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面板及电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670569 阅读:1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触控面板及电子装置,该触控面板上同时设置有一第一触控模块及一第二触控模块,其中第一触控模块是用以执行已知触控屏幕的操作功能,第二触控模块则是用以额外提供执行触控按键的功能,第二触控模块是设置于触控面板的透明基板的遮蔽区下表面,第二触控模块并具有一感应模块及一处理组件,当用户碰触至触控面板上所标示的按键图案时,感应模块即可在侦测到电容值的变化后,输出一感测信号至该处理组件进行信号的处理,并将处理后的感测信号输出至一处理单元作进一步的解析处理后,将最终结果输出至显示器进行显示。(*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触控面板,尤指一种结合有按键功能的触控面板触控面 板及电子装置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苹果计算机的iPhone智能型手机所带起的多点触控显示屏幕的热潮,也逐 渐地蔓延到一般的笔记本电脑及桌面计算机,进而设计出具有多点触控功能显示屏幕的平 板计算机及AI0(ALL IN 0服)触控计算机,藉由其简单而直觉性的操作接口,使得操作者可 以很容易地直接经由显示屏幕的画面上进行画面缩小、放大、旋转、程序的点选及执行或多 媒体档案的播放等操作。请参阅图1所示,是为已知触控计算机的外观示意图。该触控计算机50外观上具 有一触控显示屏幕52、一用以容置该触控显示屏幕的外壳54,以及一延伸至外壳M的机座 56。而为了便于用户能够自行调整屏幕显示设置(OSD,On-Screen Display),以及开关触 控显示屏幕52的电源,现有的普遍性作法是在触控显示屏幕52周缘的外壳M上设置多个 功能键或调整键58,用以提供上述功能的操控及调整,而这些功能键或调整键58则是以机 械式或触控式的按键所构成,而不论是哪一种型式的按键结构皆必须被设置于外壳M上。另外尚有一种普遍的作法则是取消在外壳上设置功能键,而是直接透过手指在触 控显示屏幕上进行操作,亦即当操作者以手指碰触触控显示屏幕上所事先界定的一特定区 域时,即可呼叫出一屏幕显示设置(OSD)的选单并显示在触控显示屏幕上,供操作者于触 控显示屏幕上进行直接性的操作。然而,由于目前的触控计算机在设计上为了进一步求得其在外观上的轻薄小巧, 已渐趋向于做无框的设计,即在无框设计的概念下,以往将功能键设计在外壳上的作法已 不可行,而藉由在触控显示屏幕上呼叫出OSD选单并进行操作屏幕显示设置的方法,虽可 避免实体功能键无法设计的困境,但其必须透过唯一的触控显示屏幕进行操作的方式,将 形成在操作上的不便,例如必须在原有的触控显示屏幕的显示区域中界定出一块区域给予 屏幕显示设置的操作,而牺牲了部分原有可观视或触控的区域。因此,如何使得触控显示 屏幕上可以在不占用原有的触控显示区域下,仍可方便地提供操作者进行屏幕显示设置的 操作,为当前本领域具有通常知识者亟欲努力解决的目标。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触控面板,藉由在一触控面板上分别同 时设置有一第一触控模块及一第二触控模块,其中第一触控模块是用以执行已知触控屏幕 的操作功能,第二触控模块则是用以额外提供执行触控按键的功能,以使得在配置有本实 用新型的触控面板的电子装置,可在全平面式且无边框设置的情况下,提供功能按键的操 作功能,而勿需再藉助边框设置功能按键的机构,或是必须占用原有第一触控模块的感测 区,以额外规划出提供触控按键功能的操作接口。为了达成前述的目的,本技术的一具体实施例提出一种触控面板,其包括 有一透明基板,具有一感测区及一环绕于该感测区周缘的遮蔽区;一第一触控模块,设置在该透明基板下表面,其至少包括有多个感应电极,是布设该感测区的该透明基板下表面;多个导线电路,是布设于该遮蔽区的该透明基板下表面,其一端与所述多个感应 电极呈一电性连接;一遮蔽层,是为一不透光的绝缘层,设置于该导线线路下方,用以遮蔽所述多个导 线线路;及一软性电路板,设置于该透明基板的一侧边,并与所述多个导线电路另一端呈一 电性连接;以及一第二触控模块,其包括有一图案层,具有至少一按键图案,设置相对应于该遮蔽区的该触控面板下表面与 该遮蔽层之间;一感应模块,设置于相对应该图案层的该遮蔽层下表面,使得位于该图案层相对 应的该透明基板上表面被碰触时,藉由一电容值变化而产生一感测信号输出;一软性电路板,与该感应模块电性连接,藉以输出该感测信号。