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成分为大蒜素和蛇床子素的微囊悬浮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043369 阅读:1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2-18 10: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有效成分为大蒜素和蛇床子素的微囊悬浮剂,所述微囊悬浮剂中有效成分为大蒜素和蛇床子素,助剂为褐藻酸钠、脂肪酸聚氧乙烯酯、植物油、失水梨醇脂肪酸聚氧乙烯醚、盐酸、氢氧化钠、硅酮类。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常规制备工艺获得,本发明专利技术组合物对豇豆白粉病具有非常好的防治效果,见效快、持效期长,且对非靶标作物无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有效成分为大蒜素和蛇床子素的微囊悬淳剂
本专利技术涉及有效成分为大蒜素和蛇床子素的微囊悬浮剂,涉及用于防治豇豆白粉 病的有效成分为大蒜素和蛇床子素的微囊悬浮剂,属于生物农药领域。
技术介绍
白粉病病原菌为寥白粉菌(ErysiphepolygoniDC.),属子囊菌亚门。闭囊壳附属 丝多,与菌丝交织在一起,闭囊壳扁球形,黑褐色,直径81-176微米,内含3_。10个子囊,夕卜 有丝状附属丝,与营养菌丝相交;子囊长卵形,无色,大小49-82X29-53微米,内含2-8个子 囊孢子;子囊孢子椭圆形,单胞,无色,大小17-30X10-19微米。也有报道由Sphaerotheca fuliginea(Sch. )Poll.单丝壳白粉菌引起,但常见为Oidiumsp.(粉孢属)真菌。菌丝 丝状,表生,以吸器侵入寄主表皮细胞内吸取养分,分生孢子梗棒状,不分枝,具5-7个隔, 分隔处一般不缢缩,但顶部明显缢缩。分生孢子椭圆形或柱形,单胞无色,产生在分生孢子 梗顶部,串生,由上而下顺序成熟脱落,最顶部的。1个分生孢子长椭圆形,成熟后脱落。孢 子大小25. 4-38.IX12. 7-17. 8微米。病菌除为害豇豆外,还侵染蚕豆、扁豆、菜豆、甘蓝、芹 菜、番茄等。 大蒜素(Allicin)是从百合科葱属植物大蒜(AlliumSativum)的鱗莖(大蒜头)中 提取的一种有机硫化合物,也存在于洋葱和其他葱属植物中。学名二烯丙基硫代亚磺酸酯。 淡黄色油状液体。沸点80-85°C(0. 2kPa),相对密度1. 112 (20/4°C),折光率1. 561。溶于 乙醇、氯仿或乙醚。水中溶解度2.5%(质量)(KTC),其水溶液pH值为6. 5,静置时有油状 物沉淀物形成。与乙醇,乙醚及苯可互溶。对热碱不稳定,对酸稳定。由存在于百合科植物 大蒜的鳞茎中,由存在的大蒜氨酸在大蒜酶作用下转化产生。也存在于葱的鳞茎中。具有 强烈的大蒜臭,味辣。 蛇床子素大量存在于伞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蛇床果实的提取物中,其纯品为白色 针状结晶粉末,易溶于甲醇、乙醇、氯仿、丙酮和醋酸乙酯等,不溶于水和石油醚。用蛇床子 素制备的植物源农药,将其作为杀虫剂对甜菜夜蛾、茶尺蠖、大猿叶甲、各种蚜虫等多种害 虫均有显著地触杀效果,其作用方式以触杀作用为主,胃毒作用为辅,药液通过体表吸收进 入昆虫体内,作用于害虫神经系统,导致害虫肌肉非功能性收缩,最终衰竭而死。蛇床子素 对人畜及其它哺乳动物安全,不易产生抗药,在环境中易降解。蛇床子素与多种生物农药或 化学农药复配有明显的增效作用。蛇床作为中药材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主产于浙 江、江苏、河北、山东等地,原料来源广泛。
技术实现思路
现有技术中,农药的使用量越来越大,不仅使作物产生抗性,也给环境带来了严重 的污染,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有效成分为大蒜素和蛇床子素的微囊悬浮剂。 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有效成分为大蒜素和蛇床子素的微囊悬浮剂,有效成分为大蒜素和蛇床子素,助剂为 褐藻酸钠、脂肪酸聚氧乙烯酯、植物油、失水梨醇脂肪酸聚氧乙烯醚、盐酸、氢氧化钠、硅酮 类。 各原料组成按质量百分比计: 大蒜素0. 1%-1%、蛇床子素0. 1%-5%、褐藻酸钠5%-10%、脂肪酸聚氧乙烯酯3%-8%、植物 油5%-10%、失水梨醇脂肪酸聚氧乙烯醚3%-8%、盐酸0. 1%-1. 5%、氢氧化钠0. 5%-2%、硅酮类 0. 1%-1%、去离子水加至100%。 进一步的,大蒜素0. 3%_8%、蛇床子素1%_3%、褐藻酸钠6%_8%、脂肪酸聚氧乙烯酯 4%-7%、植物油6%-9%、失水梨醇脂肪酸聚氧乙烯醚4%-7%、盐酸0. 3%-1%、氢氧化钠0. 6%-1%、 硅酮类〇. 4%-0. 7%、去离子水加至100%。 更进一步的,大蒜素0. 5%、蛇床子素1. 5%、褐藻酸钠7. 5%、脂肪酸聚氧乙烯酯5%、 植物油7%、失水梨醇脂肪酸聚氧乙烯醚5%、盐酸0. 7%、氢氧化钠0. 8%、硅酮类0. 5%、去离子 水加至100%。 本专利技术微囊悬浮剂用于防治豇豆白粉病;防治时期为发病初期;用药量为4毫克/ 千克-8毫克/千克,优选的,用药量为5毫克/千克-7毫克/千克,更优选的,为6. 67毫 克/千克。 本专利技术组合物对豇豆白粉病具有非常好的防治效果,本专利技术利用大蒜素和蛇床子 素的杀菌活性具有较好的增效作用,有效增强了对豇豆白粉病的预防和治疗的作用,发病 前期施药见效快,且持效期长,对非靶标作物无影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描述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特点将会随着描述而 更为清楚。