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631151 阅读:1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二次电池,包括:电极组件,其包括第一电极板、第二电极板、以及置于第一电极板和第二电极板之间的隔板;以及容纳电极组件的电池壳,电池壳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以及接触第一部分的一表面和第二部分的一表面的粘合剂层,其中在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粘合剂层是连续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的多个方面涉及二次电池
技术介绍
锂二次电池或可再充电电池能以裸电池(bare cell)的方式制造,裸电池可以包括电极组件和用于容纳电极组件的壳,电极组件具有正电极板、负电极板和隔板。通常,用于裸电池的壳典型地由铝罐或复合铝袋形成。当壳由铝罐形成时,典型地该壳在具有高强度的同时重量大。相反,当壳由复合铝袋形成时,典型地该壳在重量轻的同时强度差。因此,在具有坚硬且重量轻的壳的二次电池方面,正进行研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多个方面提供二次电池,其具有提高的对外部冲击的抵抗力、轻的重量和提高的密封效率。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多个方面,一种二次电池包括电极组件,电极接线片连接到其上; 包括第一硬壳和第二硬壳的硬壳;以及设置在第一硬壳和第二硬壳的接触区域的热粘合层。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多个方面,热粘合层可以通过热结合来结合。另外,热粘合层可以是膜状层。热粘合层可以包括自改性聚烯烃类材料和酸改性聚烯烃类材料中选出的任意一种。热粘合层可以由在约130°C或更高的温度来结合的材料制成。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多个方面,硬壳可以具有比热粘合层高的熔点。硬壳可以由从聚烯烃类树脂、环氧树脂、聚碳酸酯树脂、聚乙二醇对苯二甲酸酯树脂、聚醚醚酮树脂、高密度聚乙烯树脂和压克力类树脂构成的组选出的至少一种形成。另外,硬壳可以具有不低于55R级的洛氏硬度。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多个方面,第一硬壳和第二硬壳中的每个均可以形成为盒子形状。 此处,第一硬壳和第二硬壳中的每个可具有约0. 5mm或更大的厚度。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多个方面,第一硬壳可以以盒子形状形成,第二硬壳可以以板形形成。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多个方面,第一硬壳还可以包括形成在其外表面上的第一金属层, 第二硬壳还可以包括形成在其外表面上的第二金属层。此处,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每个均可以由从铝(Al)、镍(Ni)、铁(Fe)和铜 (Cu)构成的组选出的至少一种制成。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多个方面,第一硬壳还可以包括形成在其内的第一金属层,且第二硬壳还可以包括形成在其内的第二金属层。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多个方面,第一硬壳还可以包括形成在其内表面上的第一金属层, 且第二硬壳还可以包括形成在其内表面上的第二金属层。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多个方面,第一硬壳还可以包括形成在其内的第一导热层,且第二硬壳还可以包括形成在其内的第二导热层。此处,第一导热层和第二导热层中的每一个可以通过将陶瓷粉末注入到聚合物纤维或无纺布内来形成。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多个方面,第一硬壳和第二硬壳中的每一个可以以盒子形状形成。 第一硬壳可以在第一硬壳和第二硬壳的接触区S处具有用于容纳第二硬壳的末端的容纳部分,第一硬壳和第二硬壳在该接触区S彼此结合。此处,第一硬壳和第二硬壳中的每一个可以具有0. 3mm或更大的厚度。此外,热粘合层可以设置在容纳部分内。在根据一示例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中,包围电极组件的硬壳用重量轻且耐外部冲击的塑料树脂形成,从而以简化的方式提高了对外部冲击的抵抗力,实现了轻重量。另外,由于该二次电池包括由第一硬壳和第二硬壳构成的硬壳,第一硬壳和第二硬壳通过使用热粘合层的热结合彼此结合,所以硬壳的密封效率能提高。