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切割机床穿孔附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609234 阅读:3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线切割机床穿孔附件装置。传统的线切割加工的穿孔加工是在专用的电火花小孔加工机上进行的,这样进行线切割加工就必须有小孔加工机相互配合使用,而且在精密微型零件的加工过程中,零件的再次安装带来了加工误差的积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线切割机床穿孔附件装置,其中:前盖板和后盖板安装在箱体的两侧,轴承盖安装在箱体的上端,螺杆旋转主轴通过联轴器与电机的驱动轴连接,螺杆旋转主轴与电极夹持头通过螺纹连接;橡胶导轮、下导丝块、蜗轮轴、V型陶瓷导轮、上导丝块和蜗轮均设置在箱体内。本装置体积小巧,安装方便,不会对原线切割机床的加工精度及其刚度造成影响,与线切割机床结合实现了线切割和穿孔加工,一机多用。(*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机械加工领域,特别是线切割机床穿孔附件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模具行业的高速发展,电火花切割技术在模具加工行业得到广泛的应用。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的数量占有现在的加工机床总数的60%以上,但是现在的电火花线切割机床在进行加工的时候,必须利用专门的小孔机进行预前穿孔,这样就造成了工时的浪费,以及二次组装的误差积累。如果一个零件中含有不同的形状特征以及拥有一些深小孔的加工,这样就必须多台机床进行组合加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的不足,提供了一种体积小巧的穿孔装置,能够与线切割机床方便结合的穿孔装置,从而利用其进行电火花穿孔加工。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线切割机床穿孔附件装置,包括箱体,其中前盖板和后盖板安装在箱体的两侧, 轴承盖安装在箱体的上端,螺杆旋转主轴通过联轴器与电机的驱动轴连接,螺杆旋转主轴与电极夹持头通过螺纹连接;橡胶导轮、下导丝块、蜗轮轴、V型陶瓷导轮、上导丝块和蜗轮均设置在箱体内。线切割机床穿孔附件装置,其中可调导引通过连结架与橡胶导轮连接,V型陶瓷导轮的两侧安装有上导丝块和下导丝块,蜗轮轴贯通V型陶瓷导轮与蜗轮,蜗轮与轴承贯通。线切割机床穿孔附件装置,其中螺栓安装在前盖板上,细调螺杆安装在可调导引上,固定螺母安装固定在蜗轮轴的靠近V型陶瓷导轮的一端。本技术的优点( 1)本装置体积小巧,安装方便,不会对原线切割机床的加工精度及其刚度造成影响;(2)本装置可以利用黄铜中空电极或超硬合金电极进行小孔加工,亦可利用线切割机床的电极丝进行小孔加工;(3)本装置可以利用其拥有的线电极穿孔部分对切割机床进行自动穿丝;(4)本装置可以很好的与现有的线切割机床结合,拥有自己独立的控制部分,可以很好的单独进行小孔加工。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本技术组蜗轮19、螺杆旋转主轴13结合示意图。附图标记连结架1、橡胶导轮2、下导丝块3、蜗轮轴4、后盖板5、固定螺母6、V型陶瓷导轮7、上导丝块8、箱体9、轴承盖10、电机11、联轴器12、螺杆旋转主轴13、螺栓14、 前盖板15、电极夹持头16、细调螺杆17、可调导引18、蜗轮19、轴承20。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线切割机床穿孔附件装置,包括箱体9,其中前盖板15和后盖板5安装在箱体9的两侧,轴承盖10安装在箱体9的上端,螺杆旋转主轴13通过联轴器12与电机 11的驱动轴连接,螺杆旋转主轴13与电极夹持头16通过螺纹连接;橡胶导轮2、下导丝块 3、蜗轮轴4、V型陶瓷导轮7、上导丝块8和蜗轮19均设置在箱体9内。实施例2、线切割机床穿孔附件装置,其中可调导引18通过连结架1与橡胶导轮 2连接,V型陶瓷导轮7的两侧安装有上导丝块8和下导丝块3,蜗轮轴4贯通V型陶瓷导轮7与蜗轮19,蜗轮19与轴承20贯通。其余同实施例1。实施例3、线切割机床穿孔附件装置,其中螺栓14安装在前盖板15上,细调螺杆 17安装在可调导引18上,固定螺母6安装固定在蜗轮轴4的靠近V型陶瓷导轮7的一端。 其余同实施例1或2。固定螺母6是用于固定V型陶瓷导轮7,螺栓14用于固定前盖板15。本装置是为了解决线切割机床在进行线切割加工之前必须进行穿孔加工的问题。 