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657276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可将挠性线路板一端部插入于连接器内,藉由电连接器上的转压板动作于前、后设置的第一、二端子组,以压持这两种长度不同的端子,在第一端子组的施力臂与基部设较小间距,以平衡第一、二端子组的施受力状况,延长使用寿命。(*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关于一种电连接器,尤指一种改良的供挠性线路板作电信连接的电连 接器。
技术介绍
一般挠性印刷电路板的使用,通常会藉由一被固定于一电路板上且与其产生电连 接的电连接器(简称FPC),以于该电路板上安置一较小尺寸的挠性电路板或挠性扁平电 缆,所述的电连接器具有多个导体接点,用于接触该挠性印刷电路板上的连接终端,或是该 挠性扁平电缆组件中的导体。常用电连接器,如中国台湾新型专利M352793 “连接器端子结构”为于绝缘本体内 穿设有多个H型接触端子,所述的H型接触端子依其长度可区分为两种规格,这两种长度不 同的接触端子,皆设有相对的上接触臂、下接触臂,而另一侧则设有相对的上施力臂、下施 力臂,并以转压板底部所设的椭圆状枢转部在上施力臂、下施力臂间运动,而间接迫使另一 端的上接触臂、下接触臂端部所设的凸部相对夹持于挠性印刷电路板上,其虽可改善上述 的挠性印刷电路板容易脱落的问题,并具有较佳电性接触效果,但是这两种接触端子的接 触臂的长度不同,而另一端子上施力臂、下施力臂的间距却相同,若转压板转动而使其底部 所设的椭圆状枢转部在上施力臂、下施力臂间运动,这将会造成接触臂较长的接触端子先 夹持到挠性电路板,而接触臂较短的接触端子则会于第二时间夹持到挠性电路板,因为接 触臂较短的接触端子也确实夹到挠性电路板,则接触臂较长的接触端子将会对挠性电路板 的夹持力量过大,导致长度较长的接触端子长时间使用后其弹性作用便会失效,产生永久 的弯折形变,进而无法恢复原来的型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避免端子对软性电路板夹持力 量过大,而使端子产生弯折变形。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电连接器,其中,该电连接器至少包括一绝缘座体,具有一插口,一电路板部分插入该绝缘座体的插接空间;第一端子组及第二端子组,于该绝缘座体内前后呈交错设置,所述第一端子组及 第二端子组由多个端子组成,并自各端子的基部同向延伸有成型段,而自所述成型段的另 一端设置有接触臂及施力臂,所述的接触臂与施力臂相对设置,构成以该成型段为支点的 杠杆结构,该第一端子组的接触臂短于该第二端子组的接触臂;一转压板,其上设有多个供所述各端子的施力臂穿设的穿孔,且该转压板的一侧 设有多个凸轮,所述凸轮能够枢转于所述施力臂与基部间,该转压板两端分别延伸一轴部 枢接于该绝缘座体,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端子组的施力臂与基部间设有较大间距,该第一端子组的施力臂与基部间3设有较小间距。上述的电连接器,其中,该绝缘座体上相对于该转压板的轴部处嵌设有定位轴部 的固定座,该固定座呈C形状。由以上说明得知,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确实可达到如下的功效本实用 新型的电连接器结构简单,而且电连接器中的转压板作用于前、后设置的端子,以压持这两 种长度不同的端子,在前端子的施力臂与基部间设置较小间距,以平衡前、后端子的施受力 状况,延长使用寿命,不易损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较佳具体实施例的结构图;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图3为图1的B-B剖视图;图4为图1的C-C剖视图;图5A及图5B分别为本技术的第一端子组及第二端子组的结构图。主要元件标号说明1 绝缘座体 11 插接空间12 端子槽 13 凹槽20:基部201 接点22 施力臂 23 成型段3 第二端子组 30 基部31 接触臂 32 施力臂34 卡固段 4 转压板42:凸轮43:穿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本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 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图1为本技术一较佳具体实施例的结构图,并一同参照其它各图所示,从图 中可清楚地看出,本技术主要包括绝缘座体1、转压板4及置于绝缘座体1内前后呈 