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型鱼类全过滤孵化环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666851 阅读:4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改进的鱼类全过滤孵化环道,由底埋式充气装置、滤网装置、基底、墙体、进水系统、排水排污系统、进卵出苗系统、内环出入通道等部分构成。其特征在于:在原有的鱼类全过滤孵化环道的基础上,增加了可增加孵化用水的溶解氧的底埋式充气装置,底埋式充气装置包括控气阀门、倒U型连接管、主导气管、空压机、倒U型连接管与底埋气管连接、底埋气管;改进了全过滤的滤网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原有装置比较,在同等孵化量条件下,可以提高10%-15%的溶解氧;在保证相同溶解氧的情况下,则可增加20%-30%的孵化量。同时,通过滤网底部固定装置的改良,有效避免了原有装置在孵化过程中容易出现的跑卵、漏苗现象的发生,此外,还有效地降低了滤网装卸过程的劳动强度,综合提高了孵化效率。(*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水产养殖
,具体地本技术属于一种圆形鱼类全过滤 孵化环道中增氧装置及滤网的改进。
技术介绍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我国水产科技工作者攻克池养青、草、鲢、鳙“四大家鱼”人工 繁殖技术难关,彻底解决了千多年来苗种依靠江河装捞鱼苗的被动局面,极大地促进了我 国水产事业的大发展。经过50多年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各技术关键日益完善,其中的孵化 设备由原来的在流水中架设小网箱等各种小型孵化设备发展到孵化环道,孵化环道也经历 了从水泥池圆形环道、水泥池椭圆形环道(专利申请号CN200520098697. 7 ;专利申请号 CN200920033832.8)、内环改为筛绢网的全过滤圆形环道(陈书华.鱼类全过滤孵化环道应 用技术.河北渔业,1997,4:9-11)的演化。全过滤孵化环道的出现解决了纱窗式滤水环 道因过滤面积太小而导致的孵化用水水体交换太差,进而导致环道孵化用水溶解氧下降、 有毒有害物质累积影响孵化时间和孵化率等不良后果的弊端,该设施在全国许多大型规模 化鱼类孵化场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在应用该设施的过程中,本申请人发现使用过程中出现 的弊端一是过滤筛娟网不易固定,有时会出现跑卵、漏苗的情况;二是在不能加大水流又 对溶氧要求比较高的孵化敏感时期无法有效增氧,只能通过减少孵化鱼卵的数量,降低了 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对原有的全过滤鱼类孵化环道进行了改进,增加了底埋式充气装置、 改进了过滤筛绢网的固定方式。有效地解决了低水量交换时的氧气供给不足及过滤筛绢网 不易固定的问题,有效地增加了溶氧、节约孵化用水,提高孵化生产效率。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的一种改进的鱼类全过滤孵化环道,由底埋式充气装置、滤网装置、基底、墙体、进水 系统、排水排污系统、进卵出苗系统、内环出入通道等部分构成,墙体与滤网之间的空间即 为用于承载鱼卵孵化的单环道。其特征在于底埋式充气装置包括控气阀门、倒U型连接 管、主导气管、空压机、倒U型连接管与底埋气管连接、底埋气管,其中倒U型连接管一侧埋 在墙体,开口于环道基底与墙体交汇处,通过接口与底埋气管连接,倒U型连接管另一侧通 过主导气管与空压机连通;底埋气管为直径13mm的PVC材质进水管,沿环道基底与墙体交 汇处安装成圆形,用水泥浇注并抹成弧形转角将气管埋设,在底埋气管外沿每隔15cm钻孔 径为0. 4mm的气孔,孔口尽量朝向环道基底,当底埋气管通气时,空气冲向环道基底,可以 清除鱼卵鱼苗堆积现象,同时大量氧气随气泡上升与水体交换,增加孵化用水的溶解氧;倒 U型连接管的最高处要高于孵化环道中的最高水位,以防停止充气时环道中的水通过气孔 进入底埋气管倒流至空压机;滤网装置包括内环基底、滤网支撑、滤网支撑连接、滤网、滤网 固定弹力带,内环基底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高出环道基底8cm,主要作用于固定滤网底部;内环基底外周每隔20-30cm固定有竖立的圆钢(直径18mm)作为滤网支撑,圆钢高度与环 道墙体持平,竖立圆钢顶部用相同材质圆钢焊连成圆形的滤网支撑连接;滤网为60-80目、 高1-1. an的尼龙筛绢,上下用聚乙烯线缝合,特别的在下端缝上宽度等于内环基底高度、 长度稍短于内环基底外周长、材质为有弹性、无毒橡胶带或松紧带作为滤网固定带,滤网安 装在滤网支撑上,上端固定于滤网支撑连接处,下端通过滤网固定带紧贴于内环基底外周, 安装方便,同时克服了使用其它固定方式经常出现的下端筛绢脱离导致的跑卵、漏苗等弊 端。