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中风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技术

技术编号:6610402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制药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药物组合物,主要由原料药三七、栀子和灯盏花组成。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该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和用途,经实验证明本发明专利技术药物组合,具有清热解毒、活血通络之功效,具有治疗和缓解中风病症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药物组合物,该药物组合物主要由三七、桅子和灯盏花组成,具有治疗和缓解中风的作用,属于中药

技术介绍
中风是老年常见病,因其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高,幸存者往往要面对躯体功能障碍,视力、听力缺失,认知功能下降和人格、情感改变等一系列神经功能损害的症状,还得承受由躯体疾病所引起的沉重心理负担。严重的后遗症常常造成脑血管病幸存患者生活独立性的显著降低,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明显下降,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压力和沉重的经济负担。全世界范围内中风的发病率为140-200/10万人口,其平均死亡率为100/10万人口。在中国,中风病的死亡率已跃居各种疾病之首。随着世界范围内人群预期寿命的延长和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卒中发病率和患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在全世界,脑血管病是第一位的致残原因和第二位的致死原因。目前在全国乃至全球对缺血性中风的治疗还没有一个完全统一的标准,一般认为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原则是早期溶栓和神经保护以及神经营养药物治疗,近年研究表明炎症机制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抗炎治疗已经成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干预手段。脑缺血后炎症的组织学特征是白细胞浸润,而细胞因子、粘附分子、炎症介质和转录因子在此病理过程起关键作用。因此,明确脑缺血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研制和开发出新型、有效、副作用小的防治脑缺血的药物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中风发病是一个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起初认为中风发病是由于脑血流中断后导致脑细胞能量供应不足而触发脑细胞死亡。后来研究发现脑血流中断和再灌注使脑细胞产生损伤级联反应,至少涉及四个不同的机制,即能量障碍和兴奋性氨基酸毒性、梗死周围去极化、炎症及程序性细胞死亡。它们均由缺血引发,发生在不同的时间点,彼此重叠并相互联系。近年来研究表明脑缺血及再灌注后促发的炎症反应是导致脑缺血性损伤的重要途径,其主要涉及炎性细胞因子产生、转录因子激活、粘附分子表达、血脑屏障破坏、白细胞浸润、炎性介质释放等病理环节;以白细胞的浸润为主要特征;以血脑屏障的破坏、脑水肿及神经细胞的坏死凋亡为外在表现。白细胞(主要是PMN)的粘附和浸润是炎症反应的核心,需经过多个步骤完成① 缺血激活小胶质细胞、内皮细胞和神经元等释放促炎症细胞因子IL-I β和TNF- α,它们通过激活NF-K B等转录因子导致继发性粘附分子等表达增加。②白细胞通过其表面的选择素受体与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的选择素相互作用,并沿血管内壁滚动。③滚动中的PMN与内皮细胞表面的白介素结合,引起PMN表面整合素(LFA-l、Mac-l)发生立体变构而活化,与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的粘附分子配体(ICAM-1、VCAM-1)形成牢固结合。④PMN激活后产生大量蛋白水解酶降解基底膜成分,脑微血管通透性随之增高。⑤PMN沿着由游离趋化而构成的浓度梯度(细胞因子与其他炎症代谢产物,如白细胞三烯、前列腺素及氧自由基等)穿过血管内皮细胞进入组织间隙,继续产生PGE2、白三烯等炎性介质损伤脑组织。可见,细胞因子、粘附分子、转录因子和白细胞浸润之间呈现明显的链锁关系,此即所谓的炎症级联反应。