用弱,导致其保水性差、蓄水力弱;同时沙质土壤中有机质分解速率快、腐殖化 系数低,致使土壤保肥性差,养分比较贫乏。近年来,耕地复种指数不断提高,氮、磷肥的大 量施用,有机肥投入的减少,随作物收获而带走的钾素得不到及时补充,土壤钾素不断被耗 竭,此外,由于钾的水溶性强,加之沙质土壤的疏松结构使得钾素易随土壤水分和降雨下渗 流动而淋失,造成钾肥的利用率较低,同时也增加了农业投入的成本。因此,增强土壤对钾 素的吸附和固定能力,从而提高钾素抗淋失是农业面临亟待解决的迫切问题。目前广泛应用于沙质土壤钾素抗淋失的技术多数是将秸秆、膨润土或PAM单独施 加在沙质土壤中,该方法作用单一,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本低、可显著提高 沙质土壤钾素抗淋失的方法。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将秸秆改良 材料按照300_1500kg/亩添加到土壤中与表层土壤充分混合,所述秸秆改良材料由经腐解 处理的作物秸秆、钙基膨润土和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按质量比900-1000:100-120:5-30均 勻混合而成。所述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分子量为800万-1200万,水解度为20_40%。优选分子 量为1000万,水解度为30%。所述作物秸秆腐解处理方法为将风干后的作物秸秆切成5-lOcm长并放入池中, 按每吨作物秸秆3-5 kg的量加入秸秆腐熟剂,浇水湿润,混勻,用塑料膜覆盖,待作物秸秆 腐殖化率达20%以上时,揭开塑料膜并风干作物秸秆,最后粉碎至1. 5-2. 5mm即可。所述钙基膨润土细度小于200目。本专利技术秸秆等有机物料具有原材料易得、成本低、持效期长、功能齐全等优点,且 富含大量有机质、氮、磷、钾和微量元素;PAM和膨润土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可以改善土壤 结构,提高土壤肥力,这些效果在沙质土中表现得更为明显。本专利技术将三者结合起来既可以 节约成本,又可以充分发挥三者对保钾的作用,利用三者共有的保水保肥特性来提高沙质 土壤钾素的抗淋失效应,使得该法更加科学、经济、有效。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是将秸秆改良材料按照土壤钾素缺乏程 度以300-1500kg/亩的量添加到土壤中与表层土壤充分混合。耕地的具体施用方法在农 作物播种之前,将秸秆改良材料均勻撒于田面,通过牛耕或机耕还田,使得表层土壤和秸秆 改良材料充分混合,然后进行正常播种即可。所述秸秆改良材料由经腐解处理的作物秸秆、钙基膨润土(细度小于200目)和阴 离子型聚丙烯酰胺PAM按质量比900-1000:100-120:5-30均勻混合而成。较佳的质量比可 以是 950:110:6、900:100:10、900:100:20、900:100:30、980:120:25、1000:115:30。所述阴 离子型聚丙烯酰胺分子量为800万-1200万,水解度为20-40%。优选分子量为1000万,水 解度为30%。所述作物秸秆腐解处理方法为将风干后的作物秸秆切成5-lOcm长并放入池中, 按每吨作物秸秆3-5 kg的量加入秸秆腐熟剂,浇水湿润,混勻,用塑料膜覆盖,待作物秸 秆腐殖化率达20%以上时(通常为20-30天后),揭开塑料膜并风干作物秸秆,最后粉碎至 1. 5-2. 5mm 艮阿。作物秸秆腐解用的秸秆腐熟剂可以采用市面上常用的腐秆灵,腐秆灵是一种促进 作物秸秆腐解的生物活性产品,它能明显促进作物秸秆腐解进程(夏季只需一周时间,稻草 即可完全腐解),而且作物叶色不落黄,有利取得丰收。实施例一、先生产一吨沙质土壤秸秆改良材料(1)秸秆腐解处理将风干后的秸秆切成 5-10cm长放入池中,按1000:5加入腐秆灵,浇水湿润,混勻,用塑料膜覆盖,使其腐殖化率 达20%以上,揭膜风干,再粉碎至2mm左右;(2)称取经腐解处理的作物秸秆890公斤、200 目钙基膨润土 100公斤和阴离子型PAM (分子量1000万,水解度30%) 10公斤,充分混勻,装袋。二、具体施用方法1.