但实施例仅是范例性的,并不对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构成任何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 应该理解的是,在不偏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下可以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细节和形式进行 修改或替换,但这些修改和替换均落入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实施例1 0. 5%大蒜素和1. 5%蛇床子素的微囊悬浮剂, 各原料组成按质量百分比计: 大蒜素0. 5%、蛇床子素1. 5%、褐藻酸钠7. 5%、脂肪酸聚氧乙烯酯5%、植物油7%、失水梨 醇脂肪酸聚氧乙烯醚5%、盐酸0. 7%、氢氧化钠0. 8%、硅酮类0. 5%、去离子水加至100%。 将上述各成分应用常规农药加工技术,制成的适合农业上使用的微囊悬浮剂制 品。本实施例中大蒜素与蛇床子素的共毒系数为398. 2。 实施例2 0. 3%大蒜素和0. 3%蛇床子素的微囊悬浮剂 各原料组成按质量百分比计: 大蒜素0. 3%、蛇床子素0. 3%、褐藻酸钠6%、脂肪酸聚氧乙烯酯3%、植物油6%、失水梨醇 脂肪酸聚氧乙烯醚3%、盐酸0. 7%、氢氧化钠0. 9%、硅酮类0. 5%、去离子水加至100%。 将上述各成分应用常规农药加工技术,制成的适合农业上使用的微囊悬浮剂制 品。本实施例中大蒜素与蛇床子素的共毒系数为305. 62。 实施例3 8%大蒜素和3%蛇床子素的微囊悬浮剂 各原料组成按质量百分比计: 大蒜素8%、蛇床子素3%、褐藻酸8%、脂肪酸聚氧乙烯酯7%、植物油9%、失水梨醇脂肪酸 聚氧乙烯醚6%、盐酸0. 8%、氢氧化钠0. 7%、硅酮类0. 7%、去离子水加至100%。 将上述各成分应用常规农药加工技术,制成的适合农业上使用的微囊悬浮剂制 品。本实施例中大蒜素与蛇床子素的共毒系数为321. 23。 试验例1本专利技术对豇豆白粉病的防治效果 1、试验方法 试验地点在山东省聊城市,供试作物为豇豆,试验设每亩对照共10个处理,每处理重 复4次,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为40平方米。 2、调查时间和次数 在施药前、第1次药后7天及第2次施药后7天、14天,每小区采用对角线5点取样,每 点调查20株,开花前每株自上端取2片叶,开花后每株取2叶,逐叶分级调查发病程度,计 算病指及防治效果。 分级标准如下: 〇级:无病; 1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5%以下; 3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6%-15% ; 5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16%-25% ; 7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26%-50% ; 9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50%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有效成分为大蒜素和蛇床子素的微囊悬浮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囊悬浮剂中有效成分为大蒜素和蛇床子素,助剂为褐藻酸钠、脂肪酸聚氧乙烯酯、植物油、失水梨醇脂肪酸聚氧乙烯醚、盐酸、氢氧化钠、硅酮类。

【技术特征摘要】
1. 有效成分为大蒜素和蛇床子素的微囊悬浮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囊悬浮剂中有效 成分为大蒜素和蛇床子素,助剂为褐藻酸钠、脂肪酸聚氧乙烯酯、植物油、失水梨醇脂肪酸 聚氧乙烯醚、盐酸、氢氧化钠、硅酮类。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囊悬浮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囊悬浮剂中,各原料组成按 质量百分比计: 大蒜素0. 1%-1%、蛇床子素0. 1%-5%、褐藻酸钠5%-10%、脂肪酸聚氧乙烯酯3%-8%、植物 油5%-10%、失水梨醇脂肪酸聚氧乙烯醚3%-8%、盐酸0. 1%-1. 5%、氢氧化钠0. 5%-2%、硅酮类 0. 1%-1%、去离子水加至100%。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囊悬浮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囊悬浮剂中,各原料组成按 质量百分比计: 大蒜素0. 3%-8%、蛇床子素1%-3%、褐藻酸钠6%-8%、脂肪酸聚氧乙烯酯4%-7%、植物 油6%-9%、失水梨醇脂肪酸聚氧乙烯醚4%-7%、盐酸0. 3%-1%、氢氧化钠0. 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洪涛段学文曲丽君权威宇朱立平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中大药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