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邱振华专利>正文

水力自动一体化净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608902 阅读:2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水力自动一体化净水器,为不锈钢薄壁圆筒结构,圆筒壁内一侧为絮凝室和斜管沉淀室,另一侧为无阀滤池;絮凝室底端连接进水喷嘴,絮凝室上部安装有集泥斗,斜管沉淀室安装在絮凝室的上面并与絮凝室连接连通,斜管沉淀室通过管道与无阀滤池连接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外形美观、耐腐蚀、满足设备压力需求、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工作可靠、水净化效果好。(*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给水系统中的水处理设备,具体涉及一种水力自动一体化净水O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的一些净水器生产厂家生产的一体化净水器为方形结构,受力不好,为了达到耐压强度,只好将壁板加厚,而不锈钢板价格昂贵,如采用作壁板则导致设备成本价格高,因此,这些净水器生产厂家只好采用厚钢板制造,厚钢板笨重,不美观,而且长期泡在水中,容易锈蚀、损坏,污染水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外形美观、耐腐蚀、满足设备压力需求、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工作可靠、净化效果好的水力自动一体化净水器。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种水力自动一体化净水器为不锈钢薄壁圆筒结构,圆筒壁内一侧为絮凝室和斜管沉淀室,另一侧为无阀滤池;絮凝室底端连接进水喷嘴, 絮凝室上部安装有集泥斗,斜管沉淀室安装在絮凝室的上面并与絮凝室连接连通,斜管沉淀室通过管道与无阀滤池连接连通。上述技术方案中,无阀滤池分为两格,两格共用一个反冲水箱,反冲水箱设在无阀滤池的上部,与絮凝室沉淀室连为一体,无阀滤池的下部放置滤砂,滤砂下面安装有滤头, 无阀滤池的上部安装有溢流堰和清水出水管。上述技术方案中,絮凝室为下小上大的锥形,集泥斗安装在絮凝室中央,集泥斗通过管道与底部集泥装置连接,集泥装置又与排泥管连接。上述技术方案中,净水器的进水端安装有进水水泵,以提高净水器的进水压力,满足设备的进水压力需求;进水喷嘴与絮凝室底端成切线方向安装。上述技术方案中,无阀滤池的上部清水区与反冲水箱的联通管设置在絮凝室与过滤室之间。本技术的具体结构设计如下进水水泵功能用以提高净水器的进水压力,满足设备的进水压力需求。絮凝剂和助凝剂投加到水泵的进水管上,水泵叶轮作为混合器,使所投加的药剂与原水充分、快速混合。絮凝室功能使投矾脱稳后的胶体颗粒有充分接触碰撞的机率,逐渐形成粒径较大的矾花,又不至于使形成的较大的絮凝颗粒破碎。原理与结构絮凝室为下小上大的锥形,絮凝室上部有中央泥斗。投加了混凝剂或助凝剂的原水,经水泵混合从进水管的喷嘴高速进入旋流絮凝室的底部,水流旋流上升,形成絮凝所要求的紊流状态,由于反应室的截面由小到大的变化, 随着水流上升,絮凝体不断长大,水流流速不断减小,减弱了水流对絮凝体的剪力,使之不被破坏,有利于絮凝体迅速长大。在絮凝室顶部由于反应室内水流呈升流状态,水流上升速度与污泥颗粒的沉降速度平衡,使絮凝体形成悬浮状的悬浮层。悬浮层对新来水中的悬浮物进行吸附、过滤作用,使絮凝体不断长大到可沉淀的尺度,并且可以吸附一定数量的油类和有机物,起到一般絮凝室所起不到的作用,原水在悬浮污泥层进行第一次澄清。悬浮层顶部设中央排泥斗,多余的污泥,进入中央排泥斗与絮凝室内的絮凝体分开,保持悬浮污泥层顶面的平衡稳定。斜管沉淀室功能使在悬浮污泥层中沉淀不下来的更细小的絮凝体沉淀下来,以实现固液分离,将污染物质从水中去除。根据浅层沉淀理论,由于斜管湿周大,水力半径小,每根斜管就是一个小沉淀室,絮凝颗粒下沉的距离更短,使之兼泥渣沉淀分离和加强悬浮颗粒接触固液分离的双重效果。大大地提高了沉淀效率。结构为了配合絮凝室的圆柱结构,以及满足斜管沉淀的工艺要求,沉淀室也设计为倾斜60°的沉淀罐结构。斜管倾斜60度安装,沉淀室顶部为穿孔集水管。控制沉淀池运行主要是定期排泥,设计为根据水质人工手动排泥。