本装置利用小孔机的原理结构不仅可以利用棒状电极进行穿孔,而且可以利用线切割机床的线电极进行穿孔,并且附带了线切割机床的自动穿丝功能。在穿孔加工过程中,将黄铜中空电极或超硬合金电极置于中空的螺杆旋转主轴中,通过电极头将其固定进行穿孔加工。 电极头与电极的接触部分采用绝缘材料加工,杜绝了在电火花加工过程中由于电火花的电蚀而影响机构的结构。在利用线电极进行穿孔加工的时候,线电极通过线切割机床的加工部分穿过本装置的上导丝块,由V型导轮和橡胶导轮的相对转动带动电极丝的直线运动, 电极丝穿过与上导丝块对称的下导丝块后,由可调导引调整合适的间隙夹紧电极丝导引电极丝进行穿孔加工。线电极加工过程中通过螺杆旋转主轴带动蜗轮旋转V型导轮从而进行线电极穿孔加工。本装置采用的螺杆旋转主轴结构简单,采用中空设计,减轻了机构的整体质量,而且中空设计可以增加了电极的储存空间,可以逐渐调整电极的长度,避免了由于电极太长而引起的颤动,造成小孔加工的同轴度的降低。电极头中内含有压电陶瓷设计的微进给装置,微进给系统采用挠性设计增大了位移的分辨率,根据电极的损耗率实时补偿达到精确加工。螺杆旋转主轴旋转带动蜗轮旋转,蜗轮轴上的V型导轮与其相配的橡胶导轮构成了线电极穿孔加工的驱动机构,驱动线电极直线运动进行穿孔。橡胶导轮采用独特设计,是利用在深沟球轴承外圈嵌套橡胶圈制成橡胶导轮,这样既有灵活的转动,又有橡胶的弹性, 能够很好的与V型导轮结合,而且可以减小电极丝运行的颤动和避免了电极的变形。可调导引可以有效的与线电极加工配合,在进行加工时通过调整螺纹杆的距离配合电极丝的直径,进行电极丝夹持进行穿孔加工。可调弓I导不仅可以和线电极丝加工部分配合使用,而且可以与螺杆旋转主轴配合进行深小孔的加工。权利要求1.线切割机床穿孔附件装置,包括箱体(9),其特征在于前盖板(15)和后盖板(5)安装在箱体(9)的两侧,轴承盖(10)安装在箱体(9)的上端,螺杆旋转主轴(13)通过联轴器 (12)与电机(11)的驱动轴连接,螺杆旋转主轴(13)与电极夹持头(16)通过螺纹连接;橡胶导轮(2)、下导丝块(3)、蜗轮轴(4)、V型陶瓷导轮(7)、上导丝块(8)和蜗轮(19)均设置在箱体(9)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切割机床穿孔附件装置,其特征在于可调导引(18)通过连结架(1)与橡胶导轮(2)连接,V型陶瓷导轮(7)的两侧安装有上导丝块(8)和下导丝块 (3),蜗轮轴(4)贯通V型陶瓷导轮(7)与蜗轮(19),蜗轮(19)与轴承(20)贯通。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线切割机床穿孔附件装置,其特征在于螺栓(14)安装在前盖板(15)上,细调螺杆(17)安装在可调导引(18)上,固定螺母(6)安装固定在蜗轮轴(4) 的靠近V型陶瓷导轮(7)的一端。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线切割机床穿孔附件装置。传统的线切割加工的穿孔加工是在专用的电火花小孔加工机上进行的,这样进行线切割加工就必须有小孔加工机相互配合使用,而且在精密微型零件的加工过程中,零件的再次安装带来了加工误差的积累。本技术的线切割机床穿孔附件装置,其中前盖板和后盖板安装在箱体的两侧,轴承盖安装在箱体的上端,螺杆旋转主轴通过联轴器与电机的驱动轴连接,螺杆旋转主轴与电极夹持头通过螺纹连接;橡胶导轮、下导丝块、蜗轮轴、V型陶瓷导轮、上导丝块和蜗轮均设置在箱体内。本装置体积小巧,安装方便,不会对原线切割机床的加工精度及其刚度造成影响,与线切割机床结合实现了线切割和穿孔加工,一机多用。文档编号B23H9/14GK201997821SQ20112001882公开日2011年10月5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21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21日专利技术者何天, 张杨, 朱贤峰, 杨洋, 燕冬, 赵衍青 申请人:华东交通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线切割机床穿孔附件装置,包括箱体(9),其特征在于:前盖板(15)和后盖板(5)安装在箱体(9)的两侧,轴承盖(10)安装在箱体(9)的上端,螺杆旋转主轴(13)通过联轴器(12)与电机(11)的驱动轴连接,螺杆旋转主轴(13)与电极夹持头(16)通过螺纹连接;橡胶导轮(2)、下导丝块(3)、蜗轮轴(4)、V型陶瓷导轮(7)、上导丝块(8)和蜗轮(19)均设置在箱体(9)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洋何天张杨燕冬朱贤峰赵衍青
申请(专利权)人:华东交通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