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自动调光功能的照明LED恒流驱动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657314 阅读:2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具有自动调光功能的高效LED恒流驱动电路,包括输入雷击保护、EMI滤波电路、整流电路、输入过压保护电路、功率因素校正(PFC)控制电路、LLC谐振变换控制电路、输出电压电流采样电路、光耦反馈电路、单片机(MCU)自动调光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构成以LLC谐振变换控制电路和单片机自动控制电路为核心的LED恒流驱动电路,输入电压为通用交流市电,LLC变换级通过隔离反馈采样输出电流实现恒流控制,单片机自动控制采样电路实现自动调光;所述电路充分利用了LLC变换器的高效率和单片机智能控制的优点,实现对LED的高效智能驱动。与普通LED驱动电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通用性强、高功率因素、高效率、高可靠性、自动调光等优点,特别适合LED路灯驱动。(*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电子
,涉及照明LED驱动电路,尤其涉及具有自动调光 功能的照明LED恒流驱动电路,适用于LED路灯照明或其他公共场合的LED照明系统。
技术介绍
半导体照明(即LED照明或发光二极管照明)是一种新型高效固体光源,具有节 能、环保和寿命长等显著优点。随着全球节能意识日渐深入人心,在全球能源高消耗的大环 境下,人们把关注的焦点集中到LED这项“照亮未来的技术”以及由此带来的照明领域第三 次革命上。据统计,用LED照明取代全部白炽灯或部分荧光灯,我国每年就可节约1/3的照 明用电量,这相当于节省一个三峡工程的年发电量,不仅可以缓解我国电能需求的紧张形 势,还可以降低燃煤量(目前我国70%以上的发电量是依靠燃煤获得),减小对环境的污 染。在市场上LED照明产品如火如荼的发展态势下,就照明LED驱动电源而言,面临几个挑 战首先,是否有功率因素校正功能,这关系到电能的利用情况;其次,驱动电路是否为恒 流驱动,只有恒流电源才能保证LED的寿命;再次,就是驱动电路的转换效率;最后,针对大 功率LED照明用的驱动电源一定要能够对LED路灯照明实现智能控制,以更加智能地实现 节能目标。这些挑战对大功率照明LED驱动电路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要求也必 将是未来LED驱动电源的发展趋势。本技术结合LLC谐振变换器和单片机电路,实现一种具有自动调光功能的照 明LED恒流驱动电路。检索现有技术资料发现,目前虽然已有恒流输出的LED电源驱动电 路,但将LLC谐振变换器作为恒压输出电源,同时将单片机和LLC谐振变换器结合起来进行 智能调光的产品尚未见报道。专利技术内容本技术结合LLC谐振变换器高效率和单片机智能控制的特点,提供一种具有 自动调光功能的照明LED恒流驱动电路。该电路具有高功率因素、高效率、高可靠性、自动 调光等优点,适合批量生产,适用于LED路灯照明或其他公共场合的LED照明系统。本技术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具有自动调光功能的照明LED恒流驱动电路,如图1所示,包括EMI滤波电 路,整流电路,功率因素校正(PFC,Power Factor Correction)电路,LLC谐振变换控制电 路,电压输出、电流采样电路,光耦反馈电路,以及单片机自动调光控制电路。交流市电经 EMI滤波电路、整流电路后输入功率因素校正电路,功率因素校正电路输出信号经LLC谐振 变换控制电路,再经过变压器后连接到电压输出电路,电流采样电路对电压输出采样后经 光耦反馈电路反馈至中LLC谐振变换控制电路。所述功率因素校正电路实现整个电路功率因素校正功能;所述LLC谐振变换控制 电路实现谐振变换功能。