本技术的一具体实施例则提出一种电子装置,其包括有一显示器;一触控面板,是被安装于该显示器前方表面处,其包括一透明基板,具有一感测区及一环绕于该感测区周缘的遮蔽区,使得该显示器位 于该触控面板的感测区后方;一第一触控模块,设置在该透明基板下表面,其至少包括有多个感应电极,是布设该感测区的该透明基板下表面;多个导线电路,是布设于该遮蔽区的该透明基板下表面,其一端与所述多个感应 电极呈一电性连接;一遮蔽层,是为一不透光的绝缘层,设置于该导线线路下方,用以遮蔽所述多个导 线线路;及一软性电路板,设置于该透明基板的一侧边,并与所述多个导线电路另一端呈一 电性连接;以及—第二触控模块,其包括有一图案层,具有至少一按键图案,设置相对应于该遮蔽区的该触控面板下表面与 该遮蔽层之间;一感应模块,设置于相对应该图案层的该遮蔽层下表面,使得位于该图案层相对 应的该透明基板上表面被碰触时,藉由一电容值变化而产生一感测信号输出;一软性电路板,与该感应模块电性连接,藉以输出该感测信号。本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例提出一种触控面板,其包括有一透明基板,具有一感测区及一环绕于该感测区周缘的遮蔽区;一第一触控模块,设置在该透明基板下表面,其至少包括有多个感应电极,是布设该感测区的该透明基板下表面;多个导线电路,是布设于该遮蔽区的该透明基板下表面,其一端与所述多个感应 电极呈一电性连接;一遮蔽层,是为一不透光的绝缘层,设置于该导线线路下方,用以遮蔽所述多个导 线线路;及—软性电路板,设置于该透明基板的一侧边,并与所述多个导线电路另一端呈一 电性连接;以及一第二触控模块,其包括有一图案层,是以镂空方式成形在该遮蔽层上,与该遮蔽层同时覆设于该导线线路 下方;一色块层,覆盖于该遮蔽层下方;一感应模块,设置于相对应该图案层的该色块层下表面,使得位于该图案层相对 应的该透明基板上表面被碰触时,藉由一电容值变化而产生一感测信号输出;一软性电路板,与该感应模块电性连接,藉以输出该感测信号。本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例则提出一种电子装置,其包括有一显示器;一触控面板,是被安装于该显示器前方表面处,其包括有—透明基板,具有一感测区及一环绕于该感测区周缘的遮蔽区,使得该显示器位 于该触控面板的感测区后方;一第一触控模块,设置在该透明基板下表面,其至少包括有多个感应电极,是布设该感测区的该透明基板下表面;多个导线电路,是布设于该遮蔽区的该透明基板下表面,其一端与所述多个感应 电极呈一电性连接;一遮蔽层,是为一不透光的绝缘层,设置于该导线线路下方,用以遮蔽所述多个导 线线路;及一软性电路板,设置于该透明基板的一侧边,并与所述多个导线电路另一端呈一 电性连接;以及一第二触控模块,其包括有一图案层,是以镂空方式成形在该遮蔽层上,与该遮蔽层同时覆设于该导线线路 下方;一色块层,覆盖于该遮蔽层下方;一感应模块,设置于相对应该图案层的该色块层下表面,使得位于该图案层相对 应的该透明基板上表面被碰触时,藉由一电容值变化而产生一感测信号输出;一软性电路板,与该感应模块电性连接,藉以输出该感测信号。附图说明图1是已知触控计算机的外观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立体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外观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应用于一电子装置上的方块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另一较佳实施例的触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面板包括有至少:一透明基板,具有一感测区及一环绕于所述感测区周缘的遮蔽区;一第一触控模块,设置在所述透明基板下表面,其至少包括有:多个感应电极,是布设所述感测区的所述透明基板下表面;多个导线电路,是布设于所述遮蔽区的所述透明基板下表面,其一端与所述多个感应电极呈一电性连接;一遮蔽层,是为一不透光的绝缘层,设置于所述导线线路下方,用以遮蔽所述多个导线线路;及一软性电路板,设置于所述透明基板的一侧边,并与所述多个导线电路另一端呈一电性连接;以及一第二触控模块,其包括有:一图案层,具有至少一按键图案,设置相对应于所述遮蔽区的所述透明基板下表面与所述遮蔽层之间;一感应模块,设置于相对应所述图案层的所述遮蔽层下表面,使得位于所述图案层相对应的所述透明基板上表面被碰触时,藉由一电容值变化而产生一感测信号输出;一软性电路板,与所述感应模块电性连接,藉以输出所述感测信号。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秘琮翔黄明祥
申请(专利权)人:展触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