进水系统包括总进水管、环道进水管、鸭嘴喷头;排水排污系统包括环道基底开口的排 污管、环中央的水位控制管及总排水排污管;进卵出苗系统包括位于墙体向环道内开口进 卵口和开口于环道基底的出苗管;内环出入通道包括环道上方的环道过桥板和内环水泥柱 状台阶。墙体、进水系统、排水排污系统、进卵出苗系统、内环出入通道与传统的全过滤孵化 环道结构相同,为现有技术。本技术与原有鱼类全过滤孵化环道比较,增加了底部充气装置,可有效调整 孵化用水的溶氧,经测量,在同等孵化量条件下,可以提高10% -15%的溶解氧;在保证相 同溶解氧的情况下,则可增加20% -30%的孵化量。同时,通过滤网底部固定装置的改良, 有效避免了原有装置在孵化过程中容易出现的跑卵、漏苗现象的发生,此外,还有效地降低 了滤网装卸过程的劳动强度,综合提高了孵化效率。附图说明图1 是本技术装置正面示意图;图2 是本技术结构俯示示意图;图3 是图1中I处放大示意图;图4 是本技术中滤网及滤网固定示意图。图中编号说明如下1-阀门;2-倒U形连接管;3-主导气管;4-空压机;5-倒U型 连接管与底埋气管接口 ;6-环道基底;7-出苗管;8-排污排水管;9-内环基底;10-环道过 桥板;11-内环水泥台阶;12-墙体;13-滤网支撑;14-鸭嘴喷头;15-总进水管;16-水位控 制管;17-总排水排污管;18-环道内进水管;19-环道弧形转角;20-气孔;21-底埋气管; 22-滤网支撑连接;23-滤网;24-滤网固定弹力带;25-进卵口。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本实施例是按照本说明书的《
技术实现思路
》和附图1、附图2、附图3、附图4所提出的 设计思想制作完成的。以建设一个直径为2m、环道宽度为0. 9m、高度为Im的改进型全过滤圆形孵化环道 为例。孵化环道由底埋式充气装置、滤网装置、基底、墙体(1 、进水系统、排水排污系统、进 卵出苗系统、内环出入通道等部分构成,墙体与滤网之间的空间即为用于承载鱼卵孵化的 单环道。底埋式充气装置包括控气阀门(1)、倒U型连接管O)、主导气管(3)、空压机0)、 倒U型连接管与底埋气管接口(5)、底埋气管(21),其中倒U型连接管( 一侧埋在墙体, 开口于环道基底(6)与墙体交汇处,通过接口( 与底埋气管连接,倒U型连接管另一侧通 过主导气管C3)与空压机(4)连通;底埋气管为直径13mm的PVC材质进水管,沿环道基底与墙体交汇处安装成圆形,用水泥浇注并抹成弧形转角(19)将气管埋设,在底埋气管外沿 每隔15cm钻孔径为0. 4mm的气孔(20),孔口尽量朝向环道基底,当底埋气管通气时,空气 冲向环道基底,可以清除鱼卵鱼苗堆积现象,同时大量氧气随气泡上升与水体交换,增加孵 化用水的溶解氧;倒U型连接管的最高处要高于孵化环道中的最高水位,以防停止充气时 环道中的水通过气孔进入底埋气管倒流至空压机;滤网装置包括内环基底(9)、滤网支撑 (13)、滤网支撑连接02)、滤网(23)、滤网固定弹力带(M),内环基底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高出环道基底8cm,主要作用于固定滤网底部;内环基底外周每隔20cm固定有竖立的圆钢 (直径18mm)作为滤网支撑(13),圆钢高度与环道墙体持平,竖立圆钢顶部用相同材质圆钢 焊连成圆形的滤网支撑连接02);滤网02)为60目、高1. an的尼龙筛绢,上下用聚乙烯线 缝合,特别的在下端缝上宽度为8cm、长度稍短于内环基底外周长的弹力带作为滤网固定带 (M),滤网安装在滤网支撑上,上端固定于滤网支撑连接处,下端通过滤网固定带紧贴于内 环基底外周。进水系统包括总进水管(15)、环道进水管(18)、鸭嘴喷头(14);排水排污系统 包括环道基底开口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改进的鱼类全过滤孵化环道,其特征在于:改进的鱼类全过滤孵化环道由底埋式充气增氧装置、滤网装置、基底、墙体、进水系统、排水排污系统、进卵出苗系统、内环出入通道构成;所述底埋式充气装置包括控气阀门、倒U型连接管、主导气管、空压机、倒U型连接管与底埋气管连接、底埋气管;所述滤网装置包括内环基底、滤网支撑、滤网支撑连接、滤网、滤网固定弹力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瑞斌古勇明胡小波江谢武胡重江蒋恩明陈柏湘艾丽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南海百容水产良种有限公司华中农业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