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力发电电刷定位钻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629842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风力发电电刷定位钻孔装置,包括钻床、钻头,该装置还包括定位钻孔装置,该定位钻孔装置包括底板、并列竖立于底板上的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位于钻头正下方,其上设有一开口,该开口的底端与第一支撑板位于同一高度,所述的第二支撑板顶端设有至少一个定位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钻孔效率高,减少人力,通过定位确保钻孔位置的高精确度,适合工业化大规模生产。(*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定位钻孔装置,具体涉及一种风力发电电刷的定位钻孔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风力发电电刷的钻孔方法一般采用手工操作,如图1所示,人工手握电刷放在钻床10工作台的虎钳11上固定的一块垫板12上,钻床钻头对准记号钻孔,在钻孔前,操作者要根据图纸划线划出钻孔位置并做好记号,然后手工移动电刷钻孔。此种方法每个孔靠手工移动来确定位置,不仅工作效率较低,费工费时,而且钻孔位置尺寸不易保证,孔之间距离易产生误差,不适合批量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风力发电电刷的定位钻孔装置,该装置不仅操作方便,且钻孔效率高、钻孔位置精确度高。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风力发电电刷定位钻孔装置,包括钻床、钻头,该装置还包括定位钻孔装置,该定位钻孔装置包括底板、并列竖立于底板上的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位于钻头正下方,其上设有一开口,该开口的底端与第一支撑板位于同一高度,所述的第二支撑板顶端设有至少一个定位孔。为了使电刷定位更准确,更稳固,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上端设有凹槽,该凹槽的底端与所述的开口底端位于同一高度。有益效果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钻孔效率高,减少人力,通过定位确保钻孔位置的高精确度,适合工业化大规模生产。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风力发电电刷定位钻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风力发电电刷定位钻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第一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阅读了本技术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如图2、图3所示,本技术所述的风力发电电刷定位钻孔装置,包括钻床1、钻头2,该装置还包括一定位钻孔装置3,该定位钻孔装置3包括底板4、并列竖立于底板4上的第一支撑板5和第二支撑板6,所述第一支撑板5的上端设有凹槽9,所述第二支撑板6 位于钻头2正下方,其上设有一开口 7,该开口 7的底端与第一支撑板5的凹槽9底端位于同一高度,所述的第二支撑板6顶端设有两个定位孔8,该定位孔8的设置部位根据电刷钻孔位置设定。 本技术在使用前,先将钻床1对准定位孔8进行位置及钻孔深度调整,再将钻孔定位装置3固定在钻床工作台上。钻孔前,将电刷放入钻孔定位装置3的第一支撑板5 的凹槽9及第二支撑板6的开口 7内,此时电刷稳定牢固,开动钻床,即可钻出电刷上的孔, 取出电刷放入下一块,即可循环进行钻孔操作。权利要求1.一种风力发电电刷定位钻孔装置,包括钻床(1)、钻头0),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还包括定位钻孔装置(3),该定位钻孔装置(3)包括底板G)、并列竖立于底板⑷上的第一支撑板(5)和第二支撑板(6),所述第二支撑板(6)位于钻头O)正下方,其上设有一开口 (7),该开口(7)的底端与第一支撑板( 位于同一高度,所述的第二支撑板(6)顶端设有至少一个定位孔(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力发电电刷定位钻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5)的上端设有凹槽(9),该凹槽(9)的底端与所述的开口(7)底端位于同一高度。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风力发电电刷定位钻孔装置,包括钻床、钻头,该装置还包括定位钻孔装置,该定位钻孔装置包括底板、并列竖立于底板上的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位于钻头正下方,其上设有一开口,该开口的底端与第一支撑板位于同一高度,所述的第二支撑板顶端设有至少一个定位孔。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钻孔效率高,减少人力,通过定位确保钻孔位置的高精确度,适合工业化大规模生产。文档编号B23B41/02GK201997750SQ20112005330公开日2011年10月5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3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3日专利技术者陈卡苏 申请人:苏州东南碳制品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风力发电电刷定位钻孔装置,包括钻床(1)、钻头(2),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还包括定位钻孔装置(3),该定位钻孔装置(3)包括底板(4)、并列竖立于底板(4)上的第一支撑板(5)和第二支撑板(6),所述第二支撑板(6)位于钻头(2)正下方,其上设有一开口(7),该开口(7)的底端与第一支撑板(5)位于同一高度,所述的第二支撑板(6)顶端设有至少一个定位孔(8)。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卡苏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东南碳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