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噻唑磷微胶囊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646793 阅读:4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性能稳定、使用方便、应用环境友好的噻唑磷微胶囊悬浮剂,同时提供一种制备该微胶囊悬浮剂的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噻唑磷微胶囊悬浮剂,是由以下重量份比的组分配制而成:噻唑磷原油5~45份,乳化分散剂0~24份;囊材20~50份,稳定剂0.01~8份,消泡剂0~5份,润湿剂0~5份,悬浮剂0~15份。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制备囊材;b、按照所述重量配比称取各组分;c、将噻唑磷原油与稳定剂混合均匀后,加入提前配制好的囊材,匀质成微粒状,固化1h~3h后,加入碱溶液调节pH值至中性,最后加入适量的湿润剂和悬浮剂,即得噻唑磷微胶囊悬浮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具体对说是一种有效成分为噻唑磷的农药制剂及该制剂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噻唑磷是一种新型、高效、广谱、安全的杀线虫剂和杀地下害虫的农药,对烟草、花生、大豆、柑橘、蔬菜的线虫和地下害虫有非常好的防治作用,我国在蔬菜上获得登记的仅有的几个杀线虫剂之一,特别适用于无公害蔬菜的生产。目前农业上应用的噻唑磷剂型主要为颗粒剂。噻唑磷颗粒制剂使用方便、见效快的特点,但其不稳定、易分解。为此,研究人员对其剂型进行了不断的改进。如CN101444205公开了一种噻唑磷乳油及其制备方法,其由噻唑磷、油、助剂、溶剂、乳化剂、稳定剂等成分制备而成。该乳油制剂具有稳定性好,药效持久的特点,但其生产环境差、使用时劳动强度大、且有严重的飘移污染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性能稳定、使用方便、应用环境友好的噻唑磷微胶囊悬浮剂,同时提供一种制备该微胶囊悬浮剂的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噻唑磷微胶囊悬浮剂,是由以下重量份比的组分配制而成噻唑磷原油5 45份,乳化分散剂0 M份;囊材20 50份,稳定剂0. 01 8份,消泡剂0 5份,润湿剂0 5份,悬浮剂0 15份。本专利技术中的噻唑磷其分子式为=C9H18NO3P^,结构式为 化学名称为(R,S) -S-仲丁基-0-乙基-2-氧代-1,3-噻唑烷_3_基硫代磷酸酯, 纯品外观为淡黄色液体。本专利技术采用的噻唑磷为含量大于96% (wt% )噻唑磷原油。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噻唑磷微胶囊悬浮剂,所述组分的优选重量份比为噻唑磷原油40 45份;乳化分散剂2 8份;囊材35 50份,稳定剂0. 01 3份,消泡剂0. 005 0. 02份;润湿剂0. 5 3份;悬浮剂1 3份。本专利技术中的囊材可选择尿素、甲醛、明胶、阿拉伯胶、羧甲基纤维素钠、海藻酸钠、 黄原胶、蔗糖、变性乳蛋白、变性淀粉、麦芽糖、石蜡、蜂蜡、硬脂酸或甘油酸脂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加入适量的水配制而成。其中更为优选的囊材为脲醛树脂预聚体水溶液, 即由尿素、甲醛按照摩尔比为1 1.5 3的配比混合、加热溶解后,加入适当蒸馏水配制成质量比浓度为20-50%的水溶液。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乳化剂为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辛基酚聚氧乙烯醚、30%苯乙烯-马来酸酐钠盐乳液、海藻酸钠、吐温系列、盘丝系列、木质素磺酸钙、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聚丙烯酸钠、聚乙烯醇、聚乙二醇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稳定剂为正丁胺、仲丁胺、叔丁胺、二正丁胺、二仲丁胺、三正丁胺、正丙胺、异丙胺、二正丙胺、二异丙胺、三正丙胺、一乙胺、二乙胺、三乙胺、1.4-丁二胺、 1.3-丙二胺、N,N-二异丙基乙胺、一乙醇胺、二乙醇胺、三乙醇胺、脂肪酸甲或脂肪酸钠中的至少一种。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消泡剂为磷酸三丁酯、磷酸三辛酯、磷酸戊辛酯、烷基醚磷酸酯、失水山梨醇单月桂酸酯、失水山梨醇、月桂酸酯、脂肪醇聚氧乙烯酯、有机硅消泡剂中的至少一种。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润湿剂为丁基萘磺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脂肪醇与环氧乙烷的缩合物、快T、萘磺酸甲醛缩合物、RS、T-1004、烷基萘磺酸盐、氮酮中的其中一种。