附图说明由以下结合附图的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各方面、特征和优点将更显然,其中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的组装透视图;图2是图1所示二次电池的分解透视图;图3是沿图1的A-A'线截取的截面图;图4是截面图,示出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中,与图3所示的二次电池的构件相应的构件;图5是截面图,示出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再一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中,与图3所示的二次电池的构件相应的构件;图6是截面图,示出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再一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中,与图3所示的二次电池的构件相应的构件;图7是截面图,示出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再一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中,与图3所示的二次电池的构件相应的构件;图8是截面图,示出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再一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中,与图3所示的二次电池的构件相应的构件;图9是截面图,示出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再一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中,与图3所示的二次电池的构件相应的构件;图10是截面图,示出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再一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中,与图3所示的二次电池的构件相应的构件;图11是截面图,示出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再一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中,与图3所示的二次电池的构件相应的构件;图12是截面图,示出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再一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中,与图3所示的二次电池的构件相应的构件。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的组装透视图,图2是图1所示二次电池的分解透视图,图3是沿图IWA-A'线截取的截面图。参见图1和图2,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100包括电极组件10、硬壳 (或电池壳)20和热粘合层(或粘合剂层)50。二次电池100可以与外部电器件(未示出) 电连接,从而进行被供以电能的充电操作或提供电能的放电操作。电极组件10可以通过卷绕或堆叠第一电极板11、隔板13和第二电极板12的叠层来形成,第一电极板11、隔板13和第二电极板12被形成为薄的板或层。另外,电极组件 10能包括电极接线片,即第一电极接线片15和第二电极接线片16。此处,电极组件10的外表面可以具有圆化的轮廓。根据一实施方式,第一电极板11能够包括由铝箔形成的第一电极集流器和涂覆在第一电极集流器上的第一电极活性材料。锂钴氧化物(LiCoO2)可以用作第一电极活性材料。根据一实施方式,第二电极板12能包括由铜箔形成的第二电极集流器和涂覆在第二电极集流器上的第二电极活性材料。碳可以用作第二电极活性材料。第一电极板11可以用作正电极,第二电极板12可以用作负电极。第一电极板11 和第二电极板12可以具有不同的极性。隔板13可以由聚乙烯、聚丙烯或聚乙烯和聚丙烯的共聚物制成。隔板13可以形成为具有比第一电极板11或第二电极板12大的宽度,这有利于防止电极板11和12之间的电短路。自第一电极板11和第二电极板12延伸的第一电极接线片15和第二电极接线片 16可以将电极组件10电连接至外部器件(未示出)。用于防止第一电极接线片15和第二电极接线片16之间的短路的绝缘带17可以被设置在第一电极接线片15和第二电极接线片16的边界部分,所述边界部分穿过硬壳20延伸。硬壳20可以容纳电极组件10和电解质(未示出),且可以包括第一硬壳(或第一部分)30和第二硬壳(或第二部分)40。硬壳20可以包围电极组件10,从而保护电极组件 10免受外界影响。此处,电解质被注入电极组件10,且可以设置在硬壳20和电极组件10 之间。第一硬壳30可以成形为一盒子从而容纳电极组件10,该盒子的一个表面敞开。详细地,第一硬壳30可以包括第一底表面(或第一主表面)31、自第一底表面31的末端弯折和延伸的第一侧表面(或第一侧边)32、以及在部分第一侧表面32处形成以允许第一电极接线片15和第二电极接线片16经过的第一槽33。这里,第一侧表面32的第一导线引出表面LSI (第一电极接线片15和第二电极接线片16自第一导线引出表面LSl抽出)、面向第一导线引出表面LSl并与之相反的第一对立表面LS2、以及与第一导线引出表面LSl和第一对立表面LS2连接的第一连接表面LS3和LS4可以分别相对于第一底表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二次电池,包括:电极组件,其包括第一电极板、第二电极板、以及置于所述第一电极板和所述第二电极板之间的隔板;以及容纳所述电极组件的电池壳,所述电池壳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以及接触所述第一部分的一表面和所述第二部分的一表面的粘合剂层,其中在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之间所述粘合剂层是连续的。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哉亨
申请(专利权)人:三星SDI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