所述电压输出、电流采样电路及光耦反馈电路如图3所示以串联谐振半桥拓扑设计的双终接控制器芯片L6599为核心的LLC谐振变换控制电路输出接变压器T2的初级; 变压器T2具有两个次级绕组次级绕组1和次级绕组2 ;次级绕组1的同名端接二极管D8 的正极,其异名端接二极管D9的正极,其中间抽头接输出地;二极管D8、D9的负极相连后 接电解电容C45、C46的正极和电感L2的一端,电解电容C45、C46的负极接地;电感L2的 另一端通过电容C7、电阻R36接输出地;电解电容C47的正极接电感L2和电容C7的连接 点,电解电容C47的负极接电容C7和电阻R36的连接点,电解电容C47的两端输出LED负 载所需工作电压;次级绕组2的同名端接二极管D12的正极,二极管D12的负极接电解电容 C48正极和三端稳压器78L18的1脚,三端稳压器78L18的2脚接电解电容C49的正极,电 解电容C48和C49的负极与三端稳压器78L18的3脚一起连接到次级绕组2的异名端并连 接到输出地;电阻R50连接在电解电容C47的正极和集成误差放大器LM358的5脚之间,电 阻R60连接在电解电容C47的负极和集成误差放大器LM358的5脚之间;集成误差放大器 LM358的6脚一方面通过电阻R54、电容ClO后接集成误差放大器LM358的7脚,另一方面 通过电容Cll接集成误差放大器LM358的7脚;三端稳压管TL431的1脚和3脚相连后通 过电阻R65接集成误差放大器LM358的6脚的同时,通过电阻R59接三端稳压器78L18的2 脚;三端稳压管TL431的2脚接电解电容C47的负极;集成误差放大器LM358的3脚接电解 电容C47的负极;集成误差放大器LM358的2脚一方面通过电阻R64接参考电压Vref端, 同时通过电阻R49接输出地,另一方面通过电阻R63、电容C14接集成误差放大器LM358的 1脚,同时通过电容C16接集成误差放大器LM358的1脚;集成误差放大器LM358的1脚通 过电阻R53接二极管D17的正极,集成误差放大器LM358的7脚接二极管D16的正极;二极 管D16、D17的负极相连后通过电阻R52接光耦PC817的1脚;光耦PC817的2脚和集成误 差放大器LM358的4脚接电解电容C47的负极;集成误差放大器LM358的8脚接三端稳压 器78L18的2脚的同时通过电容C9接输出地;光耦PC817的3脚接前级LLC谐振变换控制 电路的地,光耦PC817的4脚通过电阻R51接到串联谐振半桥拓扑设计的双终接控制器芯 片L6599的5脚,完成反馈作用。 所述单片机自动调光控制电路以单片机AT89S51为核心控制器构成,如图6所示。 三端稳压器78L05的1脚接电压输出、电流采样电路中三端稳压器78L18的2脚的同时接电 解电容以6的正极,三端稳压器78L05的3脚接电解电容以6的负极的同时通过电容C17接 三端稳压器78L05的2脚,三端稳压器78L05的2脚接电解电容C27的正极,电解电容C27 的负极和三端稳压器78L05的3脚接输出地;单片机AT89S51的37脚接三端稳压器78L05 的2脚的同时通过电容C8和电解电容C24的并联电路后接输出地,单片机AT89S51的四 脚接三端稳压器78L05的2脚的同时通过电容C15接输出地;单片机AT89S51的33脚通 过电阻R58接三端稳压器78L05的2脚的同时通过电阻R62接三极管9013的基极;三极 管9013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9013的集电极接三端稳压管TL431的1脚和3脚的同时通 过电阻R55接电压输出、电流采样电路中三端稳压器78L18的2脚;电阻R56 —端连接三极 管9013的集电极,另一端通过电容C12接输出地;电阻R57 —端接电阻R56和电容C12的 连接点,另一端通过电容C13接输出地,电阻R57和电容C13的连接点输出参考电压Vref ; 单片机AT89S51的15脚和16脚之间连接晶振XTAL1,并分别通过电容C18、C19接输出地; 单片机AT89S51的17脚和18脚接输出地;单片机AT89S51的1脚、2脚、3脚、4脚分别连 接到10座插座(JTAG)的9脚、3脚、1脚、5脚;10座插座(JTAG)的4脚连接到三端稳压器78L05的2脚,10座插座(JTAG)的2脚和10脚接输出地;单片机AT89S51的4脚分别通过 电容C25、电阻R61接三端稳压器78L05的2脚和输出地。