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照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655107 阅读:2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用照明装置。该车辆用照明装置能够进一步实现小型化。车辆用照明装置(1)包括:具有第1出射部(6)的上表面(1A)、具有第2出射部(7)且沿与上述第1出射部(6)大致正交的方向形成的外侧面(1B)、光源部(14)、以及将自上述光源部(14)照射来的光导出到上述第1出射部(6)及上述第2出射部(7)的导光体(13)。其特征在于,上述光源部(14)使光自与上述上表面(1A)及上述外侧面(1B)不同的面朝向上述导光体(13)照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用照明装置
技术介绍
车辆用照明装置通过自多个出射部照射光来谋求提高外观性。例如,公开有一种 设置于车辆的车身门槛(side sill)上的车辆用照明装置,其中,具有设置于上表面的第1 出射口和设置于内侧面的第2出射口,能够实现富含功能性的照明装置(例如专利文献1)。 在该车辆用照明装置的情况下,包括在一端连结有第1导光部和第2导光部的导光板,该第 1导光部将来自光源单元的入射光引导到第1出射口,该第2导光部将来自光源单元的入射 光引导到第2出射口。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7-15562号公报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情况下,光源单元需要包括各自独立的针对第1导光部的光 源和针对第2导光部的光源,因此,存在难以谋求小型化这样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进一步实现小型化的车辆用照明装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1是一种车辆用照明装置,该车辆用照明装置包括具有第1出 射部的主发光面、具有第2出射部且沿与上述第1出射部大致正交的方向形成的副发光面、 光源部、以及将自上述光源部照射来的光导出到上述第1出射部及上述第2出射部的导光 体,其特征在于,上述光源部具有使光自与上述主发光面及上述副发光面不同的面朝向上 述导光体照射的光源。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2的特征在于,上述光源由多个LED构成。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3的特征在于,上述LED的发光颜色各不相同。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4的特征在于,能够使上述LED的发光状态各自独立地变化。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5的特征在于,上述导光体由具有漫射性的材料形成。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1,不必在第1出射部和第2出射部分别使用光源,因此,能 够实现整体小型化。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2,能够降低电力消耗,并且能够使光均勻地射出,从而能 够提高商品性。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3及4,能够提高外观性。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5,即使上述导光体是长方体形状,也能够向第1出射部和 沿与该第1出射部正交的方向形成的第2出射部这两者导出上述光。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照明装置的使用状态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车辆用照明装置的结构的纵剖视图。图3是表示照明部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表示车辆用照明装置的组装状态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变形例的车辆用照明装置的立体图,是表示设置于车门内衬的状态的 图。图6是表示变形例的车辆用照明装置的立体图,是表示设置于车厢内仪表板的状 态的图。图7是表示变形例的车辆用照明装置的立体图,是表示设置于尾车门的外表面的 状态的图。图8是表示变形例的车辆用照明装置的立体图,是表示设置于尾车门的内表面的 状态的图。图9是表示变形例的车辆用照明装置整体结构的立体图。图10是表示变形例的车辆用照明装置的开灯模式的图,图10的(A)是表示从中 央向两侧按顺序开灯的情况的图,图10的(B)是表示从中央向两侧按顺序关灯的情况的 图,图10的(C)是表示从一侧向另一侧按顺序开灯的情况的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整体构造图1所示的车辆用照明装置1由纵向(以下称作长度方向)的长度大于宽度方向 的长度的板状体构成,安装在车辆2的车门开口部3的车身门槛4的上表面IA上。