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培华专利>正文

一种广口向心式灶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676822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广口向心式灶头,包括底座,灶头体,燃烧盘燃气进气管,长明火进气管,长明火帽,在长明火帽周边的燃烧盘上有多个导气孔,所述灶头体和底座间安装有控风体,控风体的上盖板均匀分布有多个出风孔,所述灶头体上部外侧有圆形支架,圆形支架上固定安装有炉膛体,所述炉膛体与灶头体、燃烧盘组成上大下小的半球形或倒锥形燃烧腔,所述导气孔的位置是以燃烧盘轴线为中心呈内外两圈或多圈均匀分布,导气孔以燃烧盘轴线为中心自下往上向内倾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对锅底形成集中加热,提高热效率,缩短了工作时间,节省燃气,工作时风机功率仅需60W可实现相同效果,更加省电。(*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灶头装置,属于燃气炉灶领域。
技术介绍
炉灶是餐饮业中不可缺少的工具。目前市场上的炉灶,其灶体上的炉膛多为直筒 型,锅底距离燃烧盘较远,一般为ll-20cm,炉膛的燃烧空间较大,易造成热量流失和燃气浪 费。若缩小直筒型炉灶的炉膛高度,则锅底距离燃烧盘距离虽然变小,但此时炉膛的燃烧 空间较小,工作时常会因气压较大将锅向上顶起,即出现“震锅”现象。另外炉灶的火焰相 对于燃烧盘中心轴线来说多为离心式火焰,其火焰射向四周再反射至中央位置,此种方式 加热锅时热能有损耗,加热慢,热效率低,而且直筒型炉膛所需灶头风机功率较大,一般在 180W—240ffo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广口向心式灶头,其使用时加热更快,所需 风机功率更小,从而更省电更省气。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广口向心式灶头,包括底座、安装在底座上的灶头 体、安装在灶头体上方的燃烧盘,在底座下部有进风口,底座与灶头体下底面组成存风腔, 灶头体与燃烧盘组成混合腔,灶头体的下部有燃气进气管,在燃烧盘的中心部位有长明火 进气管,在长明火进气管上罩有带出火孔的长明火帽,在长明火帽周边的燃烧盘上有多个 导气孔,所述灶头体和底座间安装有控风体,控风体的上盖板均勻分布有多个出风孔,所述 灶头体上部外侧有圆形支架,圆形支架上固定安装有炉膛体,所述炉膛体与灶头体、燃烧盘 组成上大下小的半球形或倒锥形燃烧腔,所述导气孔的位置是以燃烧盘轴线为中心呈内外 两圈或多圈均勻分布,导气孔以燃烧盘轴线为中心自下往上向内倾斜。在所述燃烧盘的上表面、内圈导气孔四周设有一圈凸台。所述导气孔的轴线与燃烧盘中心轴线间的夹角值适用范围为10° < α < 25°,所 述导气孔的顶面圆心与燃烧盘顶面圆心间的距离小于导气孔底面圆心与燃烧盘底面圆心 间的距离。在所述燃烧腔下部均勻分布有多个进空气口。所述出风孔相对于控风体上表面具有一定倾斜角度,所述燃气进气管的顶端封 闭,在燃气进气管的侧壁上有至少两个燃气出孔。本技术的优点是,采用上大下小的半球形或倒锥形炉膛体,灶头体上有进空 气口交换空气,其炉膛体内部气压均衡,工作时不再有“震锅”现象发生。锅底离火焰更近, 与燃烧盘间的距离仅为5-7cm,导气孔以燃烧盘轴线为中心自下往上向内倾斜,在燃烧盘中 央形成螺旋型向心式火焰束,对锅底形成集中加热,提高热效率,缩短了工作时间,节省燃 气,工作时风机功率仅需60W可实现相同效果,更加省电。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剖视示意图。图2是图1中燃烧盘的俯视示意图。图3是图1中灶头体的俯视示意图。图4是图1中燃烧盘上导气孔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 一底座,2 —灶头体,3 —炉膛体,4 一燃烧盘,5 —控风体,6 —燃气进气管, 7 —长明火进气管,8 —长明火帽,11 一进风口,12 —存风腔,21-混合腔,22 —圆形支架, 23—进空气口,31-燃烧腔,41 一导气孔,42 —凸台,51 —出风孔,61 —燃气出孔,81 —出火 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给出的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3所示,一种广口向心式灶头,包括底座1、安装在底座1上的灶头体2、安 装在灶头体2上方的燃烧盘4,在底座1下部有进风口 11,底座1与灶头体2下底面组成存 风腔12,灶头体2与燃烧盘4组成混合腔21,灶头体2的下部有燃气进气管6,在燃烧盘4 的中心部位有长明火进气管7,在长明火进气管7上罩有带出火孔81的长明火帽8,在长明 火帽8周边的燃烧盘4上有多个导气孔41,所述灶头体2和底座1间螺纹安装或其他方式 固定安装有控风体5,控风体5的上盖板均勻分布有多个出风孔51,所述灶头体2上部外侧 有圆形支架22,圆形支架22上固定安装有炉膛体3,所述炉膛体3与灶头体2、燃烧盘4组 成上大下小的半球形或倒锥形燃烧腔4,所述导气孔41的位置是以燃烧盘4轴线为中心呈 内外两圈或多圈均勻分布,导气孔41以燃烧盘4轴线为中心自下往上向内倾斜。