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烯肟菌酯与三唑类化合物的杀菌组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651478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含烯肟菌酯与三唑类化合物的杀菌组合物,组合物含有效活性成分烯肟菌酯与三唑类化合物粉唑醇、己唑醇、三环唑、三唑醇、苯醚甲环唑中的一种,杀菌组合物中两种活性组分的重量份数比为60∶1~1∶60。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杀菌组合物中至少含有一种表面活性剂,以利于施用时活性组分在水中的分散。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杀菌剂组合物兼有保护、治疗和铲除活性,可用于多种作物例如:小麦、水稻、蔬菜、果树等,防治霜霉病、锈病、白粉病、叶斑病、黑星病、稻瘟病等多种病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用杀菌剂领域,涉及一种含烯肟菌酯的杀菌组合物的制备和应用。
技术介绍
烯肟菌酯(enostroburin),分子式=C22H27ClNO4,化学名称α- 亚胺基]甲基]苯基甲氧基丙烯酸甲酯。烯肟菌酯类广谱杀菌剂是从天然产物Strobilurins作为杀菌剂先导化合物成功地开发的一类新型农药,属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此类药剂的作用原理是抑制真菌线粒体的呼吸,通过细胞色素bcl复合体的QO部位的结合抑制线粒体的电位传递,从而破坏病菌能量合成起到杀菌作用。具有高效、广谱、保护、治疗、铲除、渗透、内吸活性、耐雨水冲刷、持效期长等特性。对1,4_脱甲基化酶抑制剂,苯甲酰胺类,二羧胺类和苯并咪唑类产生抗性的菌株有效,与目前已有杀菌剂无交互抗性。对几乎所有真菌纲(子囊菌纲、担子菌纲、卵菌纲和半知菌类)病害如白粉病、锈病、颍枯病、网斑病、霜霉病、稻瘟病等均有良好的活性。除对霜霉病、疫病有特效外,对锈病、白粉病、炭疽病、稻瘟病、立枯病、黑星病均有良好的活性。对作物安全,因其在土壤,水中可快速降解,故对环境安全。烯肟菌酯单剂长期使用,容易使病害产生抗药性,导致用药量加大、防效降低、持效期缩短的问题,不利于环境可持续发展。而不同作用机理的有效成分进行复配,是延缓病害产生抗药性常用的方法,并根据实际生产应用中的效果,来判断此复配是增效作用还是拮抗作用。复配作用较明显的配方,可以明显提高防效,大大降低农药的用药量,还可扩大杀菌谱,提高杀菌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能防止病害抗药性的产生或延缓抗性速度,使用成本低、防效好的含烯肟菌酯的杀菌剂组合物。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杀菌组合物含有A、B两种活性组分。活性组分A为烯肟菌酯。活性组分B选自下列任意一种三唑类杀菌剂粉唑醇、己唑醇、三环唑、三唑醇、苯醚甲环唑。三唑类杀菌剂化学结构上共同特点是主链上含有羟基(酮基)、取代苯基和1,2, 4-三唑基团化合物。这类药剂对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和半知菌亚门的病原菌均有活性, 其作用机理为影响留醇类生物合成,使菌体细胞膜功能受到破坏。所述的己唑醇(hexaconazole),分子式为C14H17Cl2X3O,化学名称(RS) _2_ (2, 4- 二氯苯基)-1- (1H-1,2,4-三唑-1-基)-己-2-醇。所述的粉唑醇(flutriafol),分子式为C16H13F2N3O,化学名称α - (2_氟苯基)-α - (4-氟苯基)-IH-1,2,4-三唑乙醇。所述的三唑醇(triadimenol),分子式为C14H18ClN3O2,化学名称:1_(4_氯苯氧基)-3,3_ 二甲基-1-(1H-1,2,4 三唑-1 基)丁基 _2_ 醇。所述的三环唑(tricyclazole),分子式=C9H7N3S,化学名称5_甲基_1,2,4-三唑并(3,4-b)苯并噻唑。所述的苯醚甲环唑(difenoconazole),分子式=C19H17Cl2N3O3,化学名称 1-(2--4-甲基-1,3- 二恶戊烷-2-基甲基)-H-1,2,4-三唑。A、B两种活性组分的重量份数比为60 1 1 60,优选的重量份数比为 30 1 1 30,更优选的重量份数比为10 1 1 10。所述含烯肟菌酯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活性组分己唑醇与烯肟菌酯的重量份数比为10 1 1 10,进一步优选的重量份数比为3 1 1 10。所述含烯肟菌酯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活性组分粉唑醇与烯肟菌酯的重量份数比为10 1 1 10,进一步优选的重量份数比为3 1 1 10。所述含烯肟菌酯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活性组分三环唑与烯肟菌酯的重量份数比为10 1 1 10,进一步优选的重量份数比为6 1 1 6。所述含烯肟菌酯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活性组分三唑醇与烯肟菌酯的重量份数比为10 1 1 10,进一步优选的重量份数比为6 1 1 6。所述含烯肟菌酯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活性组分苯醚甲环唑与烯肟菌酯的重量份数比为10 1 1 10,进一步优选的重量份数比为3 1 1 10。