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悬浮剂为黄原胶、膨润土中的至少一种。本专利技术噻唑磷微胶囊悬浮剂可采用以下方法制备首先按照上述组分配比称取各组分;将噻唑磷原油、稳定剂混合均勻后,加入囊材中,用勻质乳化剪切机充分搅拌分散成极细的微粒状,然后通过加温,发生聚合反应,形成噻唑磷微胶囊悬浮剂。本专利技术在此同时提供一种优选的噻唑磷微胶囊悬浮剂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a、制备囊材将尿素、甲醛按照摩尔比为1 1. 5 3的配比混合,用碱溶液调节 PH值到8 9,加热至70 80°C,反应生成脲醛树脂预聚体囊材,加入蒸馏水,配制成质量浓度为20% -50%的囊材;b、按照以下重量份比称取各组分噻唑磷原油5 45份;乳化分散剂0 M份; 囊材20 50份;稳定剂0. 01 8份,消泡剂0 5份;润湿剂0 5份;悬浮剂0 15 份;C、将噻唑磷原油与稳定剂混合均勻后,加入提前配制好的囊材水溶液,勻质成微粒状,分次加入酸溶液调节PH值至酸性,在逐步升温至40 60°C,固化Ih 池后,加入碱溶液调节PH值至中性,最后加入适量的湿润剂和悬浮剂,即得噻唑磷微胶囊悬浮剂。上述方法中调节PH值的酸溶液可选自盐酸、醋酸、冰乙酸中的任意一种溶液;碱溶液可选自氢氧化钠、氯化铵、三乙醇胺中的任意一种溶液。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噻唑磷微胶囊悬浮剂,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残效期长,施药后农药成分缓慢释放,可维持80-120天;(2)接触毒性和异味大大降低,使作业者安全;(3)无药害,用于拌种或灌根时可以避免药剂对种、苗的危害; (4)与碱性农药混用时,稳定性不受影响;(5)有机溶剂用量少,减少对环境的危害;(6)作物花期用药对蜜蜂等有益生物无害,起到保护天敌的作用;(7)减少用药次数和用药量; (8)药物包覆率高、悬浮效果好、外表坚固不易渗透。本专利技术噻唑磷微胶囊悬浮剂可用于防治番茄、黄瓜、大姜等作物的根结线虫。其具体的用量为2250-3000克有效成分/公顷,施药方法为用水将药物溶解后灌根。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实施例1 称取40. Okg尿素与97. 3kg质量比浓度为37%的甲醛(η尿素η甲酸=1 1.8) 混合,用NH4Cl溶液调节PH值至8-8. 5,同时缓慢加温至70V,保温下继续搅拌lh,得黏稠透明的溶液物质,加入蒸馏水194. Wcg,配制成质量比浓度为的尿素-甲醛预聚物水溶液,即得囊材。常温下将45kg噻唑磷原油加入3 5滴磷酸三丁酯,搅拌均勻后加入盛有45kg 囊材的容器中,然后加入2. 5kg质量比浓度为30%的苯乙烯-马来酸酐钠盐、2. 5kg海藻酸钠和2. 5kg聚丙烯酸钠,1500r ^irT1搅拌20min形成稳定的0/W乳液;之后降低转速至 800r ^mirTSeOmin内少量多次加入浓度为2% (质量体积比)的盐酸调节pH值为2. 0,发生缩聚反应;逐步升温至60°C,固化囊壁;到达反应终点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 7. 0,加入1. 5kg拉开粉(丁基萘磺酸钠)和Ikg黄原胶至总量为100kg,并使其凝聚、固化, 过滤、干燥,即得成品噻唑磷微胶囊悬浮剂。实施例2 在装有搅拌装置的三口烧瓶中加入尿素和甲醛(摩尔比约为1 1.5),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溶液的PH值到8-9左右。升温至70-80°C反应得稳定的脲醛树脂预聚体,加入蒸馏水的量是甲醛的2倍,配制成质量比浓度为25-35%的囊材。取25g噻唑磷原油和40g囊材加入到250ml三口烧瓶中,加入0. 5g辛基酚聚氧乙烯醚、3g十二烷基苯磺酸钠、1. 5g聚乙烯醇,1300r · miiT1搅拌25min形成稳定的Ο/ff乳液;之后降低转速至6001300r · min—1, 60min内分批次加入浓度为4% (质量比)的醋酸调节pH值为2. 5,发生缩聚反应;逐步升温至40-60°C固化囊壁;固化Ih 池后加入氢氧化钠调节pH值至7. 0,加入0. 5g萘磺酸甲醛缩合物和3g膨润土,并混合均勻,并使其凝聚、固化,过滤、干燥,即得成品噻唑磷微胶囊悬浮剂。实施例3 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噻唑磷微胶囊悬浮剂,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以下重量份比的组分配制而成:噻唑磷原油5~45份,乳化分散剂0~24份;囊材20~50份,稳定剂0.01~8份,消泡剂0~5份,润湿剂0~5份,悬浮剂0~15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焦运伏刘书彦于海军霍翠丽游梦石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三农农用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