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核测系统用超屏蔽电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6670058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电线电缆领域,涉及一种核测系统用超屏蔽电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核测系统用超屏蔽电缆,包括缆芯、包覆于缆芯外表面的缆芯屏蔽层以及包覆于缆芯屏蔽层外的外护套,所述缆芯包括镀银铜绞合导体、包覆于镀银铜绞合导体外的聚乙烯绝缘层以及包覆于聚乙烯绝缘层外的隔离层,所述缆芯屏蔽层由内而外依次包括第一编织屏蔽层、第一铠装屏蔽层、第二编织屏蔽层、第二铠装屏蔽层、第三编织屏蔽层和两层隔离屏蔽层;所述两层隔离屏蔽层由内而外包括内铝塑复合带薄膜层和外铝塑复合带薄膜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良好的传输性能和超强的屏蔽性能,尤其适合在核电站核测系统中应用。(*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电线电缆领域,涉及一种核电站核测系统用超屏蔽电缆
技术介绍
在核电站的核测系统中,由于辐射产生的粒子流信号非常微弱,所以要检测这些 信号,要求核测系统仪表间的连接电缆有优异的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屏蔽效率几乎100%。 另外抗核加固关键部件和器件中的电缆连线则要求在对方核爆时产生的极强电磁脉冲的 冲击下具有超屏蔽效应,把干扰减少到最小,使抗核打击系统能正常工作。现有的高屏蔽电 缆的屏蔽通常由一到两层铜丝编织屏蔽或是铜带、铝塑带绕包屏蔽,这些方式的屏蔽效果 最好的屏蔽性能在70dB左右,远不能满足核电站核测系统用电缆要求。另外,核电站核测系统用超屏蔽电缆也不同于其它超屏蔽电缆,对屏蔽性能要求 极高,如专利号ZL 95237553. 2,一种柔软型抗电磁脉冲超屏蔽电缆,主要针对的是柔性特 点,该电缆主要设计特点是采用双层金属编织屏蔽,虽然具有一定的屏蔽效能,但对于核电 站核测系统远远不够,如无卤性、耐辐射性、高阻燃性以及超屏蔽性能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良好的传输性能和超强的屏蔽性能的核测系 统用超屏蔽电缆,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核测系统用超屏蔽电缆,包括缆芯、包覆于缆芯外表面的缆芯屏蔽层以及包 覆于缆芯屏蔽层外的外护套,所述缆芯包括镀银铜绞合导体、包覆于镀银铜绞合导体外的 聚乙烯绝缘层以及包覆于聚乙烯绝缘层外的第一隔离层,所述缆芯屏蔽层由内而外依次包 括第一编织屏蔽层、第一铠装屏蔽层、第二编织屏蔽层、第二铠装屏蔽层、第三编织屏蔽层 和两层隔离屏蔽层;所述两层隔离屏蔽层由内而外包括内铝塑复合带薄膜层和外铝塑复合 带薄膜层。所述镀银铜绞合导体包括非紧压绞合的多根镀银圆铜线。所述镀银铜绞合导体为多根镀银圆铜线采用非紧压绞合而成的绞合导体。所述聚乙烯绝缘层为一次性挤出成型的高密度聚乙烯层。所述聚乙烯绝缘层采用低烟、无卤、耐辐射的高密度聚乙烯材料经挤出工艺制得。所述隔离层为聚酰亚胺薄膜绕包层,且搭盖率不小于15%。所述第一编织屏蔽层、第二编织屏蔽层和第三编织屏蔽层均为镀银铜丝均勻编织 而成的镀银铜丝网,且编织密度不小于90%。所述第一层铠装屏蔽层和第二层铠装屏蔽层均为由双层镍铜钼合金带间隙绕包 而成的铠装层。较佳的,所述双层镍铜钼合金带的绕向均为左向。进一步的,所述双层镍铜钼合金带包括内层镍铜钼合金带和外层镍铜钼合金带,所述外层镍铜钼合金带的中部绕包在所述内层镍铜钼合金带的间隙上,且相邻合金带的间 隙的宽度不大于镍铜钼合金带宽度的50%。所述内铝塑复合带薄膜层和外铝塑复合带薄膜层均包括绕包的铝塑带,且内铝塑 复合带薄膜层和外铝塑复合带薄膜层的搭盖率均不小于15%。所述外护套包括一次性挤出成型的交联聚烯烃护套层。所述外护套采用无卤、低烟、阻燃、耐辐射交联聚烯烃护套料经挤出工艺一次成型 制得。本技术的核测系统用超屏蔽电缆不仅具有抗强电磁干扰和抗电磁辐射,如 在IMHz 30MHz的环境下,具有优异的屏蔽性能,而且还同时具有如下性质低烟、无卤、 阻燃、耐辐射性、良好的电气性能和机械特性等;所述核测系统用超屏蔽电缆的屏蔽性能达 120dB,电缆的传输信号基本上不受各种干扰的影响。本技术具有良好的传输性能和超强的屏蔽性能,尤其适合在核电站核测系统 中应用。附图说明图1核测系统用超屏蔽电缆示意图1、镀银铜绞合导体2、聚乙烯绝缘层 3、隔离层 4、第一编织屏蔽层 5、第一 铠装屏蔽层 6、第二编织屏蔽层 7、第二铠装屏蔽层 8、第三编织屏蔽层 9、第一铝塑 复合带薄膜层10、第二铝塑复合带薄膜层11、外护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应理解,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 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一种核测系统用超屏蔽电缆如图1所示,包括缆芯、包覆于缆芯外表面的缆芯屏 蔽层以及包覆于缆芯屏蔽层外的外护套11,所述缆芯包括镀银铜绞合导体1、包覆于镀银 铜绞合导体外的聚乙烯绝缘层2以及包覆于聚乙烯绝缘层外的隔离层3,所述缆芯屏蔽层 由内而外依次包括第一编织屏蔽层4、第一铠装屏蔽层5、第二编织屏蔽层6、第二铠装屏蔽 层7、第三编织屏蔽层8和两层隔离屏蔽层;所述两层隔离屏蔽层由内而外包括内铝塑复合 带薄膜层9和外铝塑复合带薄膜层10。