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轿厢室、电梯侧板紧固装置及电梯轿厢室制造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679941 阅读:2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提供能够不进入到电梯轿厢室的侧板背面、通过更少的工时来进行侧板的紧固的电梯轿厢室、电梯侧板紧固装置及电梯轿厢室制造方法。该电梯轿厢室具备:具有棒状部件的突起部;和在该突起部的端部上设置为能够拉出棒状部件的挡块部。突起部插入到设置在第一侧板上的突起部插入孔中并拉出棒状部件。当棒状部件被拉出时,突起部变形而将紧固装置卡止到第一侧板上。卡止到第一侧板上的紧固装置的挡块部插入设置在第二侧板上的紧固孔的大径孔中,通过沿着与上述大径孔连结的小径槽滑动,由此紧固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构成电梯轿厢室的侧板的紧固装置、使用了该紧固装置的电梯轿厢室 及电梯轿厢室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电梯的轿厢室要在电梯设置场所组装设置。但是,电梯的设置场所的作业空间较 窄,不能进入到构成轿厢室的侧面的侧板的后侧进行作业。因此,以往在轿厢室中通过螺栓 紧固多个侧板,并将该紧固后的侧板安装到轿厢室中。即,1个侧板的横向宽度大约为lm,在将2 3个该侧板紧固之后安装到轿厢室 中。因此,紧固后的侧板的横向宽度达到2 3m,具有较重、作业效率较差的问题。关于这一点,提出了如下方法在一方侧板上设置由大口径的插通孔和与该插通 孔连结的小口径的插通槽构成的嵌装孔,在另一方侧板上设置头部比插通孔小、比插通槽 大的卡止销,使卡止销插通嵌装孔、并在嵌装孔中滑动,而紧固两个侧板(例如专利文献 1)。但是,在该技术中,需要将卡止销通过螺栓等叠装在侧板上,存在耗费工时的问 题。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4-30717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不进入到电梯轿厢室的侧板背面、通过更少的工时 来进行侧板的紧固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梯轿厢室,具备作为出入口的门;支撑门的地板面;在上述地 板面的边缘部分竖立并相邻设置的多个侧板;设置在门和侧板上部的顶板;以及紧固多个 侧板的电梯侧板紧固装置,该电梯轿厢室的特征在于,第一侧板在第一弯曲部具有作为插 入孔的突起部插入孔,第二侧板在第二弯曲部具有大径孔和小径槽,该大径孔作为第一插 通孔,该小径槽与大径孔连结且内径比大径孔小,电梯侧板紧固装置具备突起部,比突起 部插通孔的内径细;棒状部件,从突起部的内部与突起部的前端部结合,通过被拉出来使上 述突起部变形而卡止到上述第一侧板上;以及挡块部,在突起部的一端与突起部一体地形 成,具有大径部和小径部,该大径部的外径小于大径孔而大于小径槽,该小径部的外径小于 小径槽,电梯侧板紧固装置的挡块部在被插入大径孔之后,通过在小径槽中滑动,由此紧固 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具有能够不进入到电梯轿厢室的侧板背面、通过更少的工时来进行 侧板的紧固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从里侧向门侧观察本专利技术的电梯轿厢室的图。图2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紧固装置的图。图3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紧固装置的立体图。图4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侧板和紧固装置的图。图5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突起部的变形的情况的图。图6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侧板的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紧固时的紧固装置的截面图。图8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紧固装置的应用例的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紧固装置的立体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的紧固时的紧固装置的截面图。图1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卡止体的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方式的电梯轿厢室、电梯侧板紧固装置 及电梯轿厢室制造方法。图1是从里侧向门侧观察本专利技术的电梯轿厢室的图。轿厢100具 备作为出入口的门112 ;支撑门112的地板面110 ;在地板面110的边缘部分以包围地板面 110的方式竖立的多个侧板101、103 ;顶板111,设置在门112和侧板101、103的上部。