通过抗炎治疗可以扩大治疗时间窗,改善本病的预后,而这正是缺血性卒中治疗中的关键点。中医和中药治疗是中国中风病防治的特色。近年来中医治疗中风病有了理论上的突破,在重视传统风、火、痰、虚、瘀等发病机理的基础上,认为毒损脑络是主要病机之一。在诊断上的着眼点既看到痰瘀闭阻脑络或脑络破损、血溢脉外的邪实征象,又重视阴阳气血失调的证候。治疗原则是标本兼治,综合治疗,整体调节,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化痰通腑、 醒神开窍、平肝潜阳、化痰利水等法为临床辨证治疗治法。解毒通络复方制剂是根据王永炎院士多年的临床经验,在“毒损脑络”理论的指导下,采用桅子、三七和灯盏花三味中药有效成分,结合现代制剂工艺研制的,具有清热解毒、 活血通络之功,前期研究表明解读通络能够明显抑制多种诱导剂所致的血小板聚集以及实验性血栓的形成,对局灶性脑缺血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药物组合物(以下也可称为解毒通络复方),该药物组合物主要由三七、桅子和灯盏花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活血通络之功,可用于治疗和缓解中风病症。优选地,本专利技术药物组合物中,所述的主要原料药三七、桅子和灯盏花的重量配比为三七10-20份,桅子15-30份,灯盏花5-15份;更为优选地,所述主要原料药的重量配比为三七13-18份,桅子20-25份,灯盏花8-12份,更优选地,所述主要原料药的重量配比为三七15份,桅子25份,灯盏花10份。本专利技术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原料药三七、桅子、灯盏花经提取精制后所得有效成分的组合,所述提取精制有效成分三七总皂苷、桅子苷、灯盏花素提取物的重量配比为三七总皂苷1-2份,桅子苷0. 1-1份,灯盏花素提取物0. 04-0. 15份。优选地,所述三七总皂苷1. 5-2份,桅子苷0. 5-1份,灯盏花素提取物0. 05-0. 1份,更优选为,三七总皂苷1. 8 份,桅子苷1. 5份,灯盏花素提取物0. 08份。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原料药的组成,按重量份配比进行,其中,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份”,可以是mg重量份,或者g重量份,或者kg重量份。在这里,所用的如三七10-20份,而三七总皂苷为1-2份,是在同一条件下的,可以理解为,如用三七药材为10_20kg,则三七皂苷为从上述重量份的三七药材中提取出来的活性成分,为Hkg。当然,这里的“份”,还可以是,是各个活性成分的组成比例,比如,可以在各自份上的基础上乘或除一个倍数,如三七总苷1-2 份,桅子苷0. 1-1份,灯盏花素0. 05-0. 1份,在这个比例基础上,乘100,则变成三七总苷 100-200份,桅子苷10-100份,灯盏花素5-10份。本专利技术组合物活性成分的一种制备方法是取处方量的原料药,粉碎合并后,以水或与水相互溶的有机溶剂提取1-4次,过滤,合并各次提取滤液,滤液减压浓缩后的活性成分提取物清膏,备用;提取物清膏加入制药上可接受的赋形剂,混合均勻,以制剂常规技术制备所需的药物单元剂型。提取制备本专利技术的活性成分时,也可分别提取三七总皂苷、桅子总苷、灯盏花素, 将提取得到的活性部位再混合,得到复方活性成分。三七总皂苷提取物的制备称取三七药材最粗粉(10目),加入6倍量7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1. 5小时,滤过,合并每次滤液。滤液减压浓缩至0. 5g生药/ml,离心 O500r/min,30min),倾出上清液,弃去残渣,加水补足,作为大孔吸附树脂上样液。选用 HPD300型大孔吸附树脂富集纯化三七总皂苷,树脂柱径高比为1/7,上样浓度为0. 5g生药/ ml,上样量为0. 4g生药/ml树脂,水洗除杂2BV,10 %乙醇除杂洗脱!3BV,70 %乙醇解吸4BV, 吸附流速为0. 8BV/h,除杂洗脱流速为1. 6BV/h,解吸流速为3. 2BV/h。。收集70%乙醇洗脱液,减压回收乙醇,浓缩干燥,即得三七大孔吸附树脂纯化物,以此三七提取物作为制剂原料药之一。桅子提取物的制备取桅子药材一定量,加10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1. 5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 05 (600C ),加入乙醇使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主要是由原料药三七、栀子和灯盏花制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永炎张文生杜守颖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云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