所述镀银铜绞合导体1包括非紧压绞合的多根镀银圆铜线。所述聚乙烯绝缘层2为一次性挤出成型的高密度聚乙烯层。所述第一隔离层3为聚酰亚胺薄膜绕包层,且搭盖率不小于15%。所述第一编织屏蔽层4、第二编织屏蔽层6和第三编织屏蔽层8均为镀银铜丝均勻 编织而成的镀银铜丝网,且编织密度不小于90 %。所述第一层铠装层5和第二层铠装层7均由双层镍铜钼合金带间隙绕包而成的铠装层。较佳的,所述双层镍铜钼合金带的绕向均为左向。进一步的,所述双层镍铜钼合金带包括内层镍铜钼合金带和外层镍铜钼合金带, 所述外层镍铜钼合金带的中部绕包在所述内层镍铜钼合金带的间隙上,且相邻合金带的间隙的宽度不大于镍铜钼合金带宽度的50%。所述内铝塑复合带薄膜层9和外铝塑复合带薄膜层10均包括绕包的铝塑带,且内 铝塑复合带薄膜层9和外铝塑复合带薄膜层10的搭盖率均不小于15%。所述外护套11包括一次性挤出成型的交联聚烯烃护套层。权利要求1.一种核测系统用超屏蔽电缆,包括缆芯、包覆于缆芯外表面的缆芯屏蔽层以及包覆 于缆芯屏蔽层外的外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缆芯包括镀银铜绞合导体、包覆于镀银铜绞合 导体外的聚乙烯绝缘层以及包覆于聚乙烯绝缘层外的隔离层,所述缆芯屏蔽层由内而外依 次包括第一编织屏蔽层、第一铠装屏蔽层、第二编织屏蔽层、第二铠装屏蔽层、第三编织屏 蔽层和两层隔离层;所述两层隔离屏蔽层由内而外包括内铝塑复合带薄膜层和外铝塑复合 带薄膜层。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测系统用超屏蔽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镀银铜绞合导体包 括非紧压绞合的多根镀银圆铜线。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测系统用超屏蔽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层为聚酰亚胺 薄膜的绕包层,且搭盖率不小于15%。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测系统用超屏蔽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编织屏蔽层、第 二编织屏蔽层和第三编织屏蔽层均为镀银铜丝均勻编织而成的镀银铜丝网。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测系统用超屏蔽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铠装屏蔽层 和第二层铠装屏蔽层均为由双层镍铜钼合金带间隙绕包而成的铠装屏蔽层。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核测系统用超屏蔽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层镍铜钼合金带 的绕向均为左向。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核测系统用超屏蔽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层镍铜钼合金带 包括内层镍铜钼合金带和外层镍铜钼合金带,所述外层镍铜钼合金带的中部绕包在所述内 层镍铜钼合金带的间隙上,且相邻合金带的间隙的宽度不大于镍铜钼合金带宽度的50%。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测系统用超屏蔽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铝塑复合带薄膜 层和外铝塑复合带薄膜层均包括绕包的铝塑带,且内铝塑复合带薄膜层和外铝塑复合带薄 膜层的搭盖率均不小于15%。专利摘要本技术属于电线电缆领域,涉及一种核测系统用超屏蔽电缆。本技术的核测系统用超屏蔽电缆,包括缆芯、包覆于缆芯外表面的缆芯屏蔽层以及包覆于缆芯屏蔽层外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核测系统用超屏蔽电缆,包括缆芯、包覆于缆芯外表面的缆芯屏蔽层以及包覆于缆芯屏蔽层外的外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缆芯包括镀银铜绞合导体、包覆于镀银铜绞合导体外的聚乙烯绝缘层以及包覆于聚乙烯绝缘层外的隔离层,所述缆芯屏蔽层由内而外依次包括第一编织屏蔽层、第一铠装屏蔽层、第二编织屏蔽层、第二铠装屏蔽层、第三编织屏蔽层和两层隔离层;所述两层隔离屏蔽层由内而外包括内铝塑复合带薄膜层和外铝塑复合带薄膜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计初喜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特缆电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