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伪安全文件及安全文件的检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641781 阅读:2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光学响应特征的安全文件。所述光学响应安全文件含有一种或多种稀土化合物的组合防伪材料,该安全文件通过紫外激发后,能发射红外光,并公开了检测是否在文件中存在该防伪特征的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防伪安全文件具有防伪特征材料不容易仿制、防伪特征需要特定检测装置检测和防伪隐蔽性强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防伪
,尤其涉及含有光学响应防伪材料的安全文件和安全文件真实性的检测方法。
技术介绍
光学响应特征防伪材料为众所周知的钞票、有价证券和其他安全文件保护的防伪成分。该特征防伪材料可以通过油墨印在安全文件上,也可以放在安全文件基片中或通过贴膜、安全线或标签的形式贴到安全文件上。在紫外光或红外光激发的条件下,光学响应特征在可见光的防伪材料在大量的专利中都有描述,如专利HU200302789A2公开了一种防伪油墨,油墨中包含了两种光学响应特征防伪材料一种是紫外光激发、可见光发射的材料,另一种是红外光激发、可见光发射的材料。专利CN101195757A公布了一种红色上转换荧光粉的制备方法。专利CN101168667A 公布了一种同时可用365 nm和254 nm的荧光检测器进行检测的绿色荧光粉的制备方法。 专利CN101168664A提供了一种蓝色荧光粉的制造方法。专利CN1415694公布了一种掺铕的红色荧光粉的制备方法,该荧光粉的激发波长为2Mnm。针对现有大量在安全文件上使用的光学响应特征防伪材料,专利CN27^K)32Y还公开了一种便携式双波防伪检测器,依据 365nm和253. 7nm两种荧光灯管照射到含有不同荧光材料产生不同颜色荧光来对安全文件的真伪进行鉴别。专利CN1397795公布了一种红外上转换材料的检测方法及装置,可以对安全文件中红外上转换材料及其编码等直接处理和检测多个不同波段的激发可见光。以上材料可通过市面上通用的防伪检测器检测出来或在激发光源照射下,以人的眼睛便可作为判定,具有防伪材料容易仿制、防伪特征容易检测和防伪隐蔽性不强的特点。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已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光学响应特征防伪材料的安全文件;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之二在于提供针对这种安全文件的检测方法。本专利技术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安全文件,是将光学响应特征防伪材料加在安全文件中,具体通过以下任意一种或一种以上方式组合完成(1)将该光学响应特征防伪材料颗粒直接在造纸过程中添加入纸浆中制得的纸质安全文件;( 将该光学响应特征防伪材料颗粒与相应塑料母粒混合、熔融、成膜等工艺后,制成的塑料基材文件;C3)将该光学响应特征防伪材料颗粒与相应的连接料混合后,制备出油墨,通过油墨再印刷至纸质或塑料基的基材上制成相应的安全文件,印刷方式可以是胶印、雕刻凹印、凸印、丝网印刷、喷墨、柔版等现有已知的任意印刷或涂布方式。(4)制作安全文件基材时,将该光学响应特征防伪材料添加在所需要的基材功能性涂层中。所述光学响应特征防伪材料具体为一种或多种稀土化合物的组合,其光学响应主要是在紫外光激发下,稀土元素离子或原子4f层电子在不同能级之间跃迁的结果;其激发波长在紫外波段,发射波长在红外波段,优选激发波长为280-350nm的中波紫外波段,发射波长为800-1200nm的近红外波段。稀土化合物中的稀土元素为Er、Nd、Pr、Ho、Yb和Tm中的一种元素或一种以上元素的组合。所述稀土化合物为稀土有机配合物或稀土无机化合物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组合。稀土有机配合物的配体为β-二酮,芳香环化合物,杂环化合物,中性配体或大环配体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配体的组合。β-二酮为取代基是直链烷基、环烷基及其衍生物、芳香烷基及其衍生物、芳杂环及其衍生物等;芳香环化合物为芳香羧酸、稠环芳烃及其衍生物; 杂环化合物为联吡啶及其衍生物、邻菲罗啉及其衍生物、8-羟基喹啉和吲哚及其衍生物等; 中性配体为三苯氧膦及其衍生物、二烷基亚砜、吡啶氮氧化物及其衍生物等;大环配体为大环聚醚、大环多酮、P卜啉和取代卟啉、酞菁和取代酞菁、共轭多烯化合物、聚酰胺以及取代聚酰胺和聚醚酮等。