交错设置的第一端子组2与第二端子组3,其中绝缘座体1内部具有呈贯通状的插接空间11,且插接空间11 一边设有插口 111, 供一电路板部分插入该绝缘座体1的插接空间11,插口 111向后延设有可与插接空间11相 连通的若干端子槽12,并于绝缘座体1相对于端子槽12 二相对外侧分别设置可供转压板4 的轴部41枢接的凹槽13;第一端子组2及第二端子组3由具有呈工形的多个端子所构成(如图2、3所示), 包括基部20、30及分别自基部20、30侧端延伸用以与绝缘座体1卡固的卡固段对、34,以 及自基部20、30中间位置处凸伸的成型段23、33,并自成型段23、33两侧分别设置施力臂 22、32及接触臂21、31,所述施力臂22、32分别与接触臂21、31相对设置,且施力臂22、32 及接触臂21、31分别与基部20、30形成有预定间距,以分别供挠性线路板及转压板4的凸 轮42置放于内,基部20、30上相对于接触臂21、31的末端凸设接点201、301,其中接触臂111 插口 2 第一端子组 21 接触臂 卡固段 301 接点 33 成型段 41 轴部 5 固定座21长度短于接触臂31 ;转压板4,其一侧设有多个凸轮42,且各凸轮42上方分别设有用于穿设各端子施 力臂22、32的穿孔43,并于凸轮42 二相对外侧分别设有轴部41 ;固定座5,可嵌入绝缘座体1内,以使转压板4两侧的轴部41定位于预设位置(如 图4所示),该固定座5呈C形状。当挠性电路板置入该绝缘座体1进行电连接时,施力于转压板4以令转压板4朝 预定方向转动,此时转压板上分别位于第一、二端子组2、3的施力臂22、32与基部20、30间 的凸轮42便可随之转动,利用成型段23、33为支点,呈杠杆进行角度移动,藉由所述接触臂 21、31对该挠性电路板进行按压,而最后将其夹持于接触臂21、31与接点201、301间。本技术与现有结构最大的不同在于第一端子组2的施力臂22与基部20间 设较小间距X,第二端子组3的施力臂32与基部30间设较大间距Y(如图5A及图5B所 示),而位于其中的凸轮42转动时,先推顶第一端子组2的施力臂22向上移动,进而使较短 的接触臂21先行移动,于凸轮42转动一定角度时亦可推顶第二端子组3的施力臂32向上 移动,进而使较长的接触臂31开始移动,藉此以平衡第一、第二端子组2、3的接触臂21、31 的施力状况,以延长第一、第二端子组2、3的使用寿命。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的范 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变 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权利要求1. 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电连接器至少包括 绝缘座体,具有插口,电路板部分插入该绝缘座体的插接空间; 第一端子组及第二端子组,于该绝缘座体内前后呈交错设置,所述第一端子组及第二 端子组由多个端子组成,并自各端子的基部同向延伸有成型段,而自所述成型段的另一端 设置有接触臂及施力臂,所述的接触臂与施力臂相对设置,构成以该成型段为支点的杠杆 结构,该第一端子组的接触臂短于该第二端子组的接触臂;转压板,其上设有多个供所述各端子的施力臂穿设的穿孔,且该转压板的一侧设有多 个凸轮,所述凸轮能够枢转于所述施力臂与基部间,该转压板两端分别延伸一轴部枢接于 该绝缘座体,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端子组的施力臂与基部间设有较大间距,该第一端子组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电连接器至少包括:绝缘座体,具有插口,电路板部分插入该绝缘座体的插接空间;第一端子组及第二端子组,于该绝缘座体内前后呈交错设置,所述第一端子组及第二端子组由多个端子组成,并自各端子的基部同向延伸有成型段,而自所述成型段的另一端设置有接触臂及施力臂,所述的接触臂与施力臂相对设置,构成以该成型段为支点的杠杆结构,该第一端子组的接触臂短于该第二端子组的接触臂;转压板,其上设有多个供所述各端子的施力臂穿设的穿孔,且该转压板的一侧设有多个凸轮,所述凸轮能够枢转于所述施力臂与基部间,该转压板两端分别延伸一轴部枢接于该绝缘座体,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端子组的施力臂与基部间设有较大间距,该第一端子组的施力臂与基部间设有较小间距。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文铿
申请(专利权)人:帏翔精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