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美华专利>正文

智能插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665958 阅读:1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插座,包括大面板(1)、小面板(2)、底盒(3)、支承板(4)、右插套(51)、左插套(52)、接线端子(6)、实时检测装置(7)、其上安装有电子元器件的电路板(8)、上永磁体(91)、下永磁体(92)、线圈(10)、动铁心(11)、触头压力调整弹簧(12)、动触头部件(13)、静触头部件(14)、含测试按钮(151)的测试装置、含复位按钮(161)的复位装置,支承板(4)背面有与其垂直连接的圆柱管(41),圆柱管(41)的内腔贯穿支承板(4)的正面。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智能插座是“具有控制、保护和监测功能的数字化、智能化、集成化和网络化的终端装置”,克服了电网需求侧的传统打包式粗放管理不适应电网发展的问题,使之进入精细化集成管理新阶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插座,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智能插座,属于低压电器领域。
技术介绍
保证电网安全经济运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我国电力系统面临的关键和迫切 问题。毋庸置疑,电网需求侧末端连接的千百万用户的电器用电状况对电网安全经济运 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因此对这些电器的用电管理必须科学、严格、 精细、可靠。电器使用电能是通过电器插头插入插座实现的,显而易见,插座与电器的关系 插座是配电或供电方,电器是用电方,插座输出电能,电器输入电能输出功能为用户服务; 插座与用电电器直接对接,它们之间再无任何多余环节,由此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结论,那就 是通过插座的配电功能对电器用电进行管理不但可行而且是成本最低、最有效、因而是不 可缺少、不可替代的,但有一个重要的制约条件,那就是如果插座仅有配电功能而无对配电 功能进行智能化控制的功能,仍然是无法对高度分散、千差万别、错综复杂的千百万用户的 电器用电状况进行科学、严格、精细、可靠管理,因为届时电器一旦出现危及生命、财产安全 的电气故障时,插座仅有的配电功能是无法断开电路的,因此电气灾害在所难免。所以一直 以来电力部门难以通过仅有配电功能的插座对电器用电进行科学、严格、精细、可靠管理, 不得已只能回避千差万别的电器用电矛盾,来个一揽子捆绑式打包处理在每户入户端安 装一个电表记录电器用电总量,电表箱以下的用电电器不论数量多少、规格型号,均打包处 理,统一由入户端电表记录,用电安全只能统一由安装在入户端和支路段的DZ47等型号规 格的模数化小型断路器承担。这就是自有电以来,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直到到今天,电力 部门对需求侧电器用电的管理还停留在打包管理的根本原因。多少年来反复不断出现的触/漏电电击和短路起火等严重危害生命财产安全的 电气灾害、越级跳闸扩大停电范围、酷暑盛夏季节大范围高强度致冷而超负荷运行损毁线 路设备的惨痛教训不绝于耳,充分证明这种耗能和安全的统一打包管理,不可能有效解决 电网安全经济运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问题。原因既清楚又简单,打包管理本身就是一种 粗放的捆绑式管理,只关注结果而并不关注构成结果的细节和局部,因此结果不受控,这就 意味着千百万用户所拥有的成亿到成几十亿台家用电器实质上是在各自为政、各行其是, 一盘散沙的运行,其用电过程完全不能被电力系统有效控制,因此用电的盲区、漏洞、黑洞 多。一个对输出都不能有效管理的系统,又如何能做到系统的稳定、长效呢?系统论的层次 概念认为,系统自身进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就是整体越来越高级,功能越复杂,构成的层次 和要素也就越多,而构成要素越多,越需要建立多级控制机构,否则,系统就会陷入混乱。打 包管理显然有悖系统论的层次概念,因此问题反复不断就不足为怪了。早年的电网需求侧 用户家用电器少,因此包打得小,管理也较易,矛盾也不突出,但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展, 电力事业大发展,家用电器有增无减,继续坚持打包,只会是包越打越大,黑箱越来越黑;全 球变暖、极端天气越来越多,百姓对生活质量要求不断增高,用电量只会大幅增加;所有这 一切都增加了电力系统运行的不确定性。