所述稀土无机化合物为稀土氧化物、商氧化物、硫氧化物、氟化物、铝酸盐、钨酸盐、磷酸盐、钛酸盐、钼酸盐或钒酸盐中的一个或一个以上化合物的组合。所述光学响应特征防伪材料受激发后stocks位移大于500nm。光学响应特征防伪材料的平均粒径小于100微米的颗粒,优选的是小于30微米的颗粒,最佳的是小于10微米的颗粒。本专利技术中,检测该安全文件的方法,可由下列步骤组成A)向含有光学响应特征防伪材料的安全文件发射有一个或多个特定波长的光学信号,优选为波长范围为280-350nm的中紫外光;B)检测发射出的光学检测信号,优选波长范围为800-1200nm的红外光;C)根据检测出的发射信号位置和强度差异,并计算出结果;D)根据信号计算结果进行文件中是否有所述防伪材料的判定。检测从所述安全文件发射出的光学检测信号的接受源可接受2个以上的较宽的波段,优选800-1200nm之间。图1为一典型检测该安全文件装置,具体方法为紫外光源1发出的发射光2通过透镜3被集中,然后照射到安全文件5中含有该光学响应特征防伪材料的图案6上,发出特征光学信号4,特征光学信号经过狭缝7,光纤8的传导和滤波片9后,由感应装置10进行感应,感应信号经过电路11进行转换后,可通过输出装置12进行判别。本专利技术的安全文件中的光学响应特征防伪材料是由一种或多种稀土化合物制得, 其激发波长在紫外波段,发射波长在红外波段,具有防伪材料不容易仿制、防伪特征需要特定检测装置检测和防伪隐蔽性强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检测本专利技术安全文件的检测装置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说明1-紫外光源2-发射光 3-透镜5-安全文件 6-含有光学响应特征防伪材料的图案8-光纤 9-滤波片 10-感应装置11-电路4-特征光学信号 7-狭缝 12-输出装置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是如何实现的。实施例1光学响应特征防伪材料的制备将钒酸铵100分,氧化钆4份,氧化钇30份,氧化镱6份混合后,经过球磨1小时, 700度高温煅烧2小时,冷却出料后经粉碎,平均粒径达到10微米。材料经325内米的紫外光激发,可发射990nm的红外光。实施例2光学响应特征防伪材料的制备将氧化钇30份,氧化钕6份混合后,经过球磨1小时,1200度高温煅烧2小时,冷却出料后经粉碎,平均粒径达到10微米。材料经315内米的紫外光激发,可发射1030nm的红外光。实施例3光学响应特征防伪材料的制备将6mmol六氟乙酰丙酮(H-HFA)和6mmol的KOH加入含50mL的乙醇和50mL的水制成的混合溶液中,接着向该混合溶液中依次加入0. 5mmolErCl3 ·6Η20、1. 5mmolYbCl3 ·6Η20 和4mmol三苯基氧膦(TPPO),然后再将该混合溶液在室温下静置过夜,烘干溶剂,水洗,并在乙醇溶液中结晶最终得到材料Er1/3Yb2/3 (HFA) 3 (TPPO)2,该材料经335nm的紫外激发后,可发出IOOOnm的红外光。实施例4光学响应特征防伪材料的制备将3mmol2-乙酰基苊基_4_三氟甲基_1,3_ 二酮和Immol邻菲罗啉溶于无水乙醇, 搅拌下于其中滴加ImmolErCl3,然后向其中加入NaOH水溶液调节pH值至7. 0 8. 0,混合物升温至60°C搅拌2小时,冷至室温,得到的沉淀过滤、依次用乙醇和蒸馏水洗涤,105°C下干燥得产物。该材料经325nm的紫外光激发后,可发射1200nm的红外光。实施例5光学响应特征防伪材料的制备将3mmol2-乙酰基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光学响应特征防伪材料的安全文件,其特征在于:将光学响应特征防伪材料加在安全文件中,通过以下任意一种或一种以上方式组合完成:(1)将光学响应特征防伪材料颗粒直接在造纸过程中添加入纸浆中制得的纸质安全文件;(2)将光学响应特征防伪材料颗粒与相应塑料母粒经混合、熔融、成膜工艺后,制成塑料基材安全文件;(3)将该光学响应特征防伪材料颗粒与相应的连接料混合后,制备出油墨,通过油墨再印刷至纸质或塑料基的基材上制成相应的安全文件;(4)制作安全文件基材时,将该光学响应特征防伪材料添加在所需要的基材功能性涂层中;所述光学响应特征防伪材料为激发波长在紫外波段,发射波长在红外波段的稀土化合物。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洪波吴亚复吴旺宝金劼花颖张奇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印钞有限公司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