如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的具有自动调光功能的照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自动调光功能的照明LED恒流驱动电路,包括EMI滤波电路,整流电路,功率因素校正电路,LLC谐振变换控制电路,电压输出、电流采样电路,光耦反馈电路,以及单片机自动调光控制电路;交流市电经EMI滤波电路、整流电路后输入功率因素校正电路,功率因素校正电路输出信号经LLC谐振变换控制电路,再经过变压器后连接到电压输出电路,电流采样电路对电压输出采样后经光耦反馈电路反馈至LLC谐振变换控制电路;  所述功率因素校正电路实现整个电路功率因素校正功能;  所述LLC谐振变换控制电路实现谐振变换功能;所述电压输出、电流采样电路及光耦反馈电路如下:以串联谐振半桥拓扑设计的双终接控制器芯片L6599为核心的LLC谐振变换控制电路输出接变压器T2的初级;变压器T2具有两个次级绕组:次级绕组1和次级绕组2;次级绕组1的同名端接二极管D8的正极,其异名端接二极管D9的正极,其中间抽头接输出地;二极管D8、D9的负极相连后接电解电容C45、C46的正极和电感L2的一端,电解电容C45、C46的负极接地;电感L2的另一端通过电容C7、电阻R36接输出地;电解电容C47的正极接电感L2和电容C7的连接点,电解电容C47的负极接电容C7和电阻R36的连接点,电解电容C47的两端输出LED负载所需工作电压;次级绕组2的同名端接二极管D12的正极,二极管D12的负极接电解电容C48正极和三端稳压器78L18的1脚,三端稳压器78L18的2脚接电解电容C49的正极,电解电容C48和C49的负极与三端稳压器78L18的3脚一起连接到次级绕组2的异名端并连接到输出地;电阻R50连接在电解电容C47的正极和集成误差放大器LM358的5脚之间,电阻R60连接在电解电容C47的负极和集成误差放大器LM358的5脚之间;集成误差放大器LM358的6脚一方面通过电阻R54、电容C10后接集成误差放大器LM358的7脚,另一方面通过电容C11接集成误差放大器LM358的7脚;三端稳压管TL431的1脚和3脚相连后通过电阻R65接集成误差放大器LM358的6脚的同时,通过电阻R59接三端稳压器78L18的2脚;三端稳压管TL431的2脚接电解电容C47的负极;集成误差放大器LM358的3脚接电解电容C47的负极;集成误差放大器LM358的2脚一方面通过电阻R64接参考电压Vref端,同时通过电阻R49接输出地,另一方面通过电阻R63、电容C14接集成误差放大器LM358的1脚,同时通过电容C16接集成误差放大器LM358的1脚;集成误差放大器LM358的1脚通过电阻R53接二极管D17的正极,集成误差放大器LM358的7脚接二极管D16的正极;二极管D16、D17的负极相连后通过电阻R52接光耦PC817的1脚;光耦PC817的2脚和集成误差放大器LM358的4脚接电解电容C47的负极;集成误差放大器LM358的8脚接三端稳压器78L18的2脚的同时通过电容C9接输出地;光耦PC817的3脚接前级LLC谐振变换控制电路的地,光耦PC817的4脚通过电阻R51接到串联谐振半桥拓扑设计的双终接控制器芯片L6599的5脚,完 成反馈作用;  所述单片机自动调光控制电路以单片机AT89S51为核心控制器构成,三端稳压器78L05的1脚接电压输出、电流采样电路中三端稳压器78L18的2脚的同时接电解电容C26的正极,三端稳压器78L05的3脚接电解电容C26的负极的同时通过电容C17接三端稳压器78L05的2脚,三端稳压器78L05的2脚接电解电容C27的正极,电解电容C27的负极和三端稳压器78L05的3脚接输出地;单片机AT89S51的37脚接三端稳压器78L05的2脚的同时通过电容C8和电解电容C24的并联电路后接输出地,单片机AT89S51的29脚接三端稳压器78L05的2脚的同时通过电容C15接输出地;单片机AT89S51的33脚通过电阻R58接三端稳压器78L05的2脚的同时通过电阻R62接三极管9013的基极;三极管9013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9013的集电极接三端稳压管TL431的1脚和3脚的同时通过电阻R55接电压输出、电流采样电路中三端稳压器78L18的2脚;电阻R56一端连接三极管9013的集电极,另一端通过电容C12接输出地;电阻R57一端接电阻R56和电容C12的连接点,另一端通过电容C13接输出地,电阻R57和电容C13的连接点输出参考电压Vref;单片机AT89S51的15脚和16脚之间连接晶振XTAL1,并分别通过电容C18、C19接输出地;单片机AT89S51的17脚和18脚接输出地;单片机AT89S51的1脚、2脚、3脚、4脚分别连接到10座插座的9脚、3脚、1脚、5脚;10座插座的4脚连接到三端稳压器78L05的2脚,10座插座的2脚和10脚接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萍任兵赵越甄少伟张波
申请(专利权)人:电子科技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