在所述燃烧盘4的上表面、内圈导气孔41四周设有一圈凸台42。在所述燃烧腔31下部均勻分布有多个进空气口 23。所述出风孔51相对于控风体5上表面具有一定倾斜角度,所述燃气进气管6的顶 端封闭,在燃气进气管6的侧壁上有至少两个燃气出孔61。如图4所示,取O1为燃烧盘导气孔顶面圆心,O2为燃烧盘导气孔底面圆心,O1'为 燃烧盘导气孔顶面圆心在底面的水平投影点,Otl为燃烧盘顶面圆心,O0'为燃烧盘底面圆 心,O1O1'平行于0Λ’,则导气孔41的轴线与燃烧盘4中心轴线间的夹角即为O1O2与O1O1' 间夹角α,α值适用范围为10° < α < 25°。导气孔41顶面圆心O1与燃烧盘4顶面圆 心Otl间的距离,小于导气孔41底面圆心O2与燃烧盘4底面圆心Otl'间的距离,即O1 00< O2 Oci',说明导气孔41是以燃烧盘4的轴线为中心向内倾斜,炉灶火焰形成螺旋型向心式火焰 束ο工作时,燃气经进气管出气端的燃气出孔61进入混合腔21,同时风机通过进风口 11进入存风腔12,然后通过控风体5上的出风孔51进入混合腔。当然,出风孔51的数目 是不限定的,每一个出风孔51并不是直上直下设置的,而是相对于盘面来说有一定的倾斜 度,该倾斜度是为了促使空气从中导出后产生涡旋,以促进空气和燃气的有效混合。混合气 体经经燃烧盘4上的导气孔41导出,与长明火接触,达到燃烧目的。导气孔41也并非是垂 直设置,是斜向内设置,这样通过涡旋的形式能够进一步促进燃气与空气的混合,达到完全 燃烧目的,同时形成螺旋型向心式火焰束,能够提供更大热能。以下是本技术、中式炉头和广式炉头对比实验数据表名称风机功率小时耗气4公斤水耗时量噪音本技术60瓦1.8千克135S70中式炉头120瓦4. 2千克172S80广式炉头370瓦5. 4千克168s85 上述实施例只是本技术较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基于本技术思想 的通常变化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广口向心式灶头,包括底座、安装在底座上的灶头体、安装在灶头体上方的燃烧 盘,在底座下部有进风口,底座与灶头体下底面组成存风腔,灶头体与燃烧盘组成混合腔, 灶头体的下部有燃气进气管,在燃烧盘的中心部位有长明火进气管,在长明火进气管上罩 有带出火孔的长明火帽,在长明火帽周边的燃烧盘上有多个导气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灶头 体和底座间安装有控风体,控风体的上盖板均勻分布有多个出风孔,所述灶头体上部外侧 有圆形支架,圆形支架上固定安装有炉膛体,所述炉膛体与灶头体、燃烧盘组成上大下小的 半球形或倒锥形燃烧腔,所述导气孔的位置是以燃烧盘轴线为中心呈内外两圈或多圈均勻 分布,导气孔以燃烧盘轴线为中心自下往上向内倾斜。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灶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燃烧盘的上表面、内圈导气孔四周设 有一圈凸台。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灶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孔的轴线与燃烧盘中心轴线间的 夹角值适用范围为10° < α <25°,所述导气孔的顶面圆心与燃烧盘顶面圆心间的距离 小于导气孔底面圆心与燃烧盘底面圆心间的距离。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灶头,其特征在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广口向心式灶头,包括底座、安装在底座上的灶头体、安装在灶头体上方的燃烧盘,在底座下部有进风口,底座与灶头体下底面组成存风腔,灶头体与燃烧盘组成混合腔,灶头体的下部有燃气进气管,在燃烧盘的中心部位有长明火进气管,在长明火进气管上罩有带出火孔的长明火帽,在长明火帽周边的燃烧盘上有多个导气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灶头体和底座间安装有控风体,控风体的上盖板均匀分布有多个出风孔,所述灶头体上部外侧有圆形支架,圆形支架上固定安装有炉膛体,所述炉膛体与灶头体、燃烧盘组成上大下小的半球形或倒锥形燃烧腔,所述导气孔的位置是以燃烧盘轴线为中心呈内外两圈或多圈均匀分布,导气孔以燃烧盘轴线为中心自下往上向内倾斜。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培华
申请(专利权)人:王培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