集泥装置设在絮凝室外围,通过中央集泥斗与絮凝室内的悬浮层相通。当开启集泥装置底部的排泥管阀门时, 悬浮层中的剩余活性污泥便不断地经过中央集泥斗进入底部集泥装置,再经过排泥管排出。排泥阀的排泥周期和排泥历时可调。由于泥斗容量大,污泥在集泥斗中的停留时间长, 而不会对絮凝沉淀室产生不利影响。过滤室功能在沉淀池去除大部分浊度的基础上,通过过滤工序进一步去除水中的残余悬浮物。使水质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要求。结构为了使一体化净水器便于运行管理,滤池设计为无阀滤池。滤池直径1200mm。将滤池分为两格,每格面积0. 565m2,两格共用一个反冲水箱。反冲水箱设在滤池顶部,与絮凝沉淀池连为一体,水箱体积为2. 5m3。滤池进水管为2XDN50,流速为0. 6m/s ;滤池反冲管为 2XDN80,流速为1. 57m/s。滤池清水区与反冲水箱的联通管设在絮凝室与过滤室之间。为了充分利用空间, 絮凝筒与过滤筒之间的三角形地带,一边设计为控制柜,另一边设计为仪表柜。本技术由于采用圆筒结构设计,因而受力好,耐压强度高,能实现不锈钢薄壁板制作,外形美观,更重要的是避免了国内其他厂家生产的一体化净水器容易出现的钢板腐蚀的弊端,防止了水源污染,延长了设备使用寿命,此外,本技术采用下小上大的锥形絮凝室、斜管沉淀室、无阀滤池,使水净化效率大大提高,结构紧凑,布局合理,技术性能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主视图图2为图1去除顶盖俯视图图3为图1的A-A向视图附图标注说明1-进水喷嘴,2-排泥管,3-絮凝室,4-集泥斗,5-斜管沉淀室,6-集水管,7-反冲虹吸排水管,8-溢流堰,9-清水出水管,10-反冲水箱, 11-滤池进水管,12-滤砂,13-滤头,14-水封箱,15-排水管,16-无阀滤池,17-门,18-仪表箱,19-放空管,20-联通管。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图2、图3,本技术的这种水力自动一体化净水器为不锈钢薄壁圆筒结构,圆筒壁内一侧为絮凝室3和斜管沉淀室5,另一侧为无阀滤池16 ;絮凝室底端连接进水喷嘴1,絮凝室上部安装有集泥斗4,斜管沉淀室5安装在絮凝室的上面并与絮凝室连接连通,斜管沉淀室通过管道与无阀滤池连接连通,无阀滤池分为两格,两格共用一个反冲水箱10,反冲水箱10设在无阀滤池的上部,与絮凝室沉淀室连为一体,无阀滤池的下部放置滤砂12,滤砂12下面安装有滤头13,无阀滤池的上部安装有溢流堰8和清水出水管9。絮凝室为下小上大的锥形,集泥斗4安装在絮凝室中央,集泥斗通过管道与底部集泥装置连接,集泥装置又与排泥管15连接,净水器的进水端安装有进水水泵,以提高净水器的进水压力,满足设备的进水压力需求;进水喷嘴1与絮凝室3底端成切线方向安装,无阀滤池的上部清水区与反冲水箱的联通管20设在絮凝室与过滤室之间。工艺流程投加了混凝剂的原水从喷嘴1进入絮凝室3,水流旋转形成絮凝颗粒,向上流动, 进入斜管沉淀室5,絮凝体沉淀到斜管上,清水向上流动进入集水管6。沉淀到斜管底部的絮凝体,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滑动,返回絮凝室顶部,进入集泥斗4,定期由排泥管2排出。沉淀后的清水由集水管6,经滤池进水管11,反冲排水管7,进入过滤室,经过滤砂 12过滤,进一步去除水中剩余的悬浮物。清水通过滤头滤板13,联通管20,进入反冲水箱 10.反冲水箱水满后,经过溢流堰8,清水出水管9,进入清水池。随着过滤流量的增加,滤池的过滤阻力不断增大。当滤池内的水位上升到虹吸排水管顶端时,反冲虹吸形成。反冲水箱10中的清水,经过联通管20,滤头13,滤砂12,反冲虹吸排水管7,水封箱14,从排水管15排出。形成水力自动反冲洗,滤砂在水流中悬浮,砂粒间相互碰撞,将吸附的污泥洗净。当水位下降到反冲水箱底部时,虹吸破坏管进气,反冲洗结束。权利要求1.一种水力自动一体化净水器,其特征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力自动一体化净水器,其特征在于:为不锈钢薄壁圆筒结构,圆筒壁内一侧为絮凝室和斜管沉淀室,另一侧为无阀滤池;絮凝室底端连接进水喷嘴,絮凝室上部安装有集泥斗,斜管沉淀室安装在絮凝室的上面并与絮凝室连接连通,斜管沉淀室通过管道与无阀滤池连接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振华
申请(专利权)人:邱振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