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621150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储能装置,包括电极单元,在该电极单元中,具有阴极引线的阴极、具有阳极引线的阳极、以及位于阴极与阳极之间使阴极与阳极彼此隔离的隔离件被卷绕在一起;壳体,其接纳电极单元;电解液,其被填充到壳体中;内端子,其被布置在壳体中并面向电极单元;以及外端子,其被连接到内端子。在内端子的侧面中形成凹槽,并且在壳体的内壁上、在对应于该凹槽的位置处形成侧突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储能装置,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通过改进其内部结构来使壳体内部的利用最大化并通过使内压保持在一定水平之下来确保可靠性的储能装置。
技术介绍
通常,储存电能的装置的典型示例是电池和电容器。其中,电容器(capacitor)是被称为超高电容器或超级电容器并具有在介于电解电容器(electrolytic condenser)与二次电池(secondary battery)之间的特征的储能装置。当以过电压等滥用或在高温下长时间使用时,这种储能装置在电解液与电极之间的界面会发生副作用,而气体作为副产品相应地产生。考虑到气体的产生,传统的储能装置被设计成在电极单元与储能装置的壳体内侧之间具有一些空间。然而,在储能装置用于运输工具(诸如车辆)的情况下,壳体内的电极单元由于诸如振动的外力而可能左右晃动,因此电极单元或连接到该电极单元的引线可能会被破坏, 这导致储能装置的寿命或可靠性变差。另外,在壳体的内压由于气体的产生而保持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壳体可能会膨胀, 或者气体可能在壳体的薄弱区域泄漏,这可能会引起爆炸。为了防止因产生气体而引起的这种爆炸,在传统储能装置的壳体的局部区域中形成槽口结构,使得槽口在超过一定水平的压力下断裂,以允许释放压力。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在壳体的槽口断裂之后,壳体保持在打开状态,由于电解液的泄漏或者杂质的引入,这可能会严重恶化储能装置的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被设计为解决现有技术的这些问题,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通过改进储能装置的内部结构来防止电极单元由于诸如振动的外力而被破坏的储能装置。此外,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通过防止壳体的内压的过度增加以及拦截杂质从外部引入壳体,来改善储能装置的可靠性。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储能装置,其包括电极单元,在该电极单元中,具有阴极引线的阴极、具有阳极引线的阳极、以及位于阴极与阳极之间使阴极与阳极彼此隔离的隔离件被卷绕(roll)在一起;壳体,其接纳电极单元;电解液,其被填充到壳体中;内端子,其被布置在壳体中并面向电极单元;以及外端子,其被连接到内端子,其中在内端子的侧面中形成凹槽,并且在壳体的内壁上、在对应于凹槽的位置处形成侧突起。4优选地,电极单元通过激光焊接与内端子联接。优选地,侧突起通过部分地凹陷壳体的侧面来形成,并且侧突起形成为与内端子的凹槽配合。优选地,通过弯折壳体的上部固定外端子。优选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储能装置还包括密封构件,该密封构件被设置到外端子上并位于壳体的上部被弯曲和固定的位置处。优选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储能装置还包括在壳体与内、外端子两者之间的绝缘膜。优选地,壳体呈圆柱形,并且内端子和外端子分别由在壳体的上部和下部的阴极或阳极构成。优选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储能装置还包括用于释放壳体的内压的压力释放单元,其中分别在内端子和外端子中形成开口,用以与外部连通,并且其中压力释放单元被安装在开口中,当内压增加超过容许水平时,与壳体的内压变化相关联地,压力释放单元选择性地打开开口。优选地,压力释放单元被安装在外端子的开口中。优选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储能设备还包括通过内端子和外端子的开口安装以使内端子和外端子彼此联接的联接构件,该联接构件内具有空心部,其中压力释放单元被装配到联接构件的头部,使得联接构件的空心部被选择性地打开或关闭。优选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储能装置还包括用于使压力释放单元固定到开口的固定构件。优选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储能装置还包括被插置在压力释放单元与固定构件之间的密封装置。优选地,固定构件和联接构件可以通过螺接、插入、或插入及激光焊接而被联接到开口。优选地,内端子的开口可以具有与外端子的开口不同的直径,并且内端子的开口可以具有比外端子的开口相对更小的直径。