耕地施用_在农作物播种之前,按照土壤钾素缺乏程度在300-1500kg/亩之间确定 亩添加量,将秸秆改良材料均勻撒于田面,通过牛耕或机耕还田,使得表层土壤和秸秆改良 材料充分混合,然后进行正常播种即可。2.果园、菜地或其他旱地土壤的施用方法_ (1)幼苗植后单株覆盖在幼树定植、 浇水后,按每棵树2-5千克的用量将改良材料覆盖在幼树根部,用少量土覆盖后再盖一块1 平米见方的薄膜,以树干为中心,平铺在树盘上,四周用土盖严,以防失水和风刮。以后追肥 浇水时,就在薄膜上下扎3 4个深约15厘米的小洞,顺洞施肥浇水后,再将洞口用土封 严。(2)均勻覆盖将适量的秸秆改良材料均勻覆盖到果树树盘及其树行之间,同时在果树 树干周围留出直径40厘米的空间,以便夏天排涝和预防冬春火灾发生。按照土壤钾素缺乏 程度确定亩添加量(300-1500kg/亩),再用少量土覆盖。施用效果说明按本实施例生产的沙质土壤秸秆改良材料500kg/亩施用,在正常 的田间施肥管理情况下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将实施例的秸秆改良材料施入沙质土壤 后,土壤中钾素的淋失总量减少了 40%,且上层土壤的钾素含量增加100%,下层土壤钾素含量减少55%,施用秸秆改良材料能将大部分的钾素保持在土壤上层,这样可以便于植物体吸 收固定,更加减少了因淋溶造成土壤钾素的损失。试验研究表明,本方法能够有效的增加沙 质土壤中的钾素含量,增加植物对钾的吸收,减少其淋溶损失。权利要求1.,其特征在于将秸秆改良材料按照300-1500kg/ 亩的添加量添加到土壤中与表层土壤充分混合,所述秸秆改良材料由经腐解处理的作物秸 秆、钙基膨润土和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按质量比900-1000:100-120:5-30均勻混合而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阴离子 型聚丙烯酰胺分子量为800万-1200万,水解度为20-4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阴离子 型聚丙烯酰胺分子量为1000万,水解度为30%。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 述作物秸秆腐解处理方法为将风干后的作物秸秆切成5-lOcm长并放入池中,按每吨作物 秸秆3-5 kg的量加入秸秆腐熟剂,浇水湿润,混勻,用塑料膜覆盖,待作物秸秆腐殖化率达 20%以上时,揭开塑料膜并风干作物秸秆,最后粉碎至1. 5-2. 5mm即可。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钙基膨 润土细度小于200目。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将秸秆改良材料按照300-1500kg/亩添加到土壤中与表层土壤充分混合,所述秸秆改良材料由经腐解处理的作物秸秆、钙基膨润土和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均匀混合而成。本专利技术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这些效果在沙质土中表现得更为明显。本专利技术将三者结合起来既可以节约成本,又可以充分发挥三者对保钾的作用,利用三者共有的保水保肥特性来提高沙质土壤钾素的抗淋失效应,使得该法更加科学、经济、有效。文档编号C09K17/40GK102144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提高沙质土壤钾素抗淋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秸秆改良材料按照300-1500kg/亩的添加量添加到土壤中与表层土壤充分混合,所述秸秆改良材料由经腐解处理的作物秸秆、钙基膨润土和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按质量比900-1000:100-120:5-30均匀混合而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定勇赵秀兰满洪喆朱金山石孝均陈宏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