在本实 施方式中,对车辆用照明装置1设置在驾驶座席的开口部的情况进行说明。该车辆用照明装置1 一体地安装于装饰物主体5上,具有第1出射部6和沿与该 第1出射部6大致正交的方向配置的第2出射部7。在车辆用照明装置1中,光能够自第1 出射部6和第2出射部7向外部射出。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第1出射部6配置在作为主发光面的上表面IA上,第2 出射部7配置在作为副发光面的外侧面IB上。由此,车辆用照明装置1的第1出射部6能 够被使用者直接视觉识别到,并且,第2出射部7能够照射登上或走下车辆2的使用者的脚 下。在这种情况下,第1出射部6形成为文字形状。另外,第2出射部7形成为带状。如图2所示,车辆用照明装置1具有保护板10、上部外壳11、下部外壳12、保持在 该上部外壳11和下部外壳12之间的导光体13、向该导光体13射出光的光源部14。保护板10为金属制,例如为铝制、不锈钢制。另外,保护板10具有上表面IOA和与 该上表面IOA—体设置的外侧面10B。在上表面IOA形成有沿厚度方向贯穿而成的第1贯 穿部6A。在外侧面IOB切削形成有第2贯穿部7A。该保护板10利用粘贴构件(未图示) 固定于上部外壳11。上部外壳11由上表面部IlA和沿与该上表面部IlA的一侧端大致正交的方向形 成的外侧面部IlB构成。在上表面部IlA设有与第1贯穿部6A的形状相配合地形成的第 1凸部15。在外侧面部IlB还设有与第2贯穿部7A的形状相配合地形成的第2凸部16。第1凸部15插入到第1贯穿部6A中而形成第1出射部6。另外,第2凸部16插 入到第2贯穿部7A中而形成第2出射部7。在下部外壳12与上部外壳11之间能够保持导光体13及光源部14。光源部14配 置于导光体13的一侧面17,以能够向该一侧面17照射光的方式设置于下部外壳12上。导 光体13的一侧面17是与上表面IA和外侧面IB不同的面。这样地构成的车辆用照明装置1固定于装饰物主体5上。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 车辆用照明装置1构成为,保护板10的上表面IOA与装饰物主体5的上表面5A平齐。车 辆用照明装置1还构成为,保护板10的外侧面IOB与装饰物主体5的外侧面5B平齐。如图3所示,下部外壳12具有底面12U和垂直设置在该底面的侧端的侧面12S,由 外侧开口而成的有底的箱状构件构成。在一侧面20形成有供电缆21A贯穿的槽21B,该电 缆21A向光源部14供给电力。光源部14由基板22和安装于该基板的光源23构成。光源23被设置为在长度方向上多个、在本图中为7个连成一排。该光源23并没 有特别的限定,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的是LED(Light Emitting Diode)。导光体13具有长 方体形状,由富含漫射性的材料构成。形成于上部外壳11的上表面部IlA上的第1凸部15由文字形状、在本图中为 “ABC”文字构成。另外,形成于上部外壳11的外侧面部IlB上的第2凸部16由与长度方向 大致平行地配置的带状构成。为了形成车辆用照明装置1,首先,在下部外壳12上按顺序安装光源部14、导光体 13和上部外壳11而形成照明部25。在此,光源23沿着下部外壳12的侧面12S固定。并 且,导光体13在其一侧面17与光源23相对的状态下固定于下部外壳12上。上部外壳11 以覆盖下部外壳12的开口、即下部外壳12的上侧及外侧的方式与下部外壳12 —体化。接着,如图4所示,将该照明部25安装于装饰物主体5上,并从上方用保护板10 覆盖。在这种情况下,第1凸部15插入到第1贯穿部6A中。另外,第2凸部16的上边及 两侧边被第2贯穿部7A所包围。由此,上部外壳11构成为,仅第1凸部15和第2凸部16 的表面能够从外部被视觉识别,形成第1出射部6及第2出射部7。这样,形成车辆用照明 装置1。作用及效果如上所述,车辆用照明装置1利用导光体13使光源23的光从第1出射部6和第2 出射部7向外部射出。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导光体13由富含漫射性的材料构成,因此,即使 是长方体形状,也能够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用照明装置,该车辆用照明装置包括:主发光面,其具有第1出射部;副发光面,其具有第2出射部,沿与上述第1出射部大致正交的方向形成;光源部;导光体,将自上述光源部照射来的光导出到上述第1出射部及上述第2出射部;该车辆用照明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光源部具有使光自与上述主发光面及上述副发光面不同的面朝向上述导光体照射的光源。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齐藤爱歌石田宽和今泉功司榎亮一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本田阿克塞斯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