此 外,轿厢100具备收纳门112的前侧壁板113 ;设置在门的上部的隔板114 ;以及具备操作 按钮的操作板。图2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电梯侧板紧固装置(以下称作紧固装置)10的图。图 2(A)是紧固装置10的主视图,图2(B)是紧固装置10的图2㈧中的AA线截面图。图3是 紧固装置10的立体图。如图2及图3所示,紧固装置10具备突起部11,具有棒状部件13 ;和挡块部12, 在该突起部11的端部上设置为能够将棒状部件13拉出。突起部11的直径φ3比挡块部(a piece portion) 12的突起部11侧的小径部12A 的直径((^小。挡块部12的突起部11侧的小径部12A的直径φ2比挡块部12的大径部12Β 的直径φ 小。突起部11的长度L与供突起部11插通的侧板的厚度相比为足够长。突起部11和挡块部12形成为一体。突起部11和挡块部12在内部具有中空的中 空孔13Α,该中空孔13Α为突起部前端IlA被封闭,在挡块部12的端部开放。棒状部件13插通到中空孔13Α中,将一端在突起部前端1IA埋入结合到突起部11 中。棒状部件13在前端部具有用于被切断的切断槽13Α。突起部11和挡块部12的材质使用树脂。该树脂优选从聚甲醛(polyacetal)、聚 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olybutylene ter印hthalate)、尼龙(Nylon)中选择的一种以上。 突起部11和挡块部12的材质能够使用同一材质。棒状部件13的材质使用金属。该金属 优选为铝或不锈钢。图4是示出第一侧板101和紧固装置10的图。如图4所示,第一侧板101在从轿 厢室的内侧朝向外侧弯曲的第一弯曲部101A上,设置有用于插入突起部11的突起部插入 孔102。该突起部插入孔102的内径φ4比突起部11的直径φ3大,比挡块部12的突起部11侧的小径部12A的直径φ2小。突起部11沿着箭头B的方向插入突起部插入孔102。图5是示出突起部11的变形的情况的图。图5(A)是示出拉出棒状部件13之前 的图,图5(B)是示出拉出棒状部件13之后的图。如图5(A)所示,突起部11插入突起部插 入孔102。插入后,在使挡块部12接触第一侧板101的状态下,棒状部件13沿着箭头Xl的 方向被拉出。如图5(B)所示,当棒状部件13被拉出时,突起部11沿着箭头Χ2的方向即放射方 向进行变形。突起部11在变形后不会返回原来的形状,而保持变形后的形状。因此,变形 后的突起部11和挡块部12夹住第一侧板101,由此紧固装置10被卡止(铆接)到第一侧 板101上。当棒状部件13被进一步拉出时,在切断槽13Α的部分被切断。例如能够通过铆 钉枪等来拉出棒状部件13。图6是示出第二侧板103的图。图7是紧固时的紧固装置10的截面图。图7㈧ 是示出将紧固装置10插通到大径孔104Α中的状态的图,图7 (B)是示出使紧固装置10在 小径槽104Β中滑动的状态的图。如图6和图7所的示,第二侧板103在从轿厢室的内侧朝向外侧弯曲的第二弯曲 部103Α上,具有用于插入挡块部12的紧固孔104。紧固孔104具有大径孔104Α和小径槽 104Β,该大径孔104Α的内径φ4比挡块部12的大径部12Β的直径φ 1大,该小径槽104Β的内 径φ5比挡块部12的大径部12Β的直径φ 1小、比挡块部12的小径部12Α的直径φ2大。被卡止(铆接)到第一侧板101上的紧固装置10沿着Χ3的方向插入大径孔104Α 中,并沿着箭头Χ4的方向即小径槽104Β滑动,使第一弯曲部IOlA和第二弯曲部103Α对置 而紧固第一侧板101和第二侧板103。图8是示出紧固装置IOA的应用例的图。图8(A)是紧固装置IOA的主视图,图 8(B)是图8(A)的AA线截面图。图8(C)是示出紧固装置IOA的变形例的截面图。此外,图 9是紧固装置IOA的立体图。如图8和图9所示,紧固装置IOA具备具有棒状部件13的突起部11 ;挡块部12, 在该突起部11的端部上设置为能够拉出棒状部件13 ;以及设置在突起部11与挡块部12之 间的凸缘部14。紧固装置IOA的突起部11与挡块部12的各部分之间的大小关系,与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梯轿厢室,具备:作为出入口的门;支撑门的地板面;在上述地板面的边缘部分竖立并相邻设置的多个侧板;设置在上述门和上述侧板上部的顶板;以及紧固上述多个侧板的电梯侧板紧固装置,该电梯轿厢室的特征在于,第一侧板在第一弯曲部具有作为插入孔的突起部插入孔,第二侧板在第二弯曲部具有大径孔和小径槽,该大径孔作为第一插通孔,该小径槽与上述大径孔连结且内径比上述大径孔小,上述电梯侧板紧固装置具备:突起部,比上述突起部插通孔的内径细;棒状部件,从上述突起部的内部与上述突起部的前端部结合,通过被拉出来使上述突起部变形而卡止到上述第一侧板上;以及挡块部,在上述突起部的一端与上述突起部一体地形成,具有大径部和小径部,该大径部的外径小于上述大径孔而大于上述小径槽,该小径部的外径小于上述小径槽上述电梯侧板紧固装置的挡块部在被插入上述大径孔之后,通过在上述小径槽中滑动,由此紧固上述第一侧板和上述第二侧板。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池田恭一
申请(专利权)人: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