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案中,还提供一种储能装置,其包括电极单元,在该电极单元中,具有阴极引线的阴极、具有阳极引线的阳极、以及位于阴极与阳极之间使阴极与阳极彼此隔离的隔离件被卷绕在一起;壳体,其接纳电极单元;电解液,其被填充到壳体中;内端子,其被布置在壳体中并面向电极单元;外端子,其被连接到内端子;以及压力释放单元, 用于释放壳体的内压,其中在内端子和外端子中分别形成开口,用以与外部连通,并且压力释放单元被安装在开口中,当内压增加超过容许水平时,与壳体的内压变化相关联地,该压力释放单元选择性地打开开口。根据本专利技术,可以通过改进储能装置的内部结构来防止电极单元由于振动等而被破坏。还可以通过消除确保壳体的内部与电极单元之间的隔离空间的任何需要,将壳体设计成具有更纤细的形状并增加储能装置的容量。另外,可以防止壳体的内压过度增加,并且还可防止外部杂质引入壳体中。此外,电极端子的开口可以被用作为电解液注射孔,这可以简化储能装置的组装过程。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目的和方案将从参考附图对实施例的以下描述而变得明显,其中图1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储能装置的外貌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被卷绕和布置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储能装置中的电极、隔离件和引线的分解状态和组装状态的立体图;图3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储能装置的内部构造的剖视图;图4是示出图3的A部分的放大剖视图;以及图5是示出图3的B部分的放大剖视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6 阴极引线16阳极引线10阴极15电极单元20阳极30隔离件40壳体51内阴极端子52内阳极端子61外阴极端子62外阳极端子70压力释放单元具体实施例方式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在描述之前,应理解,说明书和随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不应被解释为限于通用和字典的含义,而应基于允许专利技术人为了最佳地进行解释而适当限定术语的原则,以对应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的含义和概念为基础来进行解释。因此,这里提出的描述仅仅是用于说明目的的优选示例,并非旨在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所以应理解,在不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其它的等同替换和变型。图1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储能装置的外貌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被卷绕和布置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储能装置中的电极、隔离件和引线的分解状态和组装状态的立体图,图3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储能装置的内部构造的剖视图。参考图1至图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储能装置包括电极单元15,在该电极单元15中,具有阴极引线6的阴极10、具有阳极引线16的阳极20、以及位于阴极10与阳极20之间使阴极10与阳极20彼此电隔离的隔离件30被卷绕在一起;壳体40,其接纳电极单元15 ;电解液,其被填充到壳体40中;内阴极端子51和内阳极端子52,其被布置在壳体40中并面向电极单元15 ;以及外阴极端子61和外阳极端子62,其分别被连接到内阴极端子51和内阳极端子52。此外,在内阴极端子51的侧面中形成凹槽53,并且在壳体40的内壁上、在对应于凹槽53的位置处形成侧突起45,所述侧突起45配合到凹槽53中。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储能装置包括金属材料制成的壳体40和安装在壳体40中的阴极10 与阳极20。如图2所示,阴极10具有金属集电体以及由多孔活性碳制成的活性材料层。阴极引线6被连接到阴极10的一侧。集电体通常由金属箔构成,而活性材料层通过在金属集电体的两个表面上通过广泛地涂覆活性碳而形成。活性材料层允许储存正电能或负电能,并且集电体起到从活性材料层发射电荷或将电荷供应到活性材料层的通道的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储能装置,包括:电极单元,在该电极单元中,具有阴极引线的阴极、具有阳极引线的阳极、以及位于所述阴极与所述阳极之间使所述阴极与所述阳极彼此隔离的隔离件被卷绕在一起;壳体,其接纳所述电极单元;电解液,其被填充到所述壳体中;内端子,其被布置在所述壳体中,面向所述电极单元;以及外端子,其被连接到所述内端子,其中在所述内端子的侧面中形成凹槽,并且在所述壳体的内壁上、在对应于所述凹槽的位置处形成侧突起。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河泳姜镇娥金俊浩裵相现
申请(专利权)人:LS美创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