因此有充分理由断言当今的电表箱以下这种耗能和安全的统一打包管理,对当今席卷全球和举国上下的节能减排,以人为本的生命至高无 上的安全而言,已明显不合时宜。显而易见,对需求侧千百万用户的电器配电管理不但要精 细化到每一台电器,而且要对精细化配电管理的每台终端电器的一切涉及耗能和安全的因 素进行管理,即集成化管理,才能对电器用电进行科学、严格、精细、可靠管理,使电网彻底 走出问题的阴影。而当传统电网进一步发展成结构更复杂、功能更完善的智能电网时,如果 还继续坚持打包管理,更为严重的后果是可想而知的。虽然现在已经有了一些具有一定控制功能的插座,如触/漏电保护、过流保护、防 浪涌保护插座,还有节电电源转换器,但它们共同存在两方面缺陷,一是功能不全,二是缺 少关键的短路防护且不越级跳闸功能,因此它们的使用范围受限。理由如下一是它们的触 头设计未达到断路器的触头设计标准。现有的触头设计均套用了传统家用开关标准,因此 接触压力普遍过小,导致接触电阻较大,只要末端电路发生一次短路故障,动静触头就会在 短路电流的热效应作用下发生粘连、烧损,触头也因不能分离而极有可能造成电气火灾的 严重后果,因此它们已有保护功能的生命力就十分脆弱,始终处于极不可靠状态,因此短路 故障随时都可无障碍通过插座向电网纵深蔓延,造成更大范围停电和加重电气火灾的危害 程度;二是它们对配电的控制功能都是依赖模拟电路,没有采用数字电路和微处理器,缺乏 智能化控制,不可能具备短路防护越级跳闸防范功能,因此短路一旦发生,电流便可迅速飙 升并超过上级断路器瞬时防护整定值,使瞬时脱扣器动作而越级跳闸;三是它们的执行机 构对控制装置发出的控制指令不具备微秒(μ s)量级操动精度的有效与精确执行功能。现 有技术常规、传统的以连杆、锁扣、能量供应系统等组成的执行装置环节多、累计运动公差 大且响应缓慢、可控性差、效率低、响应时间一般要几十毫秒,另外动作分散性也比较大,对 于交流控制信号甚至大于10毫秒,即使采用直流操作,动作时间的分散性也在毫秒级。综上所述,电力部门最终因缺少智能化控制的短路防护不越级跳闸功能的需求侧 终端装置插座,所以无法对高度分散、千差万别、错综复杂的千百万用户的电器用电状况实 施科学、严格、精细、可靠的管理,而不得已打包处理,明知能耗和安全等不良后果会随着包 越打越大而日趋严重,但也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法,只能听之任之。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具有智能化控制的短路防护 不越级跳闸功能的插座,即本专利技术涉及的一种智能插座。本专利技术所说的智能插座,包括大面板(1)、小面板( 、底盒C3)、支承板(4)、右插 套(51)、左插套(52)、接线端子(6)、实时检测装置(7)、其上安装有电子元器件的电路板、上永磁体(91)、下永磁体(9 、线圈(10)、呈圆柱形阶梯状的动铁心(11)、触头压力调 整弹簧(12)、动触头部件(13)、静触头部件(14)、含测试按钮(151)的测试装置、含复位按 钮(161)的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承板(4)背面有与其垂直连接的圆柱管(41),圆柱管 (41)的内腔贯穿支承板的正面。优选地,所说的上永磁体(91)安装在小面板( 上,下永磁体(9 安装在底盒C3)上, 线圈(10)安装在圆柱管Gl)外,呈圆柱形阶梯状的动铁心(11) 一端安装在圆柱管Gl) 内,其端面与安装在底盒(3)的下永磁体(9 相对,另一端穿过圆柱管Gl)的内腔,从支承板(4)的正面伸出,并在其阶梯状轴肩上先安装触头压力调整弹簧(12)后安装动触头部 件(13),顶端安装有吸盘(111)与安装在小面板O)的上永磁体(91)紧紧相吸。所说的电路板⑶上有整流电路和电容器共同组成的直流电源(81)、可控硅(82) 及单片机(83)。所说的复位装置还设有触头(16 、触头(16 、触头(164)和触头(165),所说的 线圈(10)与复位按钮(161)、触头(162)、触头(163)、触头(164)和触头(165)串联,所说 的线圈(10)也同时与整流电路和电容器共同组成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插座,包括大面板(1)、小面板(2)、底盒(3)、支承板(4)、右插套(51)、左插套(52)、接线端子(6)、实时检测装置(7)、其上安装有电子元器件的电路板(8)、上永磁体(91)、下永磁体(92)、线圈(10)、呈圆柱形阶梯状的动铁心(11)、触头压力调整弹簧(12)、动触头部件(13)、静触头部件(14)、含测试按钮(151)的测试装置、含复位按钮(161)的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承板(4)背面有与其垂直连接的圆柱管(41),圆柱管(41)的内腔贯穿支承板(4)的正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美华
申请(专利权)人:郑美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