本专利技术组合物中活性组分的含量取决于单独使用时的施用量,也取决于一种化合物与另一种化合物的混配比例以及增效作用程度,同时也与目标真菌有关。通常组合物中活性的重量百分含量为总重量的1 90%,较佳的为10% 80%。根据不同的制剂类型, 活性组分含量范围有所不同。通常,液体制剂含有按重量计1 70%活性物质,较佳地为 5 50% ;固体制剂含有按重量计5 85%的活性物质,较佳地为10 80%。本专利技术的杀菌组合物中至少含有一种表面活性剂,以利于施用时活性组分在水中的分散。表面活性剂含量为制剂总重量的5 30%,余量为固体或液体稀释剂。本专利技术的杀菌组合物所选用的表面活性剂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可以选自分散剂、湿润剂、乳化剂或消泡剂中的一种或几种。根据不同剂型,制剂中还可以含有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崩解剂、抗冻剂等。本专利技术的组合物可以由使用者在使用前经稀释或直接使用。其配制可由通常的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加工方法制备,即将活性物质与液体溶剂或固体载体混合后,再加入表面活性剂如分散剂、稳定剂、湿润剂、粘结剂、消泡剂等中的一种或几种。本专利技术的杀菌组合物,可以按需要加工成任何农药上可接受的剂型,其中优较选剂型为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悬浮剂、悬乳剂、水乳剂、微乳剂、种子处理剂。组合物制成可湿性粉剂时包含如下组分含量活性组份Al 60%、活性组份 Bl 60%、分散剂5 10%、湿润剂2 10%、填料补足100%。将活性组份A、活性组份B、分散剂、湿润剂、填料混合,在混合缸中混合均勻,经气流粉碎机粉碎后再混合均勻,即可制成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可湿性粉剂产品。本专利技术的可湿性粉剂主要技术指标权利要求1.一种含烯肟菌酯与三唑类化合物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组合物中活性组份A 与B的重量份数比为60 1 1 60,所述的活性组份A为烯肟菌酯;活性组份B选自三唑类杀菌剂粉唑醇、己唑醇、三环唑、三唑醇、苯醚甲环唑中之一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烯肟菌酯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两种活性组分A与B 的重量份数比为30 1 1 3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含烯肟菌酯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活性组分粉唑醇与烯肟菌酯的重量份数比为10 1 1 10。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含烯肟菌酯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活性组分己唑醇与烯肟菌酯的重量份数比为10 1 1 10。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含烯肟菌酯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活性组分三环唑与烯肟菌酯的重量份数比为10 1 1 10。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含烯肟菌酯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活性组分三唑醇与烯肟菌酯的重量份数比为10 1 1 10。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含烯肟菌酯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活性组分苯醚甲环唑与烯肟菌酯的重量份数比为10 1 1 10。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烯肟菌酯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组合物中活性组分的重量百分含量为总重量的10% 80%。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烯肟菌酯的杀菌组合物,用于防治作物的白粉病、锈病、叶斑病、黑星病、炭疽病、斑点落叶病、稻瘟病、纹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含烯肟菌酯与三唑类化合物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组合物中活性组份A与B的重量份数比为60∶1~1∶60,所述的活性组份A为烯肟菌酯;活性组份B选自三唑类杀菌剂粉唑醇、己唑醇、三环唑、三唑醇、苯醚甲环唑中之一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伟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汤普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