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645349 阅读:1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液晶显示装置。可避免在电极上设有多个开口部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质量降低。液晶显示装置具有:第1基板,其在一面侧具有第1电极;第2基板,其在一面侧具有第2电极,以该第2电极与第1基板的第1电极相对的方式与第1基板相对配置;液晶层,其设置于第1基板与第2基板之间。第1电极具备多个第1开口部(21),该多个第1开口部分别具有在第1方向上延伸的形状并设置为规则的格子状,第2电极具备多个第2开口部(22),该多个第2开口部分别具有在第1方向上延伸的形状并设置为规则的格子状,多个第1开口部与多个第2开口部以如下方式相对配置:多个第1开口部分别位于多个第2开口部中的、平面图中相邻的2个第2开口部之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电极上具有多个开口部(狭缝)的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作为信息显示装置,一直追求背景显示部和暗显示部的显示亮度非常低的显示装置,作为能实现这个目标的一种装置,公知有垂直配向型的液晶显示装置。垂直配向型的液晶显示装置在初始配向状态的正面观察时的光学特性与正交偏振(々π 7 二二 >)配置的偏振光板的光学特性大致相同,因而能够使初始配向状态下的透射率非常低。在上述垂直配向型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为了在施加电压时也能获得良好的视角特性,有效的方法是在1个像素内将液晶分子的配向方向划分为多个方向(多域配向),为实现该方法已提出了各种技术。例如,在日本专利第4107978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在区段(segment)显示型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实现上述多域配向的电极结构。在该液晶显示装置中,在相对配置的上下电极上分别设有细长的矩形形状的开口部,以上电极的开口部与下电极的开口部在平面图中彼此交错排列的方式配置有上下电极。由此能够在各开口部周边产生斜电场,因此能够以开口部为边界使液晶分子的配向方向旋转180度。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液晶显示装置作为主要在进行字符(区段)显示图案时对任意显示图案都有效的电极结构,在相对的上下基板彼此交错地配置矩形形状的开口部。在设有多个上述矩形形状的开口部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由于开口部的布局会导致液晶分子的配向不均勻,有时会产生实效开口率降低或施加电压时的响应速度降低等不良情况。作为这些问题的解决对策之一,日本特开2009-122271号公报(专利文献2)公开了如下技术对于设置于基板上的多个矩形形状的开口部,使其在长边方向上相邻的2个开口部彼此之间的距离小于各开口部在短边方向上的长度(狭缝宽度)。由此能够消除对电极进行构图(patterning)处理形成各开口部时的面内蚀刻不均等导致的不良情况。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2提出的方法中,当期望进一步缩短开口部短边方向的长度时,需要一并缩短上述开口部长边方向的相互之间距离。但是,在进一步缩短了开口部长边方向的相互之间距离的情况下,根据构图处理条件的不同,例如在过蚀刻条件下,有时相邻的开口部彼此会结合起来。如果这种开口部彼此间的结合发生得较多,则有可能导致电极的电阻值上升,显示质量降低。另外,如果在长边方向上相邻的开口部全都结合起来,则会引发电极断线,因此有可能产生显示不良,降低显示质量。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107978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12227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具体方式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能够避免在电极上设有多个开口部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质量降低的技术。本专利技术涉及的一个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具有(a)第1基板,其在一面侧具有第1电极;(b)第2基板,其在一面侧具有第2电极,以该第2电极与第1基板的第1电极相对的方式与第1基板相对配置;以及(c)液晶层,其设置于第1基板与第2基板之间,(d)第 1电极具备多个第1开口部,该多个第1开口部分别具有在第1方向上延伸的形状,并设置为规则的格子状,(e)第2电极具备多个第2开口部,该多个第2开口部分别具有在第1方向上延伸的形状,并设置为规则的格子状,(f)多个第1开口部与多个第2开口部以如下方式相对配置多个第1开口部分别位于多个第2开口部中的、平面图中相邻的2个第2开口部之间。 根据上述液晶显示装置,能够在第1电极和第2电极各自中大幅扩大相邻开口部之间的距离。由此能够避免开口部彼此的结合导致的电极电阻值上升和断线,能够避免显示质量降低。 也可以是,在上述液晶显示装置中,多个第1开口部分别被配置为与多个第2开口部中的、平面图中在长边方向上相邻的1个第2开口部彼此在长边方向上的一端部对齐。也可以是,在上述液晶显示装置中,多个第1开口部分别被配置为与多个第2开口部中的、平面图中在长边方向上相邻的1个第2开口部彼此在长边方向上的一端部部分地重叠。另外,也可以是,多个第1开口部和多个第2开口部各自的长边方向上的外边缘与短边方向上的外边缘斜向交叉。附图说明图1是一个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外观示意图和局部放大图。图2是图1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的11-11’线的局部剖面图。图3是表示第1开口部和第2开口部的结构的示意性平面图。图4是用于说明在仿真分析中使用的各开口部的条件设定的图。图5是表示仿真分析结果(面内透射率分布)的图。图6是表示液晶层内的液晶分子的指向矢分布的图。图7是表示将Ls设定为0时的第1开口部和第2开口部的结构的示意性平面图。图8是表示将Ls设定为0时的仿真分析结果(面内透射率分布)的图。图9是表示将Ls设定为负值时第1开口部和第2开口部的结构的示意性平面图。图10是表示将Ls设定为负值时的仿真分析结果(面内透射率分布)的图。图11是表示将液晶层的手性间距(chiral pitch) ρ设定为ΙΟμπι后的仿真分析结果(面内透射率分布)的图。图12是用于说明将液晶显示装置的有效显示部划分为多个区域时的示意性平面图。图13是用于说明在进行显示面积较大的区段显示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将1个区段显示部划分为多个区域时的示意性平面图。图14是用于说明在采用点矩阵型电极结构的情况下设定为1个像素部中各开口部的长边方向的长度L不相等的情况的示意性平面图。图15是示出实际制造具有图14所示结构的各开口部的液晶显示装置、并对其中 1个像素部1进行反射显微镜观察而获得的像的图。图16是示出制造图15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情况下施加电压时的像素部的偏振光显微镜观察像的图。图17是用于说明变更了各开口部的形状后的实施方式的图。图18是示出具有图17所示结构的各开口部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仿真分析结果的图。标号说明1上侧基板(第1基板);2上侧电极(第1电极);3配向膜;4下侧基板(第2 基板);5下侧基板(第2电极);6配向膜;7液晶层;8上侧偏振光板(第1偏振光板);9 下侧偏振光板(第2偏振光板);11像素部;21第1开口部;22第2开口部;51字符显示区域;527区段显示区域;61字符显示部的左侧区域;62字符显示部的右侧区域。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图1是一个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外观示意图和局部放大图。另外,图2是图 1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的11-11’线的局部剖面图。各图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包括上侧基板(第1基板)1、多个上侧电极(第1电极)2、配向膜3、下侧基板(第2基板)4、多个下侧电极(第2电极)5、配向膜6、液晶层7、上侧偏振光板(第1偏振光板)8、 下侧偏振光板(第2偏振光板)9。如图1的局部放大图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上侧电极2与下侧电极5在平面图中重合的各部位(交叉区域)是像素部11。即,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是该像素部11在行方向和列方向这两个方向上排列而成的点矩阵型液晶显示装置。并且, 图1中仅对1个像素部11进行着色来示出。在本实施方式中,上侧电极2与下侧电极5各自的宽度相等,例如设定为0. 42mm。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像素部11是各边为0. 42mm的正方形。另外,相邻的2个上侧电极2的相互间距离例如被设定为0.03mm。同样,相邻的2个下侧电极5的相互间距离例如被设定为0. 03mm。上侧基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相对配置:所述多个第1开口部分别位于所述多个第2开口部中的、平面图中相邻的2个第2开口部之间。多个第1开口部,该多个第1开口部分别具有在第1方向上延伸的形状,并设置为规则的格子状,所述第2电极具备多个第2开口部,该多个第2开口部分别具有在所述第1方向上延伸的形状,并设置为规则的格子状,所述多个第1开口部与所述多个第2开口部以如下方式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具有:第1基板,其在一面侧具有第1电极;第2基板,其在一面侧具有第2电极,以该第2电极与所述第1基板的所述第1电极相对的方式与所述第1基板相对配置;以及液晶层,其设置于所述第1基板与所述第2基板之间,所述第1电极具备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岩本宜久
申请(专利权)人:斯坦雷电气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