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647465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池,包括电池壳体和电池板,所述电池板封装在所述电池壳体内,所述电池壳体上具有从所述电池板中引出的电池正极和电池负极,所述电池壳体上还具有至少一个中间测试点,所述中间测试点是从所述电池板中两相邻电芯的连接点引出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超声焊接后电池单节电芯电压的测试问题,还解决了超声焊接后电池中多节电芯不匹配的校准问题。(*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在超声焊接后检测单节电芯电压的电池。
技术介绍
现在,笔记本、对讲机、手机、电动工具等便携式产品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使用的电池电压也越来越高。为满足其要求,需要把多节电芯串联来提高电压。在这种情况下,多节电芯的电压检测、管理和保护显得日益重要。现有技术中,电池保护电路可采用如图1所示的对单节电芯分别进行保护控制的双 IC(Integrated Circuit,集成电路)、双 MOS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管电路,即对单节电芯保护后再进行串联,有别于电芯串联后再实行保护的方式。但是,现有技术中,在完成电池的超声焊接后,只能通过如图1所示的P+和P-这两个输出点测出多芯电池的整体电压,而无法测出单节电芯的电压,这样无法知道多芯电池的每节电芯是否匹配,无法把握电池质量,对电池的售后及维修工作带来极大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无法在超声焊接后检测电池的单节电芯电压的缺陷,提供一种可在超声焊接后检测单节电芯电压的电池。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池,包括电池壳体和电池板,所述电池板封装在所述电池壳体内,所述电池壳体上具有从所述电池板中引出的电池正极和电池负极,所述电池壳体上还具有至少一个中间测试点,所述中间测试点是从所述电池板中两相邻电芯的连接点引出的。本技术一种电池中,所述电池板包括依次串联的两节电芯,所述电池正极为第一节电芯的正极、所述电池负极为第二节电芯的负极,所述中间测试点从所述第二节电芯的正极引出。本技术一种电池中,所述电池壳体上具有防水孔,所述中间测试点置于所述防水孔下。本技术一种电池中,所述电池板包括依次串联的N节电芯,N为大于2的正整数。本技术一种电池中,所述电池壳体上开设有防水槽,所有中间测试点按顺序集中置于所述防水槽中。本技术一种电池中,所述中间测试点是由导线引出的。本技术一种电池中,所述中间测试点是由镍带引出的。本技术一种电池中,所述中间测试点在所述电池板上的焊盘直接暴露在所述防水孔下。本技术一种电池中,所述电芯是锂电池。本技术一种电池的有益效果为通过从任意两相邻电芯的连接点引出测试点到电池壳体上,可以方便地测出超声焊接后各节电芯的电压和内阻,还可以对不匹配的电芯进行充放电校准,从而便于把握电池质量,给库存电池的检测以及被投诉电池的售后维修带来了便利。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图1是现有技术中包含两节串联电芯的电池的电路原理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包含两节串联电芯的可在超声焊接后检测单节电芯电压的电池的电路原理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电池壳体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包含N节串联电芯的可在超声焊接后检测单节电芯电压的电池的电路图;图5是根据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电池壳体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在超声焊接后检测单节电芯电压的电池。该电池包括电池壳体和电池板,电池板封装在经超声焊接后的电池壳体内。电池壳体上具有从电池板中引出的电池正极和电池负极,电池壳体上还具有从电池板中两相邻电芯的连接点引出的至少一个中间测试点。本技术通过从相邻电芯的连接点引出中间测试点到电池壳体上, 可以在将电池进行超声焊接后检测每节电芯的电压,从而给电池的匹配检测和校准带来了便利。图2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包含两节串联电芯的可在超声焊接后检测单节电芯电压的电池的电路原理图。在本实施例中,电池包括两节依次串联的锂电池电芯。 如图2所示,P+为第一节电芯的正极,即该电池的正极,P-为第二节电芯的负极,即该电池的负极,第一节电芯的负极与第二节电芯的正极连接。中间测试点PM是从第二节电芯的正极引出的。因此,P+端和PM端间的电压为第一节电芯的电压,PM端和P-端间的电压为第二节电芯的电压。图3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电池壳体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电池壳体上具有正极孔31、负极孔32和中间测试点孔33。可以将依次串联的两节电芯置于电池壳体中,并将电池正极P+引到正极孔31下,将电池负极P-引到负极孔32下,以及将中间测试点PM引到中间测试点孔33下。其中,连接中间测试点PM的导体可以包括各种合适类型的导线,例如镍带,本技术并不受限于任意特定类型的导体。若中间测试点孔33正好位于中间测试点PM在多芯电池板上的焊盘上方,可以直接将该焊盘暴露在中间测试点孔33下。另外,中间测试点孔33可以是防水孔,以免对电池寿命及效果造成影响。在进行电芯匹配检测和校准时,只需将万用表的相应引脚置于电池壳体的相应孔下的端子上即可分别测出单节电芯的电压。参考图2和3所示的电池,将万用表的正表笔和负表笔分别置于电池正极孔31下的正极P+上和测试点孔33下的中间测试点PM上,就可以测得第一节电芯的电压;将万用表的正表笔和负表笔分别置于中间测试点孔33下的中间测试点PM上和负极孔32下的负极P-上,就可以测得第二节电芯的电压。若这两次测得的电压相同,则说明两节电芯匹配,该电池是合格产品。若两节电芯的电压不一致,可以通过夹具将低电压电芯充电到与另一节电芯一致,或将高电压电芯放电到与另一节电芯一致。例如当第一节电芯的电压为3. 788V而第二节电芯的电压为3. 805V时,可以将3. 788V 电芯充到3. 805V,或将3. 805V电芯放电到3. 788V,从而使电池达到一致,免去了分容检测、 拆壳返工等人力、物力以及时间的巨大损耗。当然,还可以使用类似方法测出单节电芯的电阻。虽然图2和图3只示出了两节电芯串联的电池,但这仅仅为了简化说明,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电池可以包括任意合适数量以及任意连接结构的电芯,例如两节相并联的电芯、三节依次串联的电芯等,只需将任意两节电芯的连接点引出到电池壳体上即可。图4是根据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包含N节串联电芯的可在超声焊接后检测单节电芯电压的电池的电路图,其中N为大于2的整数。图5是根据该实施例的电池壳体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P+为第一节电芯的正极,即该多芯电池的正极,P-为第N节电芯的负极,即该多芯电池的负极,第一节电芯的负极与第二节电芯的正极、第二节电芯的负极与第三节电芯的正极……第N-I节电芯的负极与第N节电芯的正极依次连接, 第一中间测试点PM1、第二中间测试点PM2……第N-I中间测试点PMn-I分别从它们的连接点(即第二节电芯的正极、第三节电芯的正极……第N节电芯的正极)引出。因此,P+端和PMl端间的电压为第一节电芯的电压,PMl端和PM2端间的电压为第二节电芯的电压,依次类推,PMn-I端和P-端间的电压为第N节电芯的电压。如图5所示,电池壳体包括位于壳体上的正极孔51、负极孔52和中间测试点槽 53。可以将相互串联的N节电芯置于电池壳体中,并将电池正极P+引到正极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包括电池壳体和电池板,所述电池板封装在所述电池壳体内,所述电池壳体上具有从所述电池板中引出的电池正极和电池负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壳体上还具有至少一个中间测试点,所述中间测试点是从所述电池板中两相邻电芯的连接点引出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剑锋敖伟生杨宝雷